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九):关于印欧语系与雅利安人

在述及伊斯兰教的渊源与传播时,提到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同祖,当时援引关于人类语系的划分,除了说明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均源出闪·含语系中的闪族,还一并罗列了其他语系。这些语系中的印欧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再加上闪·含语系,与此四大语系对应者,正是白色人种。这里说明一下,现代人类都是非洲智人的后代,原本生而平等,故坚决反对种族主义。有时引用一些既有概念,只是为了说明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请不要误解。本帖内容关于印欧语系和雅利安人,系在即将展开的古印度文明史部分,不得不涉及雅利安人,因而先作铺陈。

现代智人走出非洲,遍及亚欧大陆、美洲、澳洲,占领了除南极之后的五大洲。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后花了好几万年的时间,远远长于人类既有文明史的阶段。当初散落各地的人类,尚处在原始采集食物时期,到了后来,彼此之间经常互不相知,特别是始于万年前的气候变暖,引发持续几千年的洪荒,不晓得又毁去几多生灵,待情况好转且趋于稳定,幸存者只有为数不多的据点,或者说是几片区域,演化出的黄、白、黑、棕四色族群,各自的规模也比较有限,好在后来逐渐壮大。

随着文明的曙光照亮大地,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地交流,就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语言。总体看,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语种繁多,最终却也分出几个大系。之所以需要分成大系,是因为在极为广袤的世界上,人类事实上被分隔于几大区域,各区域的人群最初只能独立发展,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过程中,包括语言等难免造成明显差异;之所以能够分出大系,概因其先祖生存地域的临近,以及血缘交流的融合,慢慢形成一种语言的根基,以后再怎么细化,还是会有相似之处。比如印欧语系中的11个语族,就有着某些相同及近似之处,从而组成一个大系,依此类推,就把人类现有语言,总计分出了11个大的语系。

足迹(九):关于印欧语系与雅利安人

白人族群的语言对应四大语系,以印欧语系、闪·含语系规模较大,其他两个相对小些。闪·含语系又称亚非语系,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和非洲北部,包括阿拉伯语、马耳他语、亚述语、希伯来语、阿卡德语、阿姆哈拉语、豪萨语、塔马舍克语、卡比勒语、希尔哈语、贝扎语、索马里语、加拉语、克法语、姆布古语、姆布隆格语,以及埃及语族(已消失),其共同特征是属于一种屈折语,辅音除了有清辅音和浊辅音外,还有一种重辅音,动词有人称前缀,有格和性的区别,词根基本由辅音组成。乌拉尔语系是指,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往东,越过乌拉尔山脉,直到亚洲西北部地区的一组语言,包括芬兰语、匈牙利语、爱沙尼亚语等20多个语种,其语言系统的基础,是名词都有数和格之分,格的平均数目为12个。高加索语系分布于高加索山脉南北、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区,包括格鲁吉亚语、车臣语、印古什语、阿瓦尔语、莱兹金语等30多个语种,主要语言采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现在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藏语系,而印欧语系则分布最广。印欧语系的使用者,集中分布在欧洲、伊朗大部及印度部分地区。在美洲、澳洲、非洲的部分,是后来的欧洲殖民者直接带去。印欧语系具体包括:(1)拉丁语族。北支包括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南支有罗马尼亚语。(2)日耳曼语族。西支包括欧洲的英语、德语、荷兰语,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语、弗里西亚语;北支包括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东支哥特语已消失;(3)凯尔特语族。不列颠群岛上的语言,北支包括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南支包括威尔士语、布列塔尼语;(4)波罗的语族。包括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5)斯拉夫语族。主要在巴尔干半岛和东欧,西支包括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卡舒比亚语、卢萨提亚语,东支包括俄罗斯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南支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6)希腊语;(7)阿尔巴尼亚语;(8)亚美尼亚语;(9)吐火罗语族。包括东、西两支方言,均已消失。(10)伊朗语族。包括波斯语、普什图语、俾路支语、塔吉克语、库尔德语、奥塞梯语;(11)印度语族。包括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马拉提语、古吉拉特语、比哈尔语、奥里亚语和拉贾斯坦语、僧伽罗语、吉普赛语等。

