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京斷檔,華夏幸福是否還有底氣鯨吞60億項目?

日前,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掛牌轉讓所持中國鐵物大廈項目的100%股權及3.93億債權。轉讓底價為57.8億元,其中股權轉讓價格53.86億元,債券轉讓價格為3.93億元。

項目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鄉麗澤金融商務區D-03、D-04地塊,建設用地面積21103.2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232500平方米,規劃為商業金融用地。商業部分土地使用權至2052年4月8日。

據公告披露,該項目由華夏幸福負責開發建設,2018年元旦以來施工進展緩慢。春節過後,就已陸續進入停工狀態。項目持有方與施工方華夏幸福仍存在多個協議性的問題待解決。此外還提示稱,會產生施工方索賠、或解除合同等風險

2016年6月,華夏幸福與中國鐵物簽訂協議,接手代建中國鐵物大廈項目。華夏幸福向中國鐵物提供40億元資金做為該項目的合作預付款。待華夏幸福完成該項目開發投資總額的25%,中國鐵物將以公開掛牌或其他方式轉讓該項目。

協議還披露,在滿足掛牌條件後,華夏幸福將積極參與競標該項目產權。

只是,兩年後風雲突變,環京限購、融資困難的華夏幸福,是否還拿得出來這近60億的資金?

還債規模達數百億

在不久前披露的三季度財務報告中,華夏幸福營業收入為,451.41億元,同比增長46.14%;實現歸屬股東淨利潤78.78億元,同比增26.49%。依然保持了穩健的增長勢頭。

而三季度末貨幣資金卻大幅減少至379.07億元,較年初減少44.34%。華夏幸福解釋稱,主要系償還債務所致。而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規模高達421.0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44.48%。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依然為負值。

此外,應收賬款方面則比年初增加了66.38%,高達314.62億元。

業內分析認為,過去兩年間的環京樓市收緊,銷售增速不力,是華夏幸福目前現金流承壓的主要原因。

前三季度華夏幸福的融資規模已達到210億元。但第四季度以來,仍未放緩融資步伐。

11月13日,華夏幸福公告稱,其80億規模公司債發行申請已獲證監會通過;10月初,華夏幸福連續增發多筆美元無抵押定息債券。其中1億元規模的票面利率為9%;7000萬美元規模票面利率為6.5%。9月,增發一筆1.1億規模的美元票據,同樣利率高達9%。

僅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有息債務金額就高達1128.82億元,其中一年以內有息負債金額為275.65億元,佔比24.42%,一年以上有息負債金額為853.17億元,佔比75.58%。

從數據上看,華夏幸福,資金面仍然緊張,而且存在一定短期償債壓力。

環京限購斷臂求生

就在2016年與中國鐵物簽約後不久,華夏幸福迎來了930限購潮,以及史上最嚴苛的環京樓市限購。

2017年華夏幸福近6成銷售來自於環京樓市。在限購的大環境下,2017年全年華夏幸福銷售金額雖然依舊保持增長20%,達到1521.43億元,但簽約面積同比僅微增0.09%。

2018年前三季度,華夏幸福積極開拓除環京外的多個城市群,但環京項目銷售佔比,仍超過總銷售的6成。

此外,三季度房地產開發簽約銷售金額同下降15%,銷售面積也僅僅同比微增1.40%。

銷售增速嚴重放緩的情況下,華夏幸福不得不放下身段開展自救,今年7月,以138億價格將19.70%股權轉讓給中國平安。而華夏幸福在該轉讓協議中承諾,2018-2020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均不低於24%。

10月,華夏幸福公告稱,將所持有的5個環京項目以32.3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北京萬科,其中包括了涿州、大廠、廊坊和霸州等多個環京城市的10個項目。

據媒體報道,在今年10月底的員工大會上,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表示,受環京限購以及當前融資成本增加的影響,選擇多個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合作,也是特殊時期,渡過難關的一個明智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