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的國會大廈,寧靜的格里芬胡以及爭奇鬥豔的花卉節——堪培拉

莊嚴的國會大廈,寧靜的格里芬胡以及爭奇鬥豔的花卉節——堪培拉

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名氣雖遠不如悉尼(Sydney)和墨爾本(Melbourne)響亮,但其新穎、獨特的城市魅力也吸引了眾多旅行者前來遊覽。作為澳大利亞的行政中心,政府部門與國家級重要場館均位於此,在這裡可以探索澳大利亞的過去,認識澳大利亞的現在,並暢想澳大利亞的未來。同時,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每年在堪培拉都會舉辦眾多主題節日、藝術展、娛樂與體育活動。尤其是從9月下旬開始的堪培拉花節(Floriade Festival),會以近百萬株鮮花迎接春天的來臨,並將整個城市裝點得更加美麗。

堪培拉人熱愛大自然,喜歡戶外運動。他們經常晨練、夜跑,或者騎自行車環繞格里芬湖,並熱衷於澳大利亞國球——英式橄欖球和板球。他們很喜歡相約聚餐。沒有預約的話,週末在市區吃飯可能需要等位。當地人只有在陰雨天才會逛逛商店,或在家叫外賣、看電視。

堪培拉人十分友善且信仰自由,多元文化共存。市內有相應的宗教場所。居民主要的宗教信仰有新教、羅馬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而信仰佛教的以亞裔人居多。

堪培拉是世界現代城市規劃的里程碑。憑藉依山傍水的優勢,運用放射狀的道路設計,將行政、商業、住宅區劃分開來,並保留了50%的國家公園綠地。

莊嚴的國會大廈,寧靜的格里芬胡以及爭奇鬥豔的花卉節——堪培拉

堪培拉的城市規劃以堪培拉國會山(Capital Hill)為中心,跨越格里芬湖(Lake Burley Griffin)並以國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總督府(Government House)、戰爭紀念館(Australian War Memorial)為中軸線,由兩側的聯邦大道(Commonwealth Ave)與國王大道(Kings Ave)為夾角,形成了一個穩固的大三角。一些主要的政府部門,以及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高等法院(High Court of Australia)等重要場館,均建立在國會山下格里芬湖邊的夾角內。而市區的商業中心、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使館區(Diplomatic Missions)和部分居民住宅區也都合理地分佈在大三角的花園與綠樹周圍。

如今堪培拉的人口已超過36萬,遠遠高於當初所預計的2萬5千人,但當地居民還是從這座城市中獲得了幸福感,併為其自然寬敞的空間與便利的交通感到自豪。

莊嚴的國會大廈,寧靜的格里芬胡以及爭奇鬥豔的花卉節——堪培拉

歷史

1908年,建立堪培拉為首都的決議被通過,結束了悉尼與墨爾本長時間的首都之爭。城址最終被選在悉尼與墨爾本之間Ngunnawal人居住的地方,為紀念這些土著居民,現在的堪培拉市內也有一個區叫做Ngunnawal。

莊嚴的國會大廈,寧靜的格里芬胡以及爭奇鬥豔的花卉節——堪培拉

在之後的城市規劃方案徵集活動中,美國設計師沃爾特·伯利·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與其妻子瑪麗恩(Marion)以現代、自然、統一的設計理念與巧妙合理的方案脫穎而出。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之前從未去過澳大利亞,僅根據招標比賽所提供的有限信息進行設計。1913年,這座現代化的首都正式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