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匯泉與鄧恩銘的濟南往事

張匯泉與鄧恩銘的濟南往事

1986年初,張匯泉87歲,他已經在病床上躺了兩年,身體已經很虛弱了,一天他對服侍他的兒子張公平說:“我快不行了,有一件事壓在我心底很久很久了,是講的時候了,再不講這件事可能就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了。”“您講吧,什麼事?”“我在齊魯大學醫學院讀書時,和黨的一大代表鄧恩銘有段很深的交往。”聽到此話,張公平吃驚異常,愕然地盯著父親看了半天。“您怎麼能認識鄧恩銘呢?您和他怎麼認識的?”張公平問。張匯泉這才講述了他與鄧恩銘在齊魯大學這段塵封往事。近日,原山東醫科大學外語教研室主任張公平教授向筆者口述了他父親張匯泉的這段難忘的往事。

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寫推薦信

張匯泉,1899年出生在河北省文安縣一個農村家庭,1913年他離開家鄉,來到了在北平教書的叔叔家。在叔叔的資助下,他到北平的一所教會學校匯文中學讀書,1918年高中畢業後,被推薦進入燕京大學預科班學習。

燕京大學是一所教會大學,當時的大學校長正是燕京大學的創立者司徒雷登。司徒雷登出生於中國杭州,和中國孩子一起長大、上學,中國話說得和英語一樣流利。1919年,北平爆發了震驚世界的“五四”愛國運動。張匯泉和燕大的學生一起參加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他們到米市街去遊行、示威、喊口號。

在這場動盪的學生愛國運動中,張匯泉結束了燕京大學預科的學習,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想到了家鄉父老窮困潦倒、生病無錢醫治的情形,決心學醫,學成後回到家鄉醫治鄉親。一天下午,他主動來到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的辦公室,把這一想法告訴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思考了一下,說:“你的想法很好,但北平沒有醫學院,只有一所協和醫院,不過我可以寫一封推薦信,介紹你到山東濟南齊魯大學醫學院去,學費由我們負責。”然後,他就把寫好的推薦信交到了張匯泉的手上,並說:“你去濟南找齊魯大學的校長吧。”就這樣,張匯泉拿著司徒雷登的介紹信來到了齊魯大學醫學院。

在齊魯大學參加學生運動

1919年7月,張匯泉帶著司徒雷登寫的介紹信來到了濟南,成為了齊魯大學醫學院的學生。齊魯大學醫學院是英、美、加三國基督教會所創辦的私立齊魯大學所屬的一個學院,於1911年4月17日正式建院,其歷史可上溯到1865年,美國基督教開始在中國傳教,其長老會傳教士狄考文在登州(今山東蓬萊)開設文會館。

當時齊魯大學的校長是巴慕德,醫學院院長是施爾德,醫學院的學制是七年。張匯泉入學後不久,受北京“五四”運動的影響,反帝愛國鬥爭很快席捲山東大地,因為有在北京燕京大學參加“五四”運動的經歷,張匯泉義無反顧地成為了齊魯大學學生運動的領袖。

張匯泉與鄧恩銘在齊魯大學

有天早上,他正準備帶領70多名學生上街遊行的時候,齊大校長巴慕德在校門口進行阻攔,他對遊行的學生說:“學生的責任是學習,學生不讀書而去遊行不對,我要把學校大門關起來……”張匯泉理直氣壯地說:“你關不關校門,我們都要去遊行抗議,中國人在中國的領土上游行,這是我們的權利。”他帶領學生不顧校長的阻攔,毅然走出了校門,帶領同學們走上街頭遊行示威,張貼標語,宣傳愛國思想。這次學生運動激起了巴慕德的極大憤怒,一週後,巴慕德就頒佈了校方的佈告,佈告上寫道:凡參加遊行的學生,由於耽誤了學業,均延後畢業半年云云。張匯泉本來是1925年夏畢業,但由於組織學生愛國運動,直到1926年初才畢業。

張匯泉與鄧恩銘如何結識的?

