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浪潮湧向雲端,2019CES百度智能雲緣何成為“中國代表隊”

美國時間1月8日至11日,2019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在拉斯維加斯開幕。作為全球科技風向標,CES將引領新一年科技界潮流。

2019CES,從智能家居到AR/VR等虛擬現實技術、穿戴式/健康設備、自動駕駛汽車備受關注…除了這些熱門產品以外,從百度、華為、亞馬遜、微軟、谷歌、松下等國際科技巨頭也紛紛換了大的聚焦點,AI、大數據、IoT、區塊鏈、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與雲計算的深度結合成為今年CES的新焦點。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雲計算熱潮與革命,不再是由國際上的巨頭佔據先機,百度等中國的科技企業已經開始在新賽道上領跑。世界的目光也隨之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人投向中國,聚焦在了百度這樣的中國AI代表隊上。

每年的CES也是科技企業在國際舞臺亮“成績單”的高光時刻。回看中國雲計算過去這一年,雲計算進入深水區攻堅戰仍,幾乎所有選手都在不遺餘力的“搶地盤”。


技術浪潮湧向雲端,2019CES百度智能雲緣何成為“中國代表隊”


這一年,全球雲計算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392億美元,同比增長25.41%,Gartner適時給出了“準萬億市場”的預測;

這一年,雲計算市場的馬太效應開始發生,全球排名前15的雲計算廠商仍在增長,但15名以後的市場佔有率下降了5%;

這一年,雲計算的產業結構沒有太大變化,IaaS還是最大的細分市場,PaaS和SaaS越發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這一年,雲服務的價格戰進一步發酵,但巨頭們已經難以抑制對“差異化”的熱情……

啃下AI化的“硬骨頭”

關於雲計算的佈局思路,百度、阿里、騰訊、華為以及大批的創業者,早期的打法並沒有太大不同:一方面持續擴大數據中心的規模,在“基礎設施”上穩紮穩打;另一方面積極進行市場教育,為雲服務拉攏儘可能多的合作客戶。

然而整個2018年,AI化已然成了雲巨頭們的“最大公約數”。

1、百度智能雲戰略。2018年9月份2018ABC SUMMIT百度雲智峰會上,百度智能雲正式發佈了ABC 3.0戰略,以打造最落地的A+最安全的B+最先進的C,並推出了AI to B平臺,擁有深度學習、對話式搜索、自然語言處理等AI能力,涵蓋了模型標註平臺、ABC一體機、定製化訓練平臺等產品。

2018年12月18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調整組織架,升級“ABC智能雲”業務戰略,加快AI與產業結合,推動產業智能化進程。在產業智能化變革的背景下,自家擅長的AI成為百度智能雲面向企業級市場的急先鋒。


技術浪潮湧向雲端,2019CES百度智能雲緣何成為“中國代表隊”


2、阿里用AI二次驅動雲計算。同樣是在9月份,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確定了新的方向:雲計算+IoT+人工智能的組合拳,IoT擔綱數據採集、人工智能負責理解和判斷、雲計算滿足數據處理中的計算。在此之前阿里雲的關鍵詞都是“計算”,如今開始寄希望於人工智能和物聯網來拓展業務邊界。

3、華為雲提出“普惠AI”概念。到了10月份的全聯接大會上,華為首發了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和解決方案,屬於雲計算業務的主題正是“普惠AI”。與之對應的是華為雲的EI服務,以雲服務的形式對外輸出圖像識別、視頻分析、圖像搜索等服務。

4、騰訊雲的AI即服務。第三次架構調整後的騰訊開始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第一個戰場就是雲計算。2017年騰訊提出了AI in All的目標,雖然沒有像其他雲計算平臺那般高舉高打人工智能,2018年卻頻繁為AI即服務的智能雲背書,力推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一連串的AI應用服務。

除了上述四個例子外,金山雲、網易雲、浪潮雲等無不開始瞄向人工智能,不少雲計算創業者也打起了人工智能的主意。在對待雲計算AI化的“硬骨頭”上,儘管各大雲計算平臺在AI上的佈局深淺有別,但在雲計算未來方向的議題上幾乎沒有異議。

智能雲的三個引擎

雲計算在本質上還是一門生意,巨頭們為之投入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資金,自然不願意看到雲業務僅僅貢獻了千分之幾的營收。且與To C類產品不同的是,一兩次事件營銷,或者搞幾場發佈會借勢,恐怕很難讓企業級客戶為之買單。

