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傷疤把你變成“愛無能

別讓傷疤把你變成“愛無能

陌生的爸爸突然關心起自己,我該怎麼面對心中的疙瘩?

【讀者提問】

從小我父母就離異,雖然是跟著爸爸,但因為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我是由奶奶一手帶大。印象中,小時候一年見到爸爸的次數一隻手指數得出來,也很少聽到爸爸打電話回家,久而久之,就覺得爸爸不關心這個家。

直到大學畢業後,快出社會了,爸爸才開始關心起我這個兒子、會打電話給我。

但我總是有點抗拒:為什麼在我最需要父愛時,你不在?偏偏等到我開始工作賺錢了,你才突然出現?因為心裡這層疙瘩,讓我一直很難對他敞開心房,有時候他打電話關心我,我也覺得很煩,不知道要聊什麼。

我想我內心還沒有完全原諒他,但我知道自己還是渴望父親的。我該怎麼面對這樣的關係?該怎麼做,才能跨越心裡的障礙呢?

為了你的將來,你有權利詢問過去

親愛的,這確實是應該憤怒的。經濟快速的繁榮,反而帶來許多家庭的問題。

“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出問題的孩子。”充分反應了這一代的經濟發展,付出的代價比想像的昂貴,特別是在家庭關係和個人成長這一方面。

作為一個孩子,你有權利去詢問,而且不只爸爸,還有媽媽。

你有權利去詢問你的父親:為什麼當初去外地工作,一年見不到幾次?為什麼沒辦法維持好基本的婚姻關係?

同樣的,你也有權利去詢問你的母親:為什麼離婚之後,沒辦法讓你繼續擁有親職的陪伴,只能跟奶奶一起長大?你就是要詢問他們,無論分別問或一起問,在你成長過程中,在你十分需要卻找不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可曾想過,那樣的情形是如何度過的呢?

為什麼要詢問呢?我們已經長大,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何必再去討這一切來不及的愛?其實,這不是為了你過去遺憾的童年,而是為了你的將來,以及你未來的孩子。你提到自己“因為心裡這層疙瘩,讓我一直很難對他敞開心房”,

如果你再繼續觀察自己,這種無法敞開心房的情形,不只有面對爸爸關心的時候,甚至對任何人的關心,包括你目前最親密的伴侶或未來可能的親密伴侶,都沒辦法表達內心最深的情感。

許多像你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儘管渴望著愛,卻又擔心成為別人的負擔,不知怎麼面對被愛,而變得不習慣愛的感覺。即便長大成人,不再是任何大人的負擔,甚至有能力去照顧別人,仍然覺得自己可能是別人不耐煩的對象,於是不知不覺地與別人保持一定距離。渴望愛,卻不知如何“被愛” 這樣的情形可能會延伸到你的親密關係中。

不曉得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和你戀愛的人,即便你對她的愛很真誠也很深情,她卻抱怨感覺不到你的想法?或者你在面對自己所愛的人的時候,往往不敢表達而錯過了?這個情形就像你說的,你和爸爸目前的關係:“有時候他打電話關心我,我也覺得很煩,不知道要聊什麼。”如果他的愛讓你很煩,那是因為這樣被愛的感覺在潛意識裡掀起很多無法辨識的情緒。於是,當你又感到被愛時,即便這不是來自無情,你還是有很多“很煩”的感覺。

但是當有天你做了父親,如果沒有要求自己不斷找機會練習,要對孩子用語言、表情或肢體上表達你的情感,恐怕都很困難。這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扮演父親的角色其實沒有比你的父親好到哪裡。

好好去找爸爸對話吧。去問他,當年為什麼都沒有想過你的處境呢?還有很多尷尬的話題,只要是你心中曾經湧現過的,儘可能地都直接問他:他是不是有其他感情?他是不是不喜歡你,或者怎麼把你丟在奶奶這邊?他為什麼當年要跟媽媽離婚?這一切問題都儘量去問。

詢問的時候當然有很多憤怒,但是請提醒自己,這是一場對話而不是發洩,是想要有更多瞭解。

首先要了解的是,到底爸爸知道多少事情;其次,他又發生什麼事了。如果可能,更想知道的是,他對你的愛、對你的感覺究竟是怎樣的。在讓人受傷的環境中長大的你,千萬不要讓傷疤影響了你的成長。一棵樹原本可以挺拔地單純生活,原本就不存在這些內心的糾結和擔心。趁這個機會,把這一切拋開吧,就算自己在一個愛不足的環境長大,也千萬不要成為一個“愛無能”的人。

去跟你爸爸好好的談!不是為了譴責他,而是為了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