鄧恩銘,中共一大代表,1901年生,貴州省荔波縣人,水族。1918年,依靠在山東的叔叔黃澤沛資助,鄧恩銘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積極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選為學生自治會領導人,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1921年春,在北京、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影響和幫助下,他與王盡美等在濟南發起成立了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鄧恩銘與王盡美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張匯泉與鄧恩銘的濟南往事

▲鄧恩銘

就在1919年夏天,當鄧恩銘得知張匯泉組織齊大學生運動後,他主動到齊魯大學尋找張匯泉。一天下午課後,鄧恩銘找到了張匯泉的宿舍。據張公平回憶:“我父親當時就住在四號院北面二樓最西邊的一間房子,當時鄧恩銘與父親談了什麼,我父親也不記得了,從父親的隻言片語中得知他們第一次見面就很談得來,很投機。”從這以後,鄧恩銘經常下午到學生宿舍或在晚飯後去齊大操場看張匯泉踢球。

為什麼鄧恩銘到操場找張匯泉呢?因為張匯泉非常喜歡運動,特別擅長足球和跳高,課餘飯後,他經常拿雙釘子鞋,到操場去鍛鍊。1928年他參加在北京舉行的華北運動會,獲得了跳高冠軍,成績為1.76米。

兩個學生領袖都是貧苦農民的孩子,又都是外鄉人,他倆的性格、思想、愛好都相似相融,惺惺相惜。論年齡呢,鄧恩銘比張匯泉小兩歲,所以鄧恩銘把張匯泉當做兄長,無話不說,交流甚廣。張匯泉和鄧恩銘就這樣成了最好的朋友。1921年7月15日,鄧恩銘到齊魯大學與張匯泉話別。“我要去上海辦點事。”“你自己去嗎,什麼時候回來?”“辦完事就回,下午三點鐘的火車。”

“人生交一知己,足矣!多保重!”

吃過午飯,張匯泉把鄧恩銘送到濟南火車站,上車前鄧恩銘有些不捨地對張匯泉說:“你知道馬克思嗎?”張匯泉有些驚訝,回答道:“我不知道,似乎是俄國人吧?”火車汽笛長鳴了一聲,鄧恩銘與張匯泉握手告別,上車的一剎那,鄧恩銘拍了拍張匯泉的肩頭,說出了他心存已久的一句話:好好學習,有為的青年要為國家、為工農大眾效力啊!後會有期……張匯泉向他揮了揮手,凝望著他的背影,看了看濟南火車站德國哥德式建築鐘樓,時針指向三點,就這樣送走了一位生活中的摯友。

回來的路上張匯泉思索著,這一別還能再見面嗎?歷史真是跟他開了一個玩笑,這一別他就再也沒見過鄧恩銘。隨著歲月的流逝,鄧恩銘這個名字漸漸地在他記憶中淡忘了。

張匯泉與鄧恩銘的濟南往事

▲張匯泉在指導研究生

1981年,張匯泉應邀去上海參加醫學學術會議,會後,參會人員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紀念館坐落於上海法租界,據張匯泉回憶,那是一片舊上海的老房子,進了老房子的門,就是中國共產黨一大會議的舊址,雖然很狹窄,但氣氛卻很凝重;裡面大多是些圖片文字資料,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那段不平凡的歷史,也有一些實物資料,上面佈滿了歷史的滄桑和厚重,讓人對前輩們的前仆後繼和英勇犧牲的精神肅然起敬;會場懸掛著13位出席黨的一大代表的照片,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鄧恩銘的掛像,這不是鄧恩銘嗎?他差點喊出聲來,隨即用手揉了揉眼睛,真是鄧恩銘。他當時既激動,又興奮,眼裡含著淚花,駐足在鄧恩銘的掛像前,看了又看,久久不肯離去……

與鄧恩銘在齊魯大學交往的那段難忘歲月,不斷在張匯泉腦海中浮現,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1921年7月15日,鄧恩銘去上海是參加中共一大會議呀!可惜那次送別竟成了永別。

1926年,張匯泉順利地完成了本科七年的學習,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隨齊魯大學醫學院南遷四川成都,借華西大學校舍繼續上課,當年擔任醫學院代院長,後因提議組織一支醫療隊到川西為群眾醫治,遭到洋人教師反對,憤怒之下他毅然辭職,並離開了齊魯大學。1949年,齊魯大學復課後,由於工作需要,張匯泉教授再次擔任齊魯大學醫學院院長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