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奧祕:有些善良人為什麼不幸福,沒照過一面鏡子

點進來閱讀的人多少會有善意,又有些困惑。通常會質疑自己的善良願望和行動為什麼被誤解、被忽視、被遠離、被打擊,心有失落,生活並不如意。而有些人品差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又過得好像很風光。《道德經》告訴我們答案。

善與惡,是《道德經》探討過的局部問題,卻不是根本問題。《道德經》是在氧氣稀薄的珠穆朗瑪峰上俯瞰世事,有些人為生命高度而感動,有些人因缺氧而窒息。離開大道,無法構建出完整的健康智慧人生。

道德經奧秘:有些善良人為什麼不幸福,沒照過一面鏡子

《道德經》認為: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平常我們認為的善良先行者,就像是後來不良者的老師一樣。不善良的自私自利人,就像是善良人的反面教材,就是人生的一面鏡子。善良人不照一照,知道自己與他人的本質差別,還一廂情願認同,一定會不快樂。這就像與吸毒殺人者同流合汙稱兄道弟一樣。

假如不相信善人給人的啟迪,也不珍惜不善人造成的教訓,就是每天把善惡掛在嘴邊,也沒人生行動智慧,終究大惑不解。

老子在編寫《道德經》時已年過古稀,看透人間百態。如果有不服氣的人質疑,覺得老子說的沒道理,那就觀察周圍人會找到答案。

道德經奧秘:有些善良人為什麼不幸福,沒照過一面鏡子

我們先來看看平常善良人,做事常為別人著想,擔心自已做的事傷害到別人,總想利他行善。可是在他長期付出時人們習以為常,甚至以為這樣人傻。

為別人想得太多,未必真的有利於他人。比如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依賴心理,不能健康成長,生命中應擔負的責任推到一邊,成寧為所欲為混蛋。

還有些人對朋友任何要求都不好意思拒絕,最後一個不好導致友盡。

道德經奧秘:有些善良人為什麼不幸福,沒照過一面鏡子

過去皇帝日理萬機,施政口號常是惠及萬民。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做一個合格皇帝太難了,明智如唐太宗李世民還多次想拿下忠臣魏徵,甚至要砍了他。李世民是被魏徵直言說煩了,後來醒悟後李世民稱魏徵就是一面鏡子能端正自己行為。看來越是明君對自已的要求要越嚴,要照鏡子檢查自己,反而沒有為所欲為的快樂。

古代的忠臣一腔忠貞熱血,經常倒在陷阱中。大凡這樣的善良人,總願意用善良願望期待別人。然而奸臣卻把持朝政擾亂視聽,忠良之人不警惕鑑別潛伏不善人就很危險,不總結歷代奸惡人歷史教訓是輕敵,不照照歷史鏡子很幼稚。

道德經奧秘:有些善良人為什麼不幸福,沒照過一面鏡子

在《道德經》看來,以上都是局部情況。在大道之下,善與惡常是相對的,所以在高峰上要做好缺氧應對準備。大道也是探索宇宙終極智慧氧氣瓶,關鍵時刻吸一口頭不昏眼不花了。

諸葛亮北伐中原之前,要安排好大後方,清理奸黨。可這樣趨吉避凶,六出祁山的征戰也讓蜀國人背上沉重軍費負擔,五丈原身隕道消的遺憾又成全了最後敵人的勝利,最終以敵國征服蜀國統一天下落幕。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可阻擋,不問局部良善。

人事、國事、天下事耐人思量,是非成敗、善惡曲直、吉凶福禍,看懂的善良人不必執著。

讀道德經,一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