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的商業理論:誠信為本

我們講過了,晉商的成功關鍵是有一套好的制度。但是,是不是光有一套制度,一切都解決了呢?不是的。所以,現在講企業管理都非常重視除了企業制度外,還有就是企業文化。

晉商的商業理論:誠信為本

制度不是萬能的,它不能的就要用文化來彌補。晉商的企業文化也非常的值得我們來學習。晉商,儘管他們不追求名利,不參加科舉考試,但是他們並不是不重視文化,應該說,晉商在自家家裡,從小就要開始讀四書五經,要求員工也必須熟讀這些經典。我想他們熟讀,就是把這些經典所教導我們的,作為他們從事商業和做人的一個道理。中國文化實際上很多傳統文化都是教我們怎麼做人,怎樣做事的。因此,晉商就用傳統文化來知道自己的商業活動,也來知道自己的為人處世;這在晉商的基因中,首先體現的就是【誠信】。

我們知道誠信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人無信而不立},因此孔子時候就非常重視誠信;以後歷代思想家都把誠信作為做人的道德標準之一,晉商在自己的商業經營中就堅持做到了誠信。

堅持到什麼程度呢?我想起山西話劇團曾經排演過一個話劇,叫【立秋】。這個話劇就是寫清末民國初期晉商的一個票號,處於滅亡的前夕,他們必須面對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欠客戶的賬是要還,還是賴賬。在這個時候,這個票號老闆的母親,她就說:我們晉商做人的道德,是另可人欠我,不可我欠人。因此咋們票號經營不下去了,要倒了,但是咱們欠人家的錢,一定要還上。老太太就這樣告訴兒子說:咋們祖上經商積攢了60萬兩金子,藏在某個地方。你把這個金子拿出來,換成銀元,把它支付給咋們的客戶。當他們把這個賬付完之後,這個票號破產了,其實這個家庭也就破產了,話劇【立秋】,就是寫的這麼一個故事。

那你說,這裡邊講的這個故事是有來源呢還是藝術家虛構的呢?我們說有來源。什麼來源呢?就是喬家的票號大德通。大德通在20世紀已經處在了風雨搖擺之中,即將破產。當年閻錫山主政山西,發行了晉幣作為地方貨幣;這個晉幣和當年中央發行的法幣是1:1的比例,同時在社會上流通。因此當年人們到票號去存錢,也不說法幣還是晉幣了,直接是多少錢多少錢就行了。但是20年代蔣馮閻大戰,閻錫山失敗以後,晉幣迅速貶值;25個晉幣才能值一塊錢的法幣,也就貶值了25倍。

這時候大德通號面臨著一個問題:我們給客戶償還他們的存款和利息,是給他們法幣還是晉幣。這個問題太大了,大掌櫃自己不敢做主,所以就請示了當年的大東家,也就是喬家第五代掌門人喬映霞。大掌櫃跟他的大東家喬映霞說: 如果咋們都向他們支付晉幣,那麼咋們票號還可以喘一口氣,也許還有一點生機。如果咋們支付法幣,那咋們立馬就破產了。

喬映霞就跟大掌櫃說:我們是大戶人家,即使我們破產了,我們一樣可以生活的不錯,我們畢竟有家底。但是我們的儲戶大多都是中小人家,省吃儉用的一點錢存在我們這裡。如果這點錢在這裡變成了廢紙,他們很可能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我們作為晉商,另可破產倒閉,絕不做這樣傷天害理的事。

所以最後大德通決定:不管你當年存的什麼錢。現在一律按照中央銀行的法幣支付;當然,支付完過後,這個票號就破產了。山西的話劇工作者,就是根據這件事情改編話劇,叫【立秋】。這部話劇紅便大江南北、兩岸三地,感動了許多人。

中央電視臺2頻道,曾經請了一批企業家,這些企業家都是有名的企業家,比如說當年的青島啤酒老總金志國、國航老總李家祥、萬達集團的王健林等等,這麼一批有名的老闆,請他們看這個劇,一邊看一邊評論,一邊看一邊評論。

