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城裡三山古越都,樓臺相望跨蓬壺。

有時細雨微煙罩,便是天然水墨圖。

登庸樓上方停樂,新市堤邊又舉杯。

絕頂煙開霽色新,萬家臺觀密如鱗。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海月江潮位於福州市市蒼霞洲,南臨閩江,北臨中亭街商圈,是市中心最大的文物古建保護區。五口通商時期,金融貴脈、商號雲集,高級旅社、飯館、酒肆、百貨等紛紛設立,盛及一時,一派“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的景象。建國後商貿衰退,退出歷史舞臺,昔日“十里洋場”的繁華掩埋在這片沉寂多年的廢墟里。

尊重這片土地,有機的進行更新,實現這片土地未來的無限可能性。設計師於18年5月份中途接手項目,在詳細瞭解甲方訴求的基礎上,夏季盛暑多次走訪基地,一寸寸的進行拍攝記錄,深入研讀地域文化史,尊重每一寸土地故事,站在城市有機生長的維度上,梳理、整合、還原、激活、創新。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用新舊碰撞的手法創新視覺體驗感


首開區的銷售中心位於交通繁忙的城市街角,場地侷促,容易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淹沒。 景觀站在城市的宏觀角度,於150m、80m、50m的視距考慮整體城市界面,將售樓中心東側的一排古榕納入視角範圍,打造形象展示焦點。同時在不干擾老建築的基礎上大膽嘗試金屬網、不鏽鋼、玻璃等現代材料,採用“新舊碰撞”的手法喚醒老城,強化街區視覺體驗,讓老城重新“活過來”。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瞭解到甲方的訴求,通過繼承文化找到符合當代的生活方式,雕塑公司採用“消隱”手法,塑造極具體驗感的互動雕塑,白天可以融入古樸的老城中,夜晚燈光綻放,攝影、互動、光影變幻等體驗感十足。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用最少的筆畫喚醒一座城的記憶


海月江潮年代跨越長、建築風貌多元化,景觀首要任務在於整合城市界面,調和多元建築風貌與場地的之間的關係。站在城市維度,梳理道路界面與場地的關係,此刻景觀需要扮演好一面“鏡子”的角色,用最簡潔的語言統一鋪裝肌理,用一種底色映射場地建築的多元特質。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用工匠精神考驗細節、塑造質感


福州天氣多臺風,售樓中心前場8米高網構架的落地成為難題。景觀考慮了多種材料,在保證抗風性、安全性的基礎上,從材料質感、顏色、通透性、承光效果等方面反覆比較、多次推敲,在兼顧安全性與藝術性的同時,最終選定了通透度極佳的金屬網簾。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金屬網材料密度和質感的對比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金屬網的N種懸掛方式,與柱體結構的銜接關係經過幾十輪的反覆推敲,反覆試驗。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施工過程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施工過程中的突發情況,開挖後地下50cm深發現暗渠,工期緊張,示範區巷道水景最終取消,節點廣場大樹無法完全種於地下,只能臨時增加地面80cm高樹池,採用大塊面自然石材打造,儘量融入地面鋪裝,弱化存在感,避免侵佔視覺空間。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文化保護,終究是為了挽留生活。首開區開放後,深受民眾歡迎,婚紗攝影、個人寫真、網紅直播,海月江潮一躍成為福州新晉的旅遊打卡地,依然在歷史長河中續寫老城舊事,演繹人文百態……


沉寂百年 重獲新生—福州融信海月江潮


項目名稱:融信海月江潮景觀設計: LANDAU朗道國際設計項目地址:福州市臺江區蒼霞街道業主單位:融信(中國)第一事業部 建築設計:上海駿地建築設計事務所股份有限公司雕塑設計:廣州市壹站匯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攝影:Holi河狸景觀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