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骨:蔣介石去安徽大學視察,校長:不歡迎!

民國風骨:蔣介石去安徽大學視察,校長:不歡迎!

劉文典,字叔雅

大學不是衙門

1928年,蔣在北伐成功後,意氣風發,路過安慶(當時的安徽省省會),準備前往國立安徽大學視察。領導視察,照理說下面自然是要“準備準備”,然後“歡迎!歡迎!熱烈歡迎!”而且蔣作為當時的最高統帥,來安大視察,對安大也是很風光,很有面子的一件事(至少許多人認為是這樣的)。

但時任國立安徽大學校長的劉文典卻斷然拒絕:大學不是衙門!但蔣最終還是來到安大,沒有彩旗飄飄,沒有“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劉文典甚至沒有出面,只有一位副校長來迎接。蔣心中不快,但還是隻得忍著“視察”了安大,而且計劃對學生的演講也泡湯了。

劉文典,何許人也?敢這麼對蔣?據他自己放言:我劉叔雅(劉文典,字叔雅)並非販夫走卒,就是高官也不應對我呼之而來,揮手而去!我師承陳獨秀、劉師培、章太炎,早年參加同盟會,曾任孫中山秘書,聲討過袁世凱,革命有功。蔣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國學大師絕非浪得虛名

劉文典敢這麼叫板蔣,其實並非仗著自己“政治資格老”,而是其作為文人的“傲”。劉文典,安徽合肥人,是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善治老莊,著有《莊子補正》等。據說劉文典每次上課講《莊子》時,必開口先講:“《莊子》嘛,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又曾放言:古今以來,真懂《莊子》者,兩個半人而已,一個是我劉文典,另一個是莊周,其餘古今中外的研究者加起來或許能算半個!

民國風骨:蔣介石去安徽大學視察,校長:不歡迎!

劉文典

劉文典在北大任教時,月薪是一百六十元大洋。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蔡元培校長的月薪是第一,為三百元大洋,魯迅不過是六十元的講師月薪,胡適這位洋博士也只有一百掛零。圖書館管理員毛先生在教職員工中工資最低,是八元大洋。這也從側面可見劉文典在文學界的地位之高。

羅家倫(高考數學0分上北大那位)任清華大學校長後,請他到清華大學當專職教授,但北大拒不放人,最後雙方達成妥協:劉到清華執教,但仍兼任北大教授,可見劉文典炙手當時可熱的程度。

莊子般灑脫

劉文典治學老莊,也十分具有莊子的灑脫,不修邊幅,頭髮散亂,性格直率,純真。

民國時期的文人都有一副傲骨,劉文典尤甚。他不僅對蔣等政府高官敢痛罵,也有“文人相輕”的毛病。西南聯大準備提升沈從文(曾是劉的學生)為教授時,劉文典卻說:“陳演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四百塊錢,我該拿四十塊錢,朱自清該拿四塊錢,可我不給沈從文四毛錢,他要是教授,那我豈不是要做太上教授了嗎?”還曾說:“聯大隻有三個教授,陳演恪是一個,馮友蘭是一個,唐蘭算半個,我算半個。”而且劉素來看不起新文學,對魯迅、胡適等人也頗有微詞。

心繫中國

抗戰時期,劉最初沒能離開北平,面對日偽的拉攏,劉淡然道:讀書人要愛惜自己的羽毛,斷然拒絕。日本戰敗後,劉在《日本敗後我們改怎麼對待他》主張“不能逞一朝之忿,快一時之意”,寬大對他日本,但又一點卻不可不據理力爭,就是琉球不然要歸中國。遺憾的是,琉球還是丟了!

民國風骨:蔣介石去安徽大學視察,校長:不歡迎!

落幕

1958年7月15日,劉文典因屢遭批鬥,突發急症,於昆明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