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2018年4月24日,一篇文章迅速在全網傳播,主要內容是說格陵蘭島想獨立。但是,德媒不分析格陵蘭島獨立的原因,而是強硬的扯上了“中企投資可以提供幫助”這樣一個話題。

說得好像中資企業決定了格陵蘭島的未來一樣!

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不過,話說回來,外媒在格陵蘭島上給中資企業潑髒水,也不是第一回了——

其實,對中國不懷好意的不只是德媒。

在格陵蘭島這塊特殊的地域上,中國企業的任何舉動,都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所歪曲。

五年前事件回放

2013年3月21日,英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發表了一片評論文章,標題是——

《不,格陵蘭不屬於中國》

這個讓讀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標題散發著濃濃的惡意。

眾所周知,格陵蘭是丹麥的一個自治領,而眾人所不知的是,中國什麼時候對那片遙遠的冰雪覆蓋的島嶼產生“野心”了?

在我們的印象之中,格陵蘭島是一個陌生的地理名詞。說陌生是因為它與我們中國人的生活幾乎不搭邊兒。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地方,在2013年前後,卻頻頻的出現在國內外各大媒體上,被全世界的媒體議論。

然而,外媒所關注的焦點,不是格陵蘭島本身,而是遠在格陵蘭島萬里之外的中國。

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歐美一些媒體稱,因為全球變暖的關係,北極航道很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開通,這對未來的海運格局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再加上格陵蘭島以及周圍海域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稀土、鐵礦等等,一通渲染,數百上千年以來不被人關注的大荒島,儼然就成了戰略要地。

格陵蘭島被說成了戰略要地之後,就開始說格陵蘭島具有高度自治權,有向外界發放資源開採許可證的絕對權力。

做好一系列鋪墊之後,後面是重點——

中國企業要來開發格陵蘭島了!

而中國企業和它所帶來的投資,將左右格陵蘭島的議會選舉結果!

總之,外媒的意思表達的非常清晰明確,就是說中國人要去開發格陵蘭島,而支持這個事情的地方政黨會贏得選舉,然後中國人就會順理成章的進入格陵蘭島。

這些外媒層層誇大的言辭,給人的印象簡直就是中國要吞了格陵蘭島一般。

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路透社、法國歐洲新聞電視臺等較有權威的媒體都這樣大放厥詞,自然會引起國際國內的輿論。

在外交部例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就有記者直接發問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據報道,格陵蘭自治議會選舉後,格陵蘭有輿論稱將推動當地政府加強對外國公司在該島投資的限制。而最具爭議的是中資企業擬投資23億美元,開採格陵蘭煤礦、向中國出口鐵礦石的項目。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華春瑩的回答非常明確:我想目前關於中國對格陵蘭投資的討論已經大大超出實際情況。據我瞭解,格陵蘭目前已對外國企業發放20個油氣勘探許可,100多個礦業許可,這其中沒有一家是中國企業,也沒有中國工人進入格陵蘭。僅有一家中國企業初步參與了第三國企業在格陵蘭的投資項目。一些媒體、一些人空穴來風地炒作所謂“中國大舉進軍格陵蘭”問題,其意圖值得深思。

所有的惡意揣測,就像是一個笑話。

五年後,仍是死性不改

格陵蘭島想獨立也不是想了一天兩天了,此次德媒繼續走路透社的老路,把一切矛頭衝向中國。

德新社24日指出,如果僅憑自己的力量,格陵蘭幾乎無法實現獨立。這裡的居民只有5.6萬人,60%的人只有小學學歷。該島每年財政預算的一半、約5億歐元來自丹麥政府的撥款。丹麥首相拉斯穆森早已強調,如果格陵蘭執意要脫離丹麥獨立,這筆撥款自然就不會再有。

“德國之聲”稱,格陵蘭獨立需要藉助“東風”,而這個“東風”就是2017年在格陵蘭島投資動作頻繁的中國。

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氣候變暖對於格陵蘭人來說可能意味著福祉,正在消融的冰雪之下沉睡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石油、鈾礦和稀土。國際社會對於這些資源的濃厚興趣,給格陵蘭尋求獨立提供了決定的助推力。丹麥奧爾堡大學的格陵蘭問題專家加德表示,目前大多數勘探項目都還只處在萌芽狀態,

“但是這些項目可以為大規模開採工程鋪平道路,這對於格陵蘭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要想做成這些事,我們需要中國的投資。

專家常規性的分析就在德媒一次次的歪曲之下變成了 “格陵蘭島要獨立,中企投資可以提供幫助”。

這不是過分解讀,而是惡意曲解!

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特殊的格陵蘭島

格陵蘭北隅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冰層覆蓋的土地裡富集黃金、鑽石和煤炭等天然資源。此外,它坐落在太平洋與大西洋未來捷徑“西北航道”的咽喉處,地緣政治地位十分特別。

丹麥人1721年將格陵蘭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直到1953年才成為丹麥的一個州。丹麥政府每年3.65億英鎊的撥款,佔到了格陵蘭GDP的90%。

所以,經濟上完全依靠丹麥的格林蘭島,何談獨立?

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不過,時至今日,格陵蘭島已經有了其他的收入來源,因此,也有了脫離丹麥的想法,雖然他們依舊離不開丹麥政府每年上億的撥款。

首先,1953年,美國在格陵蘭建立了一個雷達基地,用以監測蘇聯在北極圈內的飛行活動。這是美國最為靠北的一個基地,也被稱為“自由之眼”。這個基地,每年的租金佔到了全島財政預算的20%。

所以,格陵蘭人無法拒絕美國人,但卻總想著擺脫美國人的霸道行為。

格總理來華期待合作

2017年10月,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總理吉爾森訪華,以探索深化對華關係的途徑。

氣憤!格陵蘭島想獨立,一些德媒竟然拉上中資說事

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京會見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總理金﹒吉爾森

中資企業對擴建該島的3個機場頗感興趣;

中企還在對該島礦產業進行投資;

格陵蘭島已發放50多項勘探許可證,其中許多被授予中資企業;

澳中企業正聯手在島克瓦訥灣地區開發稀土、鈾和鋅等資源;

中國還在該島修建科研基地和衛星站……

來自中國的此類密集示好,似乎正使試探性踏入全球市場的該島應接不暇。

中國企業到格陵蘭島的投資,是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吉爾森親自赴中國招徠而來。

吉爾森指出,對於格陵蘭島最理想的狀態是分別仰仗不同國家的庇佑:“這樣我們可以在安全政策上和美國保持緊密關係,和丹麥以及冰島也有一定合作,我們還可以跟挪威人學習,規範採礦業,與我們在加拿大的因紐特朋友加強合作。當然,來自中國的投資我們也非常歡迎。”

在這位政府總理美好的願望之外,卻使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對中國企業的在島投資充滿了戒備,對這些心懷鬼胎的國家而言——

或許,這片冰封大陸的熱戰才剛剛開始。

本文由出海傳媒(ID:chuhaimedia)出品,轉載請標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