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聽過這麼個故事:美國前總統林肯親自面試了一位應聘者,但最後拒絕錄用對方。
朋友問這是為什麼?林肯回答:“我不喜歡他的長相!”朋友不解道:“長得不好看,並不是他的過錯啊!”
林肯解釋說,應聘者緊皺雙眉,滿面愁容,絲毫不自信,並且頭髮亂糟糟沒有打理,襯衫也是皺巴巴的,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是多麼糟糕,這樣的人怎麼能勝任工作?
“一個人40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40歲以後的臉卻是自己決定的,一個人要為自己40歲以後的長相負責任。”
1
沒人有興趣透過你光亮的禿頂
探索你深邃的內心
前幾天去南京給一家企業做內訓,中午受邀和其公司的HR團隊一起吃飯。
說實話,作為一個內向性格+重度社交恐懼症患者,我一向不喜歡這種陪金主吃飯的活動。
講了大半天的課,口乾舌燥很疲憊,本想著中午可以一個人快快地吃完飯休息一下,可現在卻要拉著我陪吃陪喝陪聊天,哎,鬱悶啊……
可能正是應了那句人生的真諦吧:世間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原本這麼一頓我根本沒有抱任何希望的乏味午餐,最後卻吃出了驚喜!
記得當時我正在悶頭吃菜——通常在這種想推(骨子裡清高的個性使然)而又不敢推的場合(害怕得罪了這幫金主以後拉不到生意了嗚嗚嗚),我一般都是採取這種吊臉子+不說話的消極抵抗的方式。
為了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企業方負責當天培訓的妹子主動和我聊了起來:
Peter哥你在廈門待過是嘛?其實我也在廈門生活過,而且我的一些朋友還認識你呢。
因此從他們那裡我聽到了不少關於你的有趣的故事,所以今天我還蠻期待你的到來的,哈哈哈哈……
聽聞此言我不禁緊張起來!這可是我的金主啊,不知道都聽到了些什麼?可千萬別影響了我今後的財路啊。
我不禁忐忑地問到:“哦這樣啊,那你都聽到了些啥呢?該不會是說我的壞話吧?嘿……”
沒啥沒啥,別緊張啊,都是好事。你和他們描述的沒啥差別,而且看著一點都不老!
哎,對了,Peter老師,剛才聽課時我就一直想問你,你是怎麼把身材保持的這麼好的?開過刀?打過針?還是健身鍛鍊?
快和我們聊聊吧,你都不知道,這件事現在可困擾我了。
雖然此話奉承居多,但架不住有人說我看著年輕!
看文的朋友們是不知道啊,對我們這種日落黃昏江河日下的中年大叔來說,最怕的就是“美人遲暮”。
所以今天能夠被一個初次見面的妹子誇獎“一點都不老”,我的情緒陡然一下好了起來。
再加上聊到了健身和保持體型這種令我感興趣的話題,我說話的慾望瞬間就被激發了出來:
我可從來沒動過刀剌過皮兒啊,其實保持體型關鍵要靠控制飲食和健身,比如我是這樣做……
“哎呀沒用的,你說的這些我都試過,但是沒效果。因為一直堅持不下來。Peter老師,你一定還有啥其他的秘訣吧?”那位HR的妹子急切地問道。
怎麼說呢,其實要想堅持也不難。
因為我每次一看到和自己同齡的老男人們挺著個大肚子,或者頂著一頭油亮的地中海似的髮型,我的決心和動力就會在心底油然而生。
那就是時刻提醒自己:我可絕不能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否則還不如死了算了!
聽到這,那位妹子沉默了下來,低頭沉思了許久過後,她突然抬起頭來,說出了一句讓我恨不得立刻起身立正,然後腳跟併攏向她舉手敬禮的金句:
“是啊,試問在這個世界上,誰又有興趣透過你光亮的禿頂和腆著的大肚子,去探索你深邃的內心呢?”
