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11月12日,“漫威之父”斯坦·李(Stan Lee)離開了這個世界,結束了他傳奇且精彩的一生,享年95歲。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金庸留下了郭靖、楊過、張無忌的江湖,斯坦·李留下了鋼鐵俠、蜘蛛俠、綠巨人的宇宙。

1941年,斯坦·李的第一部作品《美國隊長》系列第三部誕生。

1961年11月開始,在搭檔漫畫家傑克-科比的協助下,他創作了《鋼鐵俠》、《綠巨人》、《雷神托爾》、《X戰警》、《奇異博士》、《超膽俠》等漫畫角色。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神奇漫畫公司90%以上知名的角色都是由斯坦·李親自創作,他的漫畫已經在全球75個以上的國家以25種不同的語言印刷,超過20億冊。

他在電影的客串已經成了漫威電影的標誌!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他已客串出演了《蜘蛛俠》、《X戰警》、《神奇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托爾》《無敵浩克》、《復仇者聯盟》、《超凡蜘蛛俠》、《超能陸戰隊》等多部電影。

在最新上映的《毒液》片尾,斯坦·李還客串了一個遛狗狗的老頭兒。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漫威的英雄故事為什麼會火爆全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英雄有血有肉,他們從出現指引了迷途之人前進的方向。

他們不只是有著特異功能的超人類,英雄也是普通人或有著普通人的煩惱。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每一個英雄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他們會為了個人所秉持的價值觀去抗爭,甚至有些英雄從邪惡的人格自我選擇、轉換到正義,也會有曲折的故事和掙扎的時刻。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肯尼迪遇刺、太空競賽、越南戰爭等複雜的社會背景下,卻激發了美國文化上的無限潛能。

“垮掉的一代”正逐漸向“嬉皮士”時代轉變,儘管主流文化試圖建立一個新的牢固的文化新秩序,然而年輕人卻追求自發的藝術創作,懷有渴求無序、狂歡狀態的浪漫主義情懷。

不同價值觀的碰撞激發出了更為多元化的藝術創作。這期間,斯坦·李接連創作出了一系列經典英雄形象,由此漫威宇宙的宏圖開始真正展開。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受反戰情緒的啟發,斯坦·李以當年的國民老公霍華德·休斯為原型,創作了鋼鐵俠。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鋼鐵俠是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也是擁有億萬身家的天才,他從原來明哲保身的利己主義者變成心繫地球的超級英雄,在關鍵時刻衝在最前方保護世界的託尼·史塔克。

他還非常接地氣,滿嘴段子,毒舌、話癆,深受讀者喜愛。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鋼鐵俠的成功正是因為他抓住了讀者的矛盾心態:他們既希望擺脫對戰爭的恐懼,想多過幾年安穩日子,遠離戰爭機器們;又寄希望於國家和有為人士可以大力發展科技與國防,讓他們可以在強有力的保護下偏安一隅。

斯坦·李還大膽地將曾經的英雄美國隊長復活,試圖通過這樣一箇舊時代的愛國英雄來審視當下的社會,併為這個國家探索一種更好的可能性。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美國隊長本是二戰時期的英雄,復活後沒有超能力的美隊,和當時的每個普通美國人一樣迷茫,他代表了那些在社會變革中找不到方向的人,更給他們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美國隊長的人物形象也變得更為飽滿和複雜,並且成為了美國人民的精神象徵。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X戰警的早期創作正趕上60年代民權運動的最高峰,X教授和萬磁王的創作原型正是當時兩大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和馬爾科姆·利特爾。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種族歧視,宗教敏感,反猶太主義,紅色恐慌和恐同等等美國社會矛盾都曾作為該系列的故事主題。

這些為正義而戰的英雄形象不再僅是人們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遣,更成為了人們的精神食糧。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漫威故事本身也在傳達一些更宏大的世界觀,比如響指滅霸的執念——不分高低貴賤地毀滅一半的人類,由此解決人類膨脹的慾望讓自然資源枯竭這一世界難題。當然他的手段是反人類的,但其初衷也會引發我們思考。

想要當好一個超級英雄,先當好一個人,這是漫威英雄們教會我們的。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很多中國家長都有一個誤區,就是覺得孩子看課外讀物是浪費時間的,是消遣而已,打遊戲、看漫畫書、DIY手工這些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

孩子在選擇娛樂項目時,大人應該把關,但標準卻不應全然從家長自身出發。把孩子的積極性澆滅在搖籃裡,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喪失了自己的獨特性,天賦也不會被很好地發掘出來。

很多“消遣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就像漫威的漫畫或電影,孩子在觀賞的同時就是在和裡面的英雄對話,這些英雄人物之所以能膾炙人口,正是因為其中的內核是有價值的。

我們懷念斯坦·李,其實也是在感謝他的漫威精神,感謝他教會了我們什麼是真正的“英雄”。

斯坦·李和金庸的偉大,是他們用筆觸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價值和夢想

撰文 | Susie 編輯 | 付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