早期阶段的印欧语系语言,共同特征比较明显,后来出现了广泛面而明显的的差别,但共有的一些语言结构,还是能够找到,比如:语音方面都有较多的塞音,并有清浊对立,而擦音较少;元音系统较为严密,也有的既作元音又作辅音;鼻元音不普遍;没有声调,等等。语法方面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区分自然性别;动词有人称、数、式、态的变化。词汇方面许多农业方面用词比较相似,大多来源于某个早期共同形式。至于印欧语所用的文字,因时间、地域的关系,就有很多种,欧洲部分多用拉丁字母、基里尔字母,是从古代腓尼基字母派生出来的;伊朗语族古代曾用过楔形文字,现在用阿拉伯文字;印度语族曾用梵文,等等。

使用印欧语系的白人群体,所源出的祖先部族统称为雅利安人,原居于现在俄罗斯南部乌拉尔山及附近的草原地带,不清楚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部族有了语言,发展成今天的印欧语系。后来其部族中南侵印度的一支,曾自称“雅利安人”,意思是“高贵的人”。可能近现代印欧语系的白人,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错,就沿用来称呼他们共同的祖先部族,而非仅限于南侵印度的那一支。姑且如此吧,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也把印欧语系之祖先部族,取广义统称为雅利安人。

当古两河流域、古埃及早已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雅利安人仍在乌拉尔山附近的欧亚草原地带游牧。我们知道,原本整个人类都在游荡,那些最先找到好地方并定居下来,从发展种植业、蓄牧业、手工业入手,经过世世代代积累,等到能够建造城市、发明文字、创立邦国,进而开展各种科教活动,等等,才算正式进入自己的文明时代。

约在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的游牧部族,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为了寻找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开始分批分期地离开原居地向外迁移,形成了一次世界性的迁徙浪潮。其中,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从俄罗斯南部的库班地区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小亚细亚的安那托利亚高原,与当地原居民杂居、融合,被称为卢维人、帕来人、西台人、吕底亚人;居于黑海沿岸的另一支,进入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接著陆续分批进入希腊,被称为希腊人,有很多分支。稍后,居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迁移,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被称为拉丁人、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另有一些雅利安人继续向西、向北两个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的塞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也有很多分支。居于里海西岸的一批雅利安人分批南下,进入伊朗高原,被统称为伊朗雅利安人,分出两支进入两河流域,被称为米坦尼人、加喜特人;进入伊朗高原西北部的被称为米底人,进入西南部的被称为波斯人。约公元前1800年,又有一批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西北部,被称为印度雅利安人。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雅利安人部族所到之处,有许多与当地原有居民,或者其他外来部族混血,如最早进入南欧的两批与伊比利亚人有所混血;进入东欧、北欧、西欧、小亚细亚的部分,与匈奴、蒙古、突厥等阿尔泰语系黄种人有所混血;进入两河流域的部分与闪米特人有所混血,等等,因此,广泛散布的雅利安人,到后来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区别,已不都是所谓的“金发、碧眼”了。

以雅利安人后裔为主体创造的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以及其他一些古文明,是在吸收当时、当地既有先进文明的基础上,融合其部族特性发展起来的,曾对所在地区文明发展做出过贡献。但后来西方出现过一种所谓“雅利安主义”,鼓吹雅利安人优越于同为白种人的闪米特人,优越于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就属于搞种族主义了。二战时,希特勒把这种“雅利安主义”推上邪路,到处寻找所谓纯种的雅利安人,甚至一度鼓吹说,雅利安人系“亚特兰蒂斯”神族的后裔,满世界寻找具有神力的绝对纯种雅利安人,结果又在哪里呢?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