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於義,小人也應喻於義

君子喻於義,小人也應喻於義

孔子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千百年來人們把君子、小人嚴重的對立起來,其實都是人,哪有不追求利的?

君子小人哪一個不用心?只是將心用錯了地方!

小人之所以小,在其於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利益;君子之所以大,在與其高瞻遠矚,能看道長遠利益。

小人重利,君子也重利,差別在於:小人見利忘義;君子先義後利。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對於做事,小人逐利不逐道;君子逐道不逐利。君子能安分守道,小人見到無利可圖,就會中途而廢,所欲小人一生碌碌無為,沒有任何一個職業能堅持到底。荀子言:“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折本)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君子眼睛盯著長久的利益;小人盯著眼前的利益。故小人造惡,君子積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君子積善,是看到了“餘慶”的長遠利益。

小人不明白因果,君子明白因果;所以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迷與悟的區別,是智與愚的區別!

從良好的社會願景出發,無論君子和小人,都應喻於“義”;要讓正義與大道引領人的慾望與惡行;不能讓人的惡行作為規律永遠的延續。孔子的話只能當做對社會現實的揭露,而不能當做知道人際間交往的法則!

小人是可以變成君子的,開始要喻於利,教育到一定的程度,就要讓他們通曉大義。小人很冤枉,冤在不知道大義,沒有人引領教化。法家的思想之所以低劣,在於故意製造小人,利用小人。而不是教化人心,改變社會。

儒家之所以偉大,在於它把所有的人都看成可塑性的人,所有人都可以成聖成賢。有人把本章解讀成了法家的治人之術,大違聖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