2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體現在人生每個不同的7年
前兩年有部很火的紀錄片《7 UP》(中文名《人生七年》),說的是一群來自不同階層的少年們的成長經歷。
導演邁克爾·艾普特從1964年開始挑選了14個7歲的小朋友,這些小朋友來自英國不同的社會等級: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出身上層社會。
從他們7歲的時候開始跟拍,此後每隔七年再重新找到他們,進行採訪、拍攝。
與這14個人暢談他們的生活、交流他們對學習、成長、事業、家庭的看法以及他們的夢想。
時至今日,紀錄片已經拍攝到了第八期,也就是56歲了。這是唯一的一部讓我仔仔細細追著看完整個系列的紀錄片。
看著鏡頭裡那一張張稚嫩的,對未來充滿著幻想的7歲小盆友們的臉,聽著Ta們對長大後想要去哪裡,想要做什麼,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描述,然後再對照一下7個7年之後Ta們各自的生活狀態。
相信每個人都會深切地體會到,何為滄海桑田,並進而由衷地感慨人生的宿命和輪迴。
那些來自於社會頂層的孩子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走上了TA們父輩曾經走過的道路:讀**公學然後進入名校最後過上了上流社會的生活。
而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孩子們,也毫不意外地繼續在底層掙扎,一如TA們的父輩曾經生活過的模樣。
這其中只有一兩個例外:某個中產階級的下一代通過個人奮鬥成功地躋身上流社會,但所有來自上層社會的後代,卻沒有一個墜入底層人群。
在觀看這部紀錄片時,其中的一個細節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和思考,那就是這幫傢伙們的身材、外貌和精神狀態的改變:
那些中產階級和來自於上層社會的孩子們,當他們成人以後基本上都保持了一種非常健康的體型——因為講究生活品質和定期的健身運動。
而那些始終躑躅於社會底層的孩子們卻普遍的受到肥胖、酗酒、提前老年化的困惱。
因為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而這些習慣,又絕大部分和其成長的家庭環境,以及自身的生活境遇相關。
我無意諷刺那些挺著大肚子或者謝了頂,但是還“身殘志堅”對生活始終保持著火一般熱情的中年大叔們;
更不敢調侃那在地鐵上被偷拍的滿腹才華但卻身形已然“猥瑣”的竇唯前輩,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
但如果你問我,那我還是那句話:
人的身材、穿著、精神狀態,代表了他對人生的解讀和期待。
你可以不修邊幅,也可以放浪形骸,但我始終無法認同:
放棄對自己身材的要求,毫無節制滿足口腹的慾望,在30幾歲的“高齡”就自暴自棄給自己的人生“包漿”(這是中年大叔對被人稱呼自己“油膩”的一種頗具智慧的反擊),會是一種智慧的,甚至受人推崇的人生選擇。
3
人的身材和精神面貌
是處世思想的一部分
記得小時候看沈從文的《邊城》,裡面有一個橋段非常搞笑:
一小混混從小生活貧寒,長大暴富之後非常想做一把讓自己揚眉吐氣的壯舉。
於是他就讓江湖牙醫把自己的一口好牙全部敲掉,取而代之的是鑲嵌了一嘴璀璨奪目的大金牙。
之後每天搖著扇子咧著大嘴招搖過市——因為在他兒時討飯的記憶中,那滿嘴的大金牙,就是上流社會的標誌。
於是當他成功的實現人生逆襲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立馬給自己的個人形象做個升級,比如說,鑲嵌一口只有“成功人士”才有的大金牙……
大學畢業後,我基本上和老同學們沒啥交集了,一是本身就不愛社交,再加上懼怕那種庸俗虛偽的同學聚會——成功者或刻意或低調的炫耀,失意者或酸澀或躲閃的落寞。
這一切都令人感到十分的不舒服,這種尷尬的場面直到大學畢業20週年的聚會才有了些許的改觀。
或許是真的年過不惑了吧?再不然就是對自己的前途徹底死了心。在這種心態下的團聚,少了些市儈的攀比,多了幾分真誠的友情。
記得當晚一住進組委會安排的酒店,同學們就開始互相串門想要儘快找到失散多年的小夥伴們,我也沒能例外。
當我按著入住名單來到一房間門口敲門時,一個完全陌生的中年男人打開了房門。
應該怎麼形容當時的感覺呢?這樣說吧:他的體型、狀態和精神面貌,“完美地”代表了一個45歲中年大叔應該長成的模樣:
將軍肚、禿頂,中規中矩樣式老舊的深色T恤,用一雙菸酒過度的腫眼泡笑眯眯地盯著我,一言不發。
“哦,不好意思,我敲錯門了。”一看不是我要找的老同學,我連忙道歉然後轉身想要離開。
“老張,給我滾回來!你連我都不認識了!忘了是誰當年陪你一起跳舞唱K了嘛?!我是***啊!哈哈哈哈”那廝一把將我摟到了懷裡,然後親熱地拍了拍。
感謝上帝在創造我們人類時的仁慈,因為他只允許歲月這把殺豬刀肆意改變我們的容顏,而聲音,卻被他好心地保護了下來。
就是這不變的熟悉的嗓音,才讓我辨識出這個正在激動擁抱著我的油膩大叔,就是那個曾經和我親如兄弟般廝混了四年的老同學。
那一晚我們徹夜長談,一如我們年輕時無數次做過的那樣:
我們聊大學畢業後各自的人生軌跡,聊雙方的家庭,聊現在的生活狀態。
聊著聊著,我漸漸地讀懂了他,也最終明白了是什麼,將這個我曾經像熟悉自己一樣瞭解的人,改變成了現在這樣。
那就是我們的前生(原生家庭),今世(自己人生經歷),以及未來(對人生的理解和選擇)。
寫到這兒,我反思了一下,這可能又是一篇找罵的文章,尤其那句誅心的刻薄話:“我可絕不能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否則還不如死了算了!”。
但對不起啊,各位中年的大哥們,只是想善意地給各位提個醒:人的身材和精神面貌,並不是無關緊要的皮囊,它也是你人生哲學和處世思想的一部分。
俗話說得好:“沒有人有義務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欣賞你優秀的內在。”
一個人的面容和著裝,是展現一個人的精神風貌。有的人就越活越年輕,有的人卻很快變老,保養不是關鍵所在,放棄自我才是。
閱讀更多 股權分析老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