就商業模式而言,To C還有創造需求的可能,To B則是在滿足需求。幾大雲計算巨頭在2018年作出開始或深化雲計算AI化的決定,絕不是拍腦門的結果。準確的說,智能雲大行其道離不開三個驅動引擎:

其一,大的產業趨勢。

當消費級巨無霸騰訊給出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的消息時,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然發生,可能是在流量紅利見頂時的不得已,更確定的理由是這些科技巨頭看到了產業互聯網裡的金礦。

進入2018年後,自動駕駛、智能城市、工業互聯網的呼聲愈發高漲,巨頭們的反應罕見地迅速。僅以上海為例,在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後,百度、阿里、騰訊、小米等相繼紮根上海,簽署了一系列涵蓋AI的戰略合作,並加速向交通出行、城市治理、工業智能、智慧生活等環節滲透。巨頭們的積極並非沒有道理,在產業互聯網剛剛起步的階段,巨頭們可以憑藉自身優勢搶先拿到入場券,這也是稍縱即逝的窗口期。


技術浪潮湧向雲端,2019CES百度智能雲緣何成為“中國代表隊”


作為產業互聯網的第一個戰場,雲計算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在智能交通領域,百度、阿里、騰訊、華為不約而同提出了“車路協同”的新思路,在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域打造智能的車,同時在無線通信、傳感探測等方面鋪設智能的路,而所有的數據採集、分析處理、機器學習等都是基於雲計算完成的,成為一條看不見的高速公路。

在大的趨勢面前,雲計算僅僅提供計算、存儲、數據庫之類的基礎服務已遠遠不夠,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幾成必然。

其二,IoT和邊緣計算。

按照三大運營商給出的時間表,2019下半年將開始5G網絡的商用,預計2—3年的時間裡就將完成5G的普及。通信技術就像是架在智能世界和物理世界裡的橋樑,每一次通信網絡的迭代,也總能帶來新的商機。

雲計算廠商們保持了敏銳的商業嗅覺,在風口出現的一兩年前就開始了厲兵秣馬,尤為典型的就是IoT和邊緣計算。阿里雲推出了“達爾文計劃”,試圖通過一系列包括平臺、芯片和微基站在內的全鏈路生態服務,交付給企業一張自有可控的物聯網;華為似乎也有此意,一口氣推出了昇騰910和昇騰310兩款芯片,背後是華為的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就連一向慢半拍的騰訊,也在全面佈局物聯網,推出了IoTSuite套件……

百度智能雲儼然想要成為這個方向上的引路人。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ABC(AI、Big Date、Cloud computing)戰略,上演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三位一體的打法,2017年初又為ABC戰略加上了“IoT”,2018年在推出了 “ABC + 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的模式。

1月9日的2019CES上,百度智能雲面向全球發佈中國首款智能邊緣計算產品BIE(Baidu Intelligent Edge)和智能邊緣計算開源版本OpenEdge,這也是中國第一個同時實現商業化和開源的邊緣計算產品,拉開了AI在2019年大規模落地應用的序幕。百度智能雲架構升級後的2019CES之行,無疑領跑了智能雲時代AI賦能的新賽道。


技術浪潮湧向雲端,2019CES百度智能雲緣何成為“中國代表隊”


雲計算是一場馬拉松,也存在很多的插曲,IoT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至少雲計算巨頭們都開始和時間賽跑,爭奪先發優勢。

其三,人工智能民主化。

李飛飛還在執掌谷歌雲的時候,提出了“AI民主化”的觀點,即便國內的雲計算廠商們沒有公開表態,似乎和谷歌的理念不謀而合。

李世石和AlphaGo的圍棋博弈後,人工智能迅速被捧上風口浪尖,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工智能距離通用技術仍有著不小的距離,算力、算法、人才、數據成為橫亙在普通開發者面前的四座大山。比如深度學習會耗費大量的計算資源,很多開發者為英偉達、英特爾等花費了幾十萬美元來購買硬件,加上缺少好的算法模型和數據庫,以及人才儲備的制約,人工智能自然不會那麼接地氣。

其實百度智能雲ABC、華為雲的“普惠AI”都屬於人工智能民主化的實踐,以雲服務的形式提供通用模型API,包括圖像、語音、文字等等,甚至很多接口的調用都已經免費。只不過在思路上還有一些差異,比方說谷歌收購了聚集了數十萬數據科學家的Kaggle,倡導數據共享,華為則打出了“不碰用戶數據”的旗號。百度智能雲正以多種形態輸出AI能力,同時成立ABC企業智能聯盟,讓各行各業擁抱智能化變革變得更簡單。

