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藥神,只有韭菜

1

在《我不是藥神》正式上映的前三天,影片投資方之一,歡喜傳媒偷偷發了個公告,貓眼以約8.1億元認購歡喜傳媒約4.88億股股份。

歡喜傳媒是由甯浩、徐崢等於2015年聯合創辦的港股公司。

藥神未映,徐崢們便收到了8億紅包。

藥神上映5天后,貓眼實時統計數據上,該片的票房已經超過14億

妖姐寫這篇推送時,藥神的當日票房為9870萬元。

妖姐寫完這篇推送時,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17351萬元。

平均每分鐘增加41萬元。

全國人民滾滾的淚水將藥神送上了現象級電影之列。連帶著票房一路收割。

此時的貓眼甚為歡喜,因為這隻眼毒的“貓”又一次盯準了“大魚”。

早在四年前,貓眼作為出品方的《心花路放》便收割了近12億元的高票房,成為當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之後幾年,貓眼參與出品的《羞羞的鐵拳》(22億)、《大鬧天竺》(7.6億)等均取得了高票房收益。

當你打開貓眼APP買票時,它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賣票軟件了。

這隻大胖貓,已經從國內最大線上電影票務平臺的下游,悄悄地游到了上游,get到了新技能的貓眼,準備從“魚苗”下手。

2

高興的不止貓眼。

去年,令整個中國人民,尤其是小鎮青年們為之熱血沸騰的現象級電影《戰狼2》,收割了56億的票房神話。

作為主投方之一的北京文化,市值曾一度暴漲55億元。

正當北京文化股價如日中天之時,這家公司高管突然發佈擬減持公告,高位套現。

“吃相”太難看,容易得急性胃腸炎。

次日,北京文化股票直接跌停。儘管此後公司高管並未減持,但從發佈公告後,北京文化股價便一路下跌,至今沒緩過勁兒來。

直到藥神降臨。

北京文化前身是1998年上市的北京旅遊。主營門頭溝區龍泉賓館,外加賣賣潭柘寺的門票。

後來旅遊業盈利下降,倒逼其轉型,因為和滿世界開影院的萬達系私交甚篤,便一頭撞到了影視製作領域。

在《我不是藥神》的主投方名單中,北京文化赫然在列。

不得不說這個公司的確厲害,既押中了興奮劑《戰狼2》,也押中了止痛劑《藥神》

《藥神》上映後,北京文化在10個交易日漲幅近56%,市值暴增約40億。

不過,在新一週的9日早盤,北京文化雖然開盤漲停,但不過一瞬就開始炸板下落,資金不斷流出,儼然一副“割韭菜”的相貌。

在全國人民還沉浸在淚眼朦朧,大愛暖心頭時,資本顯然已經擦乾了眼淚,趕往下一塊兒韭菜地裡。

3

就在《我不是藥神》正式上映後的第二天,一條新聞搶佔了各大媒體的頭條:新一輪醫藥降費窗口期將開,仿製藥將限價納入醫保。

在藥神上映之初,很多評論都說這部片子能過審不容易。

當然,這背後的不容易我們的確不得而知,但諸如行走江湖多年的徐崢、甯浩們,包括阿里爸爸旗下參與投資的阿里影業,都不會冒逆水行舟的危險,畢竟翻了船誰都上不了岸。

一位影友說,《藥神》就是中國的《熔爐》。很多人也喜歡拿這兩部電影來相比,但妖姐覺得它們還是不太一樣。

《熔爐》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講述了韓國一所殘疾人學校裡,老師對未成年殘疾兒童性侵的故事。

《熔爐》上映後,在韓國掀起了巨大的反響,韓國國會以壓倒性的票數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

這是 一部電影推動一個國家的司法改革的真實案例。

這是先有雞,後有蛋的故事。

但我們是先有蛋,後孵雞。

自古以來,關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就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答案至今無解。

但是,雞下蛋和蛋孵雞,實際上是兩個故事。

藥神已經做到了很好,只是,它離我們以為的那種好,仍有距離。

好在,韭菜們已經長好。

沒有藥神,只有韭菜

在吳哥窟穿越時光的妖姐▼

沒有藥神,只有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