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漢姆15歲兒子餐廳打工,如果是你,捨得嗎?

生下來就已經擁有用不盡的財富,貝克漢姆的兒子也得出去打零工!15歲的大兒子布魯克林在倫敦的一家咖啡店找到了一份臨時工作,成為店內的侍者,端咖啡端盤子各種雜活。

這家咖啡店最低薪水大約是每小時2.68英鎊(約合人民幣20多元),這點錢對貝克漢姆一家來說,顯然不值一提。不過,貝克漢姆和辣妹都鼓勵布魯克林去堅持打這份工,他們希望教給兒子“錢的價值”,並讓兒子體驗什麼叫“辛勤工作”。布魯克林也想自己掙錢,自己說了算,工作經歷對他來說是好事。

貝克漢姆15歲兒子餐廳打工,如果是你,捨得嗎?

在中國,孩子自己掙錢讀書,這種觀念對於父母和孩子都不太普遍。中國的孩子在上大學之前,幾乎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和各種培訓班、補習班上,基本沒有打工的想法或者計劃。大學之後,大部分孩子也會視家庭經濟能力選擇打不打工。其實,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打工是對孩子的鍛鍊,與經濟能力關係不大,而中外對於“孩子打工”的觀點以及做法,可窺得中外家庭教育之不同,且高下立見。中外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

1、孩子誰來帶

美國父母一般都自己帶孩子,不要老人或保姆帶孩子。他們覺得教育子女是自己的責任,即使吃點苦受點累應該自己來做;而老人一般也不願給子女帶孩子。

中國孩子主要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或保姆帶。當然這也跟中國國情有關,年輕一代的父母因為工作繁忙無法兼顧,如果有可能,大部分家長會願意自己帶孩子。

2、尊重孩子的程度

美國父母一般很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凡事儘量尊重孩子的意見和選擇,讓孩子參與。中國父母更多的是當孩子只是孩子,孩子的事常由父母決定。

3、教育孩子的方式

美國父母遇事更多的是讓孩子自己思考、決定怎麼做,用啟發式教育。而中國父母的普遍做法則是自己告訴孩子該怎麼做,直接給出答案。例如,父母和孩子遇到了一位叔叔。美國人往往是大人問孩子:“你應該怎樣稱呼這位先生?”然後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稱呼,而中國父母則直接對孩子說:“叫叔叔!”

4、家務事

美國孩子從小不僅自己的事自己做,幫著做份內的家務活,而且從小就要學著“打工”,如代別人看孩子、打掃衛生、賣報紙等。年齡越大,他們的勞動越多。中國孩子不僅很少參與社會勞動,分內的家務活也做得很少,很多孩子年齡很大了,洗內衣之類的事仍然要父母包辦。

5、零花錢

美國孩子主要是自己打零工或者做家務賺取零花錢。中國孩子的零花錢主要是家長給。

6、財富觀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

有個中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所以,中國富人小孩,從小就被嬌慣壞了,等到他們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

7、學習成績的關注程度

美國父母之間談孩子的學業不多,而體育、課外活動,學科中遇到的老師的趣聞卻是孩子媽媽之間言談的主題。中國父母之間總以子女的學習成績為榮耀。

8、對孩子的期望值

中國父母普遍對孩子期望值很高,甚至過高,缺乏對個性的關注和培養。而美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一般比較實際,尊重個性。

貝克漢姆15歲兒子餐廳打工,如果是你,捨得嗎?

孩子從小打工有以下幾點值得中國父母借鑑:

1、獨立教育,培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養成孩子的理財習慣,從小樹立金錢觀。

3、讓孩子忙碌起來,又是上學又是打工,每天要做很多事情,才能效率高。

4、培養孩子的敬業精神。對工作對的熱愛和投入,要從小就培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