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拍單日攬金316億 業內:房企拿地熱情不減 調控難鬆動

11月26日,北京土地市場迎來放量成交。單日成交12宗土地,其中包括1宗商業用地、2宗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以及9宗“限競房”商品住宅用地。地塊區域分別位於豐臺區、昌平區、房山區、大興區、順義區以及密雲及延慶區。

除順義區北小營鎮因掛牌階段無人報名臨時摘牌停止出讓外,12宗地塊均順利出讓。其中綠城、富力、中鐵、首開、金地等眾多房企參與競拍,並將宗地收入囊中,總成交金額316.46億元。

北京土拍单日揽金316亿 业内:房企拿地热情不减 调控难松动

據統計,成交額最高地塊為豐臺區花鄉白盆窯村,宗地規劃面積163477平方米,成交金額70.2億元,由中鐵諾德以25.36%的溢價率競得。此外昌平區一宗用地被好未來機構底價競得,成交價格為13.2億元。

據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北京歷史上,賣地超過300億的月份只有10個月,其中最多的一次是出現在2015年的11月,單月合計賣地557.42億。但並未出現,單日超過200億的成交。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今日北京316億規模的土拍,大部分獲得土地的企業均非民企,兩宗最大的地塊被中鐵置業與中鐵諾德獲得。資金成本的優勢將是土地市場最大的優勢,在未來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上,超過30億的地塊民企將很難參與競爭。

此外張大偉認為,從土地市場報價與最後競價情況看,整體土地市場最大的特點是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冷,房企依然積極拿地。特別是優質地塊,爭搶依然激烈。除了一宗沒有報價外,另外12宗合計有45次報價,參與的房地產企業接近50家,有多家房企參與了多宗土地廝殺。從過去歷史看,土地市場低迷後,才是政策底,現在看,房企拿地意願依然強烈,這種情況下,政策繼續執行嚴格依然是趨勢。

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雖然比前2年明顯收緊,但有資金的企業依然非常多,在北京土地市場參與多宗土地成交的企業體現了土地市場雖然降溫,但依然有企業看好後市。雖然一二線城市調控政策嚴格,但對於房企來說,為了加大銷售額,依然會集中拿地。預計2018年,一二線土地市場成交依然將維持高位。但從3季度看,房企拿地意願比上半年明顯退燒。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認為,規土委在年末集中推地,並特別實施了“共有保證金”的出讓新規,是為了加快供地計劃的完成,減少土地流拍流標,穩定市場預期。自去年開始,北京已有11宗地塊流拍流標,顯示在調控高壓背景下,房企揹負著巨大的庫存去化壓力,同時面臨融資難度加大,財務成本提升的難題,資金流入的兩條通路均被堵塞,導致再投資拿地的意願降至谷底。

郭毅還表示,雖然12宗地塊均順利出讓,但從拿地房企來看,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局面。全國TOP10房企中,碧桂園、恆大在北京虛晃一槍後重回三四線市場,融創、保利、中海、龍湖、綠地缺席此次土地盛宴,華潤以聯合體方式參與白盆窯地塊、萬科參與北七家地塊,最終顆粒無收。而與TOP10房企冷對北京土拍不同的是,揆違北京已久的富力、佳兆業迴歸,謀求千億的華髮、新城現身土地二級市場,抄底北京的意圖顯露無疑。

據統計,截止11月25日北京土地總成交1209.9億,同比減少53.6%。2018年北京土地市場的成交金額很難達到2017年的水平。2018年即使土地大量成交後,相比2017年同期北京依然少賣千億土地。北京是供應調控做到極致的城市,從目前市場趨勢看,市場在未來1-2年已經不可能再上漲,特別是供應量持續高位,購房者逐漸進入恐慌式觀望。

據中原地產數據顯示,2018年一線城市11月供應土地合計高達90宗,刷新了最近幾年記錄,而二線城市供應量也有所上漲,11月合計供應了土地合計1400宗,也將是年內最高記錄。

此外,據媒體報道,今年北京計劃供應住宅用地1000公頃,其中商品住宅650公頃(含單列共有產權住房用地200公頃),但截止目前,實際供應的商品住宅用地僅224.69公頃,供地計劃完成率為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