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委擬立項修訂《博物館照明設計規範》

國家標準委擬立項修訂《博物館照明設計規範》

據國家標準委發佈的“2019年第一批制修訂計劃”顯示:國家標準委決定對國家標準計劃《博物館照明設計規範》擬立項修訂,目前項目處於網上公示階段,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19年1月18日。

國家標準計劃《博物館照明設計規範》由TC289(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及執行,主管部門為國家文物局,主要起草單位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中國國家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

目的意義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博物館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迅速,總量日益增大,門類更為寬泛;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LED照明的普及,新的照明產品和設計方法不斷出現。

2009年發佈的《博物館照明設計規範》經過多年的使用,部分內容已不能適應當前博物館照明設計和應用的需要。同時,隨著《建築照明設計標準》和《博物館建築設計規範》等標準的修訂,博物館照明標準的相關內容需要進行更新和補充。

博物館展廳對照明系統的要求呈現出以下幾個新特點:

1、臨時展廳、個人博物館、觀眾互動廳、模擬室和休閒場所等大量興建,也提出了展陳照明的要求;


2、根據展示文物的不同屬性,需要更加精準地控制照度、曝光量及色溫;


3、對文物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觀眾對於照明效果的要求顯著提高;


5、對照明產品進一步提出了節能、環保的要求;


6、對照明系統的控制及維護提出了更高要求。

隨著LED技術的快速發展,LED照明產品以其能耗低、壽命長、易控光、調光靈活、智能控制、個性化定製等優勢,正在逐步替代傳統照明產品,但在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1、LED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LED產品在博物館照明應用中光衰嚴重;


2、部分LED產品顯色性不夠理想的情況,色彩還原性比傳統光源有差距,尤其在對紅色的還原上;


3、在文物保護方面,對LED光源還缺少性能指標的要求;


4、部分LED產品諧波含量過高,對於系統穩定性和節能不利。

同時,隨著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對靈活布展、照明節能、照明的維護及管理提供了便利條件,但原有標準中缺少相應的技術內容。因此,原有的博物館照明設計標準已落後於當前博物館的照明實踐,亟待修訂。

作為博物館的專項照明設計標準,該標準的修訂,將對加強博物館展品保護、提升光環境質量、實現照明節能、引導LED技術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範圍和主要技術內容

範圍:本標準規定了博物館照明的設計原則、照明數量和質量指標、照明產品性能要求及控制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新建、改建、擴建或利用古建築及舊建築的博物館照明設計。

主要技術內容包括:

1、術語和定義


2、一般規定


3、光源及燈具


4、照明標準值、照明數量與質量指標


5、展品或藏品的保護


6、天然採光設計


7、照明供配電與控制


8、照明節能


9、照明維護與管理 技術內容中重點對LED燈的分類和性能要求進行規定

國內外簡要情況說明

2009年起,世界各國的博物館已開始用LED照明燈具替換傳統的鹵素光源射燈燈具,如韓國國家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更換後比原先使用的鹵素光源燈具節約能源75%~85% 以上,而且LED照明燈具不會像鹵素光源燈具那樣產生紫外線和紅外線,避免危害博物館展品,有效的保護了展示文物。在鹵素燈的照射下油畫藏品表面會升溫1 攝氏度,嚴重影響了畫作的色彩和保存壽命。而LED燈具可嚴格控制輸出光譜,為特定的作品使用特定的照明,並且不會發出紫外線損傷作品,在LED的光束下,畫面色彩更為均勻,且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熱,起到了很好的文物保護效果。

2010年,國內各大博物館新建和改擴建項目也開始大量採用LED照明技術,如廣東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新展陳項目、河北博物館的曲陽石雕館、中山古國館採用了LED照明技術,有些採用COB技術的LED條形光源模塊的燈帶和LED控制器PWM 調光器及數字控制系統,把對書畫展品的照度嚴格穩定的控制在文物照明要求的50lx 以內。有的還用了DALI系統等智能化控制技術。 國際上博物館照明一直沿用國際照明委員會的技術報告CIE 157:2004 CONTROL OF DAMAGE TO MUSEUM OBJECTS BY OPTICAL RADI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