《大事件》:杜琪峰的创新,张家辉的转型,任贤齐的突破

杜琪峰是一位上限极高的导演,他的电影不仅精彩而且有着自己对电影的独特理解,某种程度上他代表着香港电影中流砥柱的坚挺力量,但尽管如此杜琪峰也有不少电影被观众和市场所低估,2004年的《大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杜琪峰当年对《大事件》充满了期待,准备带着它冲击戛纳国际电影节,但是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只获得了一个金马最佳导演奖,这份奖其实也很重很重了,但是对于当时的杜琪峰和《大事件》来说似乎还远远不够。

《大事件》:杜琪峰的创新,张家辉的转型,任贤齐的突破

杜琪峰的创新:

《大事件》并不是杜琪峰随随便便拍摄的一部警匪片,电影中融入了杜琪峰对电影深度的思考和拍摄方式的创新。一般的电影拍摄每一个场景都会选最好的角度,打最合适的灯光,布最理想的景,来给观众制造最好的视觉效果,但是杜琪峰拒绝这样做,这一次他采用的是最纪实的真实拍摄手法,只选用日常的拍摄镜头,自然的光线和现场的同期声。这样的拍摄手法极大的增加了电影的难度,但最大的亮点却是真实。电影里反映出来的场景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场景一模一样,最大限度地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影开场时的那几分钟枪战,没有传统电影里那么的激烈与血腥,但是在杜琪峰的长镜头下枪声,弹道声,人声,显得十分的立体真实,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大事件》:杜琪峰的创新,张家辉的转型,任贤齐的突破

张家辉的转型:

《大事件》对于张家辉来说也意义非凡的一部电影,这是他整个电影职业生涯的转型之作,如果没有2004年的《大事件》,那么或许就不会有现在三获影帝的张家辉了。《大事件》之前张家辉只演过一类角色:化骨龙。自从在《赌侠1999》里化骨龙的角色闯出点名堂后,后面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这个类型的角色,但是质量一部不如一部。好在杜琪峰及时出手相救。《大事件》是杜琪峰与张家辉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完全摒弃了张家辉油嘴滑舌的无厘头搞笑风格,把他打造成了一个鲁莽执着但是坚强的警察硬汉。虽然这时的张家辉还多少显得有点稚嫩,但是从他的身上已经慢慢的看到了后来《龙城岁月》里飞机,《证人》里洪荆和《激战》里程辉的影子了。

《大事件》:杜琪峰的创新,张家辉的转型,任贤齐的突破

任贤齐的突破:

和张家辉类似,《大事件》对任贤齐也有着转型升华的意义。大家还记得3年前《树大招风》里悍匪叶国欢的惊艳表演吗?任贤齐叶国欢的成功实际上就是从《大事件》里的元哥开始积累的。任贤齐1999年才正式踏入影坛,凭借《星语心愿》入围了当年金像奖的最佳新人,但之后鲜有突破,出演的多半都是浪漫爱情喜剧。但在2004年的《大事件》中杜琪峰出人意料的把任贤齐往悍匪的方向打造,从此发掘了任贤齐过人的警匪电影天赋。吐槽任贤齐演技的人有很多,但其实任贤齐在警匪片里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大事件》里初出牛犊就能够胜任一位智慧又仁义的大哥角色,后来在《放逐》《树大招风》里更是有让人赞不绝口的表演。

《大事件》:杜琪峰的创新,张家辉的转型,任贤齐的突破

《大事件》被低估:

《大事件》其实自拍摄之初就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顺利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戛纳电影节选片组委会甚至多次来到拍摄片场看花絮和样片,可惜最后还是错过了竞赛单元。《大事件》的反响最终不如预期那么强烈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2004年的香港电影市场已经相当萧条了,当年仅周星驰的《功夫》反响还可以,其他的电影都一概反响平平,观众对于电影的追求不再那么狂热了;其次,杜琪峰的拍摄手法太过于超前,纯写实的拍摄手法虽然真实,但是在呈现效果上还是跟其他电影有明显差距的,特别是在电影整体质感上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观众的观感;最后,电影当时缺乏流量明星的支持,当时的张家辉,任贤齐,陈慧琳等在电影市场上都还算不上绝对明星,电影号召力一般。

《大事件》:杜琪峰的创新,张家辉的转型,任贤齐的突破

如今看来当时的《大事件》最终没能成为世界影坛上的“大事件”,确实有点可惜。不过电影本身还是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地方,电影里有杜琪峰传统的经典配角演出,也有杜琪峰特有的对黑帮江湖情义的思考,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香港警匪片还是得看杜琪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