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平靜“謝幕”

摩拜平靜“謝幕”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5日電(常濤)“我們還比較平靜,只是覺得有些可惜,摩拜這個名字多好聽啊,我們的橙色多好看啊。”摩拜員工鄭軍(化名)有些感慨,“摩拜之前受到了太多關注,如今創始人都走光了,摩拜也算完成了它的使命吧。”

23日,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佈內部信,宣佈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王慧文在郵件中同時提到,摩拜北京各辦公區將在2月底搬至美團集團總部。

“摩拜人”再無年會

春節假期後不久,鄭軍和他的同事們就要離開位於亮馬橋的曼寧國際中心,搬往望京的國際研發園,後者是美團總部所在地。

摩拜最初的辦公地點位於北京海淀區的768文創園,2017年初搬到了朝陽區亮馬橋附近的曼寧國際中心,即現在的摩拜總部所在地。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曾提到,這一帶特別適合騎單車,這樣的小路,如果不騎單車的話,根本就看不到。她說的小路,是指亮馬河的濱河路。

24日12時左右,正值午休時間,中新經緯在摩拜總部看到,這裡同往常並無異樣,三五成群的摩拜員工陸續走出大樓,他們中不少人選擇到附近的一家蘭州拉麵館用餐。幾輛快遞車停在門兩側,不斷有員工前來取發快件。

鄭軍說,他們現在都正常工作,用他的話說,“留下來的情緒都很穩定”。

去年12月,摩拜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人員優化。有媒體報道稱,優化比例高達30%。彼時摩拜方面回應稱,有一定優化比例,但絕沒有30%這麼多。

對於摩拜更名為美團單車,鄭軍表達了自己的惋惜。“摩拜這個名字多好聽啊,我們的橙色多好看啊,但可惜我們說了不算。”鄭軍說,“昨天(23日)消息宣佈完,我看到有不少同事跑到樓下mobikeworld標誌前合影。”

“今年我們沒有集體的年會,各個team(團隊)可能會自己搞一下。”鄭軍說。

美團的流量生意

在王慧文的郵件中,除了摩拜更名,另外一條消息更引人關注:未來美團App將成為摩拜單車國內唯一入口。這意味著,以後用戶再想掃碼騎車,必須下載美團App。

美團App將成為摩拜單車國內唯一入口,此前已有徵兆。1月10日,摩拜單車在微信“九宮格”中的入口消失。對此,摩拜單車回應稱,由於和微信的合作期限已滿,微信錢包中的摩拜單車入口下線。

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美團此舉有意集中流量入口到自身平臺,這個思路和騰訊(的佈局)很接近,目的是想做深自己的護城河。

鄭軍說,雖然摩拜App目前仍有近2000萬的月活,但用戶停留時間極短,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廣告等形式的流量變現難度太大了,這或許也不符合美團收購摩拜的初心。“改成唯一入口,除去兩個App用戶重合部分,美團仍會收穫非常可觀的流量。”鄭軍說。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對中新經緯表示,集中入口,美團App活躍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而最終活躍度將會直接轉化為廣告營收以及提高對商家的議價權。“用新場景增加新流量,用新流量換取新營收,這是美團的流量生意。”該分析師稱。

共享單車,戰爭結束

“之前摩拜受到了太多關注,包括資本,這是一件好事兒,也是一件壞事兒,就像一個人突然有了很多錢,不確定因素就太多了。”鄭軍說。

23日,摩拜更名消息發佈後,有自媒體人在朋友圈寫道:萬萬沒想到,深陷危機的ofo還活著,摩拜先“死”了。

對於摩拜更名,李易認為,很難說好與不好,這更大程度上取決於收購公司的風格。“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很遺憾,但對於美團來說,當滿大街的單車上面印著‘美團’的字樣,這對它是很好的曝光機會。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美團創始人王興看來,共享單車的戰爭已經結束了,沒必要再為一個品牌糾結。”李易說。

摩拜早期投資人、原董事長李斌也對摩拜改名發表了看法。他說:“我給摩拜找了個好歸宿,這已經不是我的主戰場,在我這裡早就翻篇了。當然我不認為這是個好的idea(主意),但這是人家的權利。”

摩拜平靜“謝幕”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常濤攝

曾經的共享單車兩巨頭如今走向了不同的命運軌跡。ofo因鉅額押金未能退還,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目前仍處在死亡邊緣。摩拜單車2018年4月接受了美團的全資收購,在保持品牌獨立和運營獨立約10個月後,即將迎來更名,“摩拜”從此將消失於江湖。

與ofo創始人戴威的苦苦堅持不同,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已完全退出團隊,而隨著此番接任CEO一個月的劉禹離職,摩拜單車管理團隊徹底完成美團化。

其他兩家佔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共享單車品牌,小藍被滴滴收購後低調佈局,不溫不火;哈羅背靠著阿里大樹逆勢而行。

曾經的共享單車品牌如今都淪為巨頭棋盤上一粒棋子,在這種情形下,共享單車市場已經難以再掀起你死我活的戰爭。(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