在評論過程中,大家一致認為:晉商講誠信的精神,我們過去真不瞭解,儘管他在商業上失敗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遠留了下來;所以許多人很感動,表示要向晉商學習。所以我們看,晉商的誠信直到現在還非常感動人。

那麼晉商在企業內講誠信,什麼內容呢?兩個內容。

一個內容就是在商業交易中,對客戶一定要講誠信,不欠賬,不拿假冒偽劣產品欺騙消費者。這就是商業上的誠信,這種誠信也幫助了晉商獲得了成功。

比如說,大家知道喬家的第一代叫喬貴發;他當年是個窮孩子,流落蒙古包頭這一帶做生意,當年他們主要是賣糧油。當年蒙古包的店很多,但是許多都弄虛作假。怎麼弄虛作假呢?比如說人家要一斤面,其實給人家15兩就冒充一斤,少給人家1兩【當時16兩=1斤】。比如說賣油,很多商店參假,慘什麼假呢?過去的油叫麻油,淡黃色的。參假就是熬一大鍋小米稀飯,然後把小米倒掉,把米湯參在油裡面去;摻的時候一邊攪,一邊摻,一邊倒米湯,一邊攪。這樣的話,米湯和油暫時地混合在一起,看不出來。但是,你這樣欺騙消費者,消費者不知道嗎?知道啊!為什麼呢?買的面回去稱一稱,買10斤面,發現一稱150兩,過去是16兩的秤,150兩虧了人家10兩。人家知道了,也不好找你,但是以後不再買你的東西。你的油摻了小米稀飯,那味就不一樣。同時炒菜的時候,得先把水分蒸發完,那個油才能當油用,也就是先冒煙兒,然後你等半天才行,當然人家以後也就不會在你那裡買了。

而當年,喬貴發在他們商店裡堅持:我們的店,油裡絕對不能摻米湯,不能參假。我們的面,買一斤我們多給人家1兩,給人家17兩,買了喬家的油不冒煙又香;所以人家自然就買喬家的面和油,喬家發展起來了。而其他弄虛作假的,也都相序關門了;而且,喬貴發因為他的這個信譽度,因此挽救了自己。

怎麼挽救自己呢?我們知道當年喬貴發成功以後,就去做買樹梢的生意。什麼叫買樹梢呢?就是春天時候按照預定價格把糧食買下來。到了秋天,不管當時糧價多高,都按照當年預定價格購買--這就叫買樹梢。這有點投機巧的意思。春天你算得準不準,如果當年定的價格比較低,秋天糧食漲價,你就賺了。可是如果當時糧價定高了,秋天反而降價了,那麼你就賠了。所以這有點投機的意思。

喬貴發連做了2年的買樹梢,獲得了成功,賺了大把的錢。所以,許多人,包括他的朋友都把錢給他,讓他幫忙著買樹梢。打架認為喬貴發就是買樹梢的專家了,所以把錢給了他,讓他買樹梢,結果第三年沒算對,大賠了,全賠了。

於是大家就商量著怎麼辦?一個辦法呢,就是把他的票號,商號通通的收過來,能賣多少錢算多少錢;另外一個做法呢就是,這是一次偶然的失敗,咋們再把錢給他,也許他還能成功;不但彌補過去的損失,而起還可以再賺錢。

大家討論怎麼辦。這些債權人就認為;喬貴發這個人是非常講誠信的。你看他商店賣的米,賣的面,賣的油,都也是非常講誠信的,所以這個人不是有意騙咋們,而是粗心大意做錯了預測,所以遭到了失敗。他接受這次教訓,就可以改正錯誤,做到更好。所以咋們豁出去了,再給他一些錢讓他做,不能讓他破產。於是大家有重新給他錢,讓他做;喬貴發吸取了教訓,後面他就成功了。

所以,喬貴發講信用,這才有了以後的喬家,這就是誠信的力量。我們對客戶講誠信,不光喬家是這樣,所有晉商都是這樣;所以晉商在市場上就有非常好的聲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