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張濤:中國需要更加開放的金融政策環境

中國電子銀行網訊,201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新常態、新金融”於5月23日-24日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一行三會”的主要負責人和海內外知名學者與業界領袖就“經濟新常態”下的全球和中國金融業的機遇和挑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中國電子銀行網(www.cebnet.com.cn)作為本次活動的合作媒體進行現場直播報道。

央行張濤:中國需要更加開放的金融政策環境

中國人民銀行條法司司長張濤出席“貨幣政策的新常態”主題分論壇,並在現場分享了新常態下的貨幣政策的心得和體會。張濤表示,在新常態下貨幣政策如果要發揮更好的話,需要一個更加開放的金融政策環境。

借IMF貨幣審議一事,張濤提出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面臨的問題,並提出要依靠市場來把控價格信號的觀點。張濤指出:第一、新常態下做貨幣政策,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第二、新常態下要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即國際市場、國內市場;“兩種資源”,即國際資源、國內資源,全面提高資源全球配置的效率。

同時,針對一些不同的聲音,張濤表示,開放以及市場建設不是對立的,是相輔相成的;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進行政策改革,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以下是張濤的發言實錄:

張濤:今天非常高興能參加這次論壇,也感謝主辦單位讓我來參加今天下午這場討論,和幾位非常優秀的同事們交流關於新常態下的貨幣政策的心得和體會。另外也非常高興能回到母校,和同學們交流。

我想談談我們在新常態下貨幣政策如果要發揮更好的話,除了要仔細探討剛才Adair TURNER先生講的這些非常細緻的工具、目標等等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什麼樣的政策環境?我的觀點是我們需要一個更加開放的政策環境。我特別要強調的是開放的金融政策環境。

中國自從加入WTO以來,我們國家經濟成長非常迅速,高速成長,體量變得非常大,用市場價值來算,已經是穩穩的世界第二,如果用其他方法算,比如按PPP來算,在某種時候可能也可以跟世界第一相提並論,體量非常大。同時我們對外經濟部門,即貿易在全球數一數二。與此同時,在金融方面,特別是在金融市場方面開放,與世界的融合,與國際市場的融合,特別是我們一些金融產品在國際市場或者是國際市場的金融產品在中國市場相互之間的流通還遠遠不夠。

舉例來說,大家現在談得比較熱烈的國際上IMF今年到明年正在進行五年一度的審議。審議過程當中,中國也希望把人民幣納入貨幣籃子,現在這個籃子裡面有四種國際貨幣,分別是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人民幣能不能成為第五種貨幣呢?當然各方面都在討論,IMF內部也有自己一套程序,以及相應的一些判別的方法。在這些方法裡面使用了一些基礎性的指標,我們今天不會詳細的去列舉每一個指標,但如果看這些指標的話,有相當的部分我們人民幣以及對外金融開放的一些指標還遠遠不能夠滿足要求。比如前面有四種貨幣進了籃子,不僅不能跟這四種貨幣相比,可能還不能跟其他貨幣相比。說明儘管我們現在經濟的影響力,包括我們金融的影響力都在與日俱增,但是對外開放的程度還是有距離的,而且要在短期內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促進金融更深入的跟國際市場相融合,步伐還要加快。

這跟我們今天主題是什麼關係?有兩點:1、新常態下做貨幣政策,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2、新常態下要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即國際市場、國內市場;“兩種資源”,即國際資源、國內資源,全面提高資源全球配置的效率。如果掌握這兩點,在這兩點基礎之上做貨幣政策,就一定要求有一個基本的條件,一定要把握好價格信號,一個失真了價格信號,無論貨幣工具多麼完善,無論做多少貨幣目標,如果在一個失真的條件下調控的話,我們知道結果是怎麼樣的。

大家可以說價格信號失真,可以採用別的辦法。確實也是,但這裡基本有兩種思想,要走兩個極端,一個是過去計劃經濟思路,行政體制思路,一個是市場起決定性力量的思路,在這個思路下,市場信號要儘可能避免被扭曲。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一定要讓市場,特別是價格信號能夠不失真,能夠理順價格。這個價格最重要的就是包括很多金融價格,也是貨幣政策職責所在。所以我特別強調要用一個開放或更加開放的金融政策環境來實施我們新常態下的貨幣政策。

關於這方面想提出兩點看法:1、有人主張我同意應該是開放的,應該進行,但是不是先把國內體制的建設建設好,也就是說把改革改好了再開放,就是順序問題。我個人認為開放以及市場建設不是對立的,是相輔相成的。同時現在說的新常態下兩個市場、兩個資源,做改革或者做任何市場建設一定要建設一個能夠使兩個市場、兩個資源匹配的一個系統,離開了其中一個做出來的都不能夠滿足要求。開放,不僅僅是新常態貨幣政策的要求,同時也是為了讓貨幣政策更有效發揮作用,也是為我們發展建立新的現代金融市場的一個前提。

2、有的人說了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這些改革或者開放是否能緩一緩?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確在經濟下行,特別在危機狀態情況下,如果貿然出現很多措施,有些措施可能會加重使我們下行的一些力量,但是我們也要區分下行的時候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下行?比如是國內的原因還是國外的原因,或者因為改革本身長期受到了阻礙造成了市場扭曲產生的原因,這些要細緻加以區分。最後從改革的動力上來講,一個經濟上升很好的時期通常動力不如在一個比較需要拿出力量來改變現狀的一個時期動力來得足,也就是中國人經常講的窮則思變,如果不窮的時候可能不想思變,動力問題也需要在這方面加以討論。

我就講幾點不成熟意見,歡迎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今後有更多機會跟大家交流,不對之處請大家批評。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