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美好,但这些人不配热爱拥有这份美好!

写在前面:亚洲杯来了,某些“球迷”也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前国脚,央视足球评论员徐阳的社交媒体就被“球迷”辱骂,这不禁让我感慨,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球迷?一篇旧文,供大家评判。

足球美好,但这些人不配热爱拥有这份美好!

暴力事件频发,中国足球真的已经见怪不怪了?

最近几天,中国足坛再次爆出暴力事件。先是上周六中乙联赛中,包头与宁夏的球迷之间发生暴力冲突,据称宁夏一女经理被打倒在地;而在今天中丙赛场又惊现暴力犯规,明目张胆程度令人咋舌。如若再算上上周二中丙联赛的暴力飞踹,一周之内竟有三起暴力事件,这样的频率着实有些惊人。不过,对于大多数围观群众而言,此类事件恐怕早就是见怪不怪了。

足球美好,但这些人不配热爱拥有这份美好!

虽说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已经走过了二十三个年头,但直到现在,我想也没有一个人认为我们的中超联赛已经是一个完全成熟的职业联赛,而在这样奇怪的联赛制度之下,出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事情,恐怕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这里无意去论述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进程,我们需要关心的是,为何这样的暴力事件在中国足坛会层出不穷。

莫让球场,成为吐槽生活的痰盂

8月初的京鲁大战,我有幸在工体现场观战,比赛本身的内容如何暂且不论,让我感触颇多的其实是发生在球迷看台的一次见闻。

记得在我所处位置的前面两排,坐着一位身着白色T恤的年轻人,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是主队球迷。在某一次安静的片刻,我不知道这位兄弟受何刺激,突然站起身来,朝着南看台的方向破口大骂,用词之恶毒令人发指,好像对面是他的杀父仇人,不共戴天。宣泄之后,他便安心坐下;可不过寥寥数分钟,他便再次起身咒骂,完全是没来由。就是这样,整场比赛,他一直处在这种时不时的咒骂状态之下。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他的身前坐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每次这位仁兄在展示他恶毒的言语时,小女孩都会扭过头,一脸疑惑的看着他。

足球美好,但这些人不配热爱拥有这份美好!

到底是怎样的原因,让一位年轻人可以在公共场合如此毫无顾忌的辱骂别人?或者说,这位兄弟到球场,到底是为了看球,还是仅仅去发泄自己生活中的不满?其实像他这样的人并非工体特有,我相信在其他十五支中超球队的主场同样存在,这甚至不是足球场所特有的现象,在CBA的赛场,我们同样见过如此之人。我并不想把这类人归结为“球迷”,他们根本代表不了球迷群体。在球场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由于有着主客之分,有着喜好的区别,他们披着球迷的外衣,肆意的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而这种不满与愤懑往往与比赛本身并无关联,他们只把比赛当做泄愤的工具。

足球美好,但这些人不配热爱拥有这份美好!

足球作为一项极具对抗性的运动,其本身所蕴含的激情澎湃、热血上头使得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很难冷静、理智的对待比赛所发生的种种事件。所以适当的情绪宣泄也好,甚至是偶尔的挑衅对方也好,都还属于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情况,毕竟足球场不是歌剧院,球迷也不可能像看音乐会的绅士一样彬彬有礼。

但,球场并不是可以肆意妄为的,这里同样有一条隐形的底线存在,而这条底线就是:球场事球场毕;无论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态进入球场,请不要把足球之外的因素牵扯进来,请不要把球场,当做你发泄生活不满的痰盂。

球场如战场,但球场并非战场

不知从何时开始,各队球迷之间的对立情绪变得极具强烈,尤其是某些所谓“宿敌”之间。从之前的“上海德比”的球迷巷战,“苏沪之战”中的球迷被打,到今年权健远征军与上港球迷的冲突事件。放眼望去,中超球场外仿佛真的已经成为了一个战场。

足球美好,但这些人不配热爱拥有这份美好!

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曾说道“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仅仅因为支持球队的不同,有些人便可以对陌生人拳脚相加,这是多大的恶意!就算把对方踩在了脚下,你们又能证明什么呢?你的球队比对方nb?又或者说,你们大概也是借着球迷的外衣,借着所谓法不责众的保护伞,尽情展现你们原本就有的恶吧!人性的恶从来就是没有底线的,当举头三尺有神明时,每个人都会有所忌惮,可一旦这种约束不再存在,深藏在有些人内心的恶毒就会如潘多拉魔盒中的恶魔被释放。

如果说,某些时刻的谩骂还属于一时的情绪宣泄,属于道德层面的遗憾和可以理解的范畴,那么,发生在赛场外的各种暴力事件则早已越过法律的底线,成为超出足球内容的恶性事件。球场不是法外之地,不应该也不会因为所谓的人数优势而对超越法律底线的事件默不作声,而那些隐藏在球迷群体中的毒瘤,也必须受到法律和规则的惩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