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銀行理財”最好別買,小心掉進坑裡

這類“銀行理財”最好別買,小心掉進坑裡

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結構性理財

結構性理財是銀行理財的一種,因超高的收益率受到大家的關注。目前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為4.4%,但結構性理財卻動輒就是5%、8%甚至10%以上,那這類產品到底能不能買?風險大嗎?

下面就具體介紹一下,什麼是結構性理財?

結構性理財跟普通銀行理財的不同之處在於,掛鉤金融衍生品,比如滬深300指數、黃金價格、美元匯率、shibor利率等,預期收益率是一個區間,比如0.5%-8%,但至於最後達到哪個收益率,要看掛鉤的產品在觀察期內的表現。

舉個例子最清楚了。

某銀行發行了一款120天期的結構性理財,掛鉤滬深300指數,預期收益率在0.5%-8%之間,如果滬深300指數在購買期間一直在3090點以上,就能拿到8%的收益率,如果跌破3090點並且最終低於3090點,那麼可以拿到4%的收益率,如果跌破過3090點但最後又回升到3090點以上,那麼只能拿到0.5%的收益率。

如果想要拿到8%的收益率,滬深300指數需要表現得非常好才行,現在股市行情低迷的情況下恐怕很難達到。如果最終收益率只有0.5%,豈不是太虧了,現實中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

目前購買銀行理財的群體中,恐怕90%以上的人都搞不清楚結構性理財是什麼,收益是怎樣計算的。

如果搞不懂,就不要買,否則購買這類產品就跟賭博似的,而且大概率會賭輸。

你只要記住,結構性理財的收益率是一個區間,達到收益上限的概率較低就行了。

我之前曾經統計過結構性理財的收益率,與普通理財產品相比,結構性理財的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更高,但實際到期收益率卻更低。也就是說,大部分買結構性理財的人都買虧了

不過大家也不要覺得結構性理財掛鉤股市、黃金就很危險,容易導致虧損,其實目前很多結構性理財還是保本的,本金風險不大,大的是收益風險

結構性理財適合什麼樣的投資者?

如果你有一定的金融知識,不僅能搞清楚產品的收益規則,還能對金融產品價格走勢有一定的判斷力,那麼可以買。新手一開始最好別買。

如何辨別結構性理財呢?

結構性理財的名稱中一般帶有以下字眼:掛鉤、股指、指數、黃金、美元、匯率、利率、看漲、看跌等字眼,如果看到產品名稱中有這些字眼的,那基本就是結構性理財了。

此外,結構性理財的收益率是一個區間,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在銀行櫃檯買理財的投資者,也可以問一下銀行理財經理,但我建議大家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一味相信銀行員工的話。

由於發行結構性產品的銀行必須有衍生產品交易資格,而這一資格對於小銀行來說不太容易取得,所以

一般發行結構性產品的大多是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這種地方性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產品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