應該說,AI民主化的思想是雲計算AI化的隱形驅動力,人工智能技術不應該束之高閣,而是不斷在實際應用中落地,對雲計算廠商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有著潛移默化且不可逆的深遠影響。

雲計算的第三階段

三個驅動引擎無疑指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在雲計算誕生的十多個年頭裡,客戶需求一直是不斷變化的航標,在不同的階段裡有著不同的競爭規則。如果從時間軸上來看,國內雲計算市場的競爭已然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

在雲計算誕生第一個十年裡,一直在滿足企業上雲的需求,從傳統IT向雲計算過渡,叫賣的是存儲、計算等基礎能力。早期的競爭方式也和傳統IT無二,不過後者是按照硬件配置明碼標價,前者比拼的是彈性的價格標準,結果就是IaaS領域此起彼伏的價格戰,CDN市場尤為明顯,金山雲、騰訊雲、阿里雲、網宿科技等一眾玩家之間的價格戰至今仍在進行,時不時會出現新的“價格屠夫”。

這一階段的競爭法則十分直接,規模和價格左右了最終的市場格局,而最早進入的玩家往往會是最大的幸運兒,全球市場的亞馬遜AWS、國內市場的阿里雲均證明了這一點。畢竟在雲計算還處於野蠻生長的時候,“矇眼狂奔”不失為領跑的一種方式。

近兩年的雲計算開始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入局者越來越多,賽道越來越擁擠,倘若還繼續比拼規模的遊戲,市場上不會有真正的玩家存在。同時客戶也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了“上雲”的必要性,但並不意味著所有企業都有“上雲”的能力,雲計算開始從最初的資源輸出,過渡到服務輸出。

與之正相關的是,PaaS和SaaS服務也迎來了爆發的趨勢,成為創業者避開與巨頭爭鋒的垂直賽道。而云計算領域的巨頭們,也傾向於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好比說針對銀行業的大客戶,除了把原先的業務遷移上雲,還在解決方案中加入各類SaaS服務,甚至幫助大客戶進行基於自家雲平臺的新應用研發。

雲計算市場的格局也在變化,生態能力成為這場競爭的分水嶺,百度、阿里、騰訊等均投資了一定規模的雲計算創業者,諸如華為等也積極與SaaS、PaaS等垂直領域的雲玩家達成戰略合作,生態成為晉升“巨頭”的階梯之一。


技術浪潮湧向雲端,2019CES百度智能雲緣何成為“中國代表隊”


產業互聯網在2018年的爆紅,加速了雲計算第三階段的到來,出現了智能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工業智能等領域的鱷魚級客戶,不僅是要提供各式各樣的雲服務,還需要幫助這些大客戶解決一些棘手問題,比如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治理大城市擁堵的交通、加速行業的智能化轉型等等,留給雲計算廠商的使命成了如何打通AI落地的最後一公里,乃至存在顛覆現有格局的可能。

於是乎,諸如百度智能雲等雲計算玩家,在推動雲計算AI化的話題上可謂相當積極。百度智能雲把AI放在C位來賦能產業試圖在智能雲的賽段裡領跑。當然,其他玩家也沒有坐以待斃,當一隻只看不見的手將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攏在一起的時候,置身其中的所有玩家都會有所感知,差別在於動作的快慢罷了。

寫在最後

一年一度的CES已然成為國際科技企業宣告新一年創新方向的最好舞臺。本次CES百度除了Apollo以外,另一大壓軸好戲是百度智能雲,而全新組織架構調整過後首次在世界舞臺上亮相也是不負眾望。

在以雲+AI進軍B端產業智能化變革之路的同時,推出智能邊緣計算產品,重點佈局雲端一體化升級戰略,已經跑在了中國企業的前頭,並且離世界舞臺中心越來越近。

放眼全球市場,亞馬遜、谷歌、微軟紛紛換了聚焦點,這次CES上,面對雲服務變革的大浪潮,雲業務在他們的展示中牢牢佔據著一席之地。

而本次CES已經出現不小的變局,世界目光開始投向中國企業,越來越多的目光扎堆在百度等中國AI“頭雁”企業,希望透過百度看中國AI發展創新實力。

雲是基礎,AI是應用,智能是未來。2019年勢必會朝著這個方向進一步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