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獻策 謀劃發展 扛起建設海南自貿區(港)儋州擔當——我市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言摘編

據《今日儋州》消息 今年省兩會期間,儋州代表團的代表和委員認真履行神聖職責,圍繞如何促進儋州經濟和社會發展展開一系列的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建言獻策,謀劃未來發展。大家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兩會精神,以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為抓手,充分發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一天當做三天用,加快建設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和美好新儋州,為建設海南自貿區(港)扛起儋州擔當。

省人大代表吳勇:加強農田水渠護欄建設

水渠是農田灌溉的重要設施,缺乏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將嚴重威脅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全省因農田水渠沒有建設安全防護欄而發生的人員畜禽溺死墜傷的事故普遍存在。

吳勇認為,全省農村農田水渠防護設施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鄉村公路發展跟不上社會需求。雖實現了硬化和“村村通”,但通行條件差,路面寬度不夠,而農村農田水渠恰恰成為了這些道路的必經之路,由於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缺乏資金,無法修建安全防護欄等基礎設施。二是缺乏有效的防護設施。農村農田通行橋通常路面窄、路況差,且有些橋段沒有交通標誌標線,也無路面中間線,加之缺乏減速板、路標、護欄等完善的防護設施,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和墜水渠事件。三是農村兒童的安全意識差。

吳勇建議,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省水務、交通部門要與市、縣、鄉鎮聯合,以村組為單位,組織群眾學習公路、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規,利用案例剖析,增強群眾出行安全意識,達到自覺抵制的效果。二是省水務部門要統籌規劃全省農村農田水渠防護欄的建設。三是積極探索建、管、養、運的長效機制,促進農村農田水渠防護設施健康發展。要加大管理力度,嚴禁破壞農村農田水渠防護欄的行為發生。加強對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員的追責力度,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省人大代表王國祚:支持天然橡膠產業發展

“加大橡膠種植補貼力度,恢復天然橡膠良種政策補貼,降低種植成本,支持橡膠貿易及進出口。”針對當前天然橡膠產業持續低迷的困境,省人大代表王國祚建議。

王國祚說,自2011年3月以來,天然橡膠市場價格大幅下跌,並持續低迷至今。天然橡膠價格遠低於生產成本,膠農和種植企業長期虧損,膠工大量流失,膠園棄割棄管現象日趨嚴重,天然橡膠產量下滑,產業生存和發展困難重重。同時,我國天然橡膠自給率不足20%,軍用天然橡膠材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危及國家戰略安全。

王國祚建議,一是恢復天然橡膠良種政策補貼,降低種植成本。二是加大林業補貼範圍,增加公益林等補貼內容,實現林業補貼全覆蓋。三是擴大對天然橡膠實施撫育補貼全覆蓋。四是完善天然橡膠政策保險,提高保費補貼比例。五是在優勢植膠區劃定國防專用特種膠園,逐步實現我國軍用高端天然橡膠國產化。六是支持貿易及進出口,組建中國天然橡膠集團和國家級天然橡膠科學院。七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加大關停並轉力度,扭轉長期以來民營加工廠存在的小、散、亂現象,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省政協委員王中興:打造峨蔓特色休閒漁業旅遊小鎮

“打造峨蔓休閒漁業旅遊小鎮,有助於發揮漁業與漁村休閒旅遊功能,提升旅遊品質,提高漁民收益,促進漁村發展的產業。”省政協委員王中興說。

王中興認為,峨蔓鎮北面瀕臨北部灣,以龍門激浪、鹽丁千年古鹽田和筆架嶺而聞名,享有得天獨厚的火山海岸資源,有著與海南東海岸不一樣的景色。把它打造成特色休閒漁業旅遊小鎮,再加上申報鹽丁古鹽田為世界文化遺產,利用資源優勢發展休閒漁業產業,將形成鹽丁古鹽田保護區、龍門激浪風景保護區、漁村民宿保護區等連片區域,發展鄉村旅遊等,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保護海洋資源。

王中興建議,一是深入開展休閒漁業資源調查,把鹽丁古鹽田保護區開發成製鹽體驗、鹽製品加工體驗區,把龍門激浪自然保護區開發成觀光旅遊,近海捕撈生產區,把長沙、小沙、下浦打造成特色休閒漁村民宿區、海釣區。二是進一步完善管理法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打造休閒漁業的“軟實力”。三是立足本地特色,加大宣傳西海岸獨特的野性海岸,以玄武石、火山岩、大風車為賣點,以本地祭海、出海儀式為文化,以自然資源優勢為原點,加以大力宣傳,創新休閒漁業新品牌。四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並保護海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休閒漁業之路。

省人大代表唐紅梅:創新體制機制吸引各類人才

“海南建設自貿區(港),人才是關鍵也是短板。”省人大代表唐紅梅認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最短的短板、最緊缺的資源是人才,海南要讓各類各層次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唐紅梅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必須在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引進機制、完善人才激勵保障機制、重視本土人才的激勵機制、加強黨管人才制度建設等方面有所作為。

唐紅梅建議,一是充分認清人才建設的重要性,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建立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為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營造寬鬆環境,提供廣闊舞臺。二是優化高校專業設置,立足發展需要培養本地實用人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層次人才,在科研立項、創投融資、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特殊待遇。三是強化人才服務,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給島內外優秀人才儘可能提供良好的幹事創業和生活環境。四是注重用好手頭現有資源,將本土人才與“引進人才”一視同仁。五是統籌抓好重點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發展資金投入,擴大用人單位自主權,完善人才評價使用機制,創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形成濃厚的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氛圍。(特派記者韋雪梅 黎有科 編輯溫子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