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火-武直10

武直10

霹靂火-武直10武直-10(英文:CAIC Z-10,中方代號:霹靂火 Fiery Thunderbolt)是由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進行研發,並由哈爾濱飛機公司負責設計規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一代專業武裝直升機。

武直-10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種專業武裝直升機和亞洲各國第一種自研專業武裝直升機。結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長期依賴法國海豚直升機的改型兼當武裝直升機的歷史,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航空突擊與反裝甲能力。武直-10兩側武器短翼可掛載反坦克導彈以及空對空導彈,並配備一座旋轉機炮塔。採用串列雙座設計,在設計上符合西方專業武裝直升機的主要特徵。2012年11月12日,直-10在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首次曝光。2012年11月18日,中國中央電視臺公佈的軍事新聞中,直-10已經正式加入現役,開始列裝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隊。2016年8月6日,完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全部列裝。

武直-10採用西方典型武裝直升機構型,使用一具五葉片主旋翼,螺旋槳為改良全鉸接旋翼,旋轉方向是異於西方設計的順時針方向,尾旋翼則為類似於AH-64武裝直升機的四葉片設計;武直-10的縱列座艙設計與A129武裝直升機類似,前座為駕駛席,後座為武器操作員,兩艙各自獨立,使其遭敵火命中時,不容易同時波及兩個座艙;據推測,武直-10的座艙視野與A-129相當。武直-10機體與兩側武器短翼之間以翼胴融合方式整合,可增加結構強度與升力。在2012年珠海航展中,中國軍方公開宣稱武直-10具有防彈鋼板,正面能承受12.7mm機槍子彈射擊。


霹靂火-武直10

武直-10在研發階段曾歷經大幅度的設計修改。早期原型機照片的機體側面顯示簡單的平直造型;然而2007年10月公開的原型機地面照片,機體側面則出現了楔型輪廓線,應該是為了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武直-10最早期原型機的發動機噴嘴系向兩側排放,而2007年版原型機的發動機排氣口則改成朝上彎曲,使之能快速跟懸翼下洗流混合,同時避免讓廢氣直接朝側面排放,降低敵方單兵紅外線肩射防空導彈鎖定的機率,此外可能具備降低熱訊號的保護罩。座艙罩頂部後方、主旋翼整流罩之前,設有一個突出的割纜刀,萬一飛行時遇到電纜線,便能將之割斷,避免讓它捲住主旋翼轉軸。

武直-10原型機的照片顯示其加掛了中國在2002年推出的天燕-90(TY-90)直升機專用短程空對空導彈,爭取低空的制空權;“天燕”90空對空導彈擁有一組四片的電力驅動前部控制舵與一組四片的固定式尾部安定翼,彈長1900mm,彈徑90mm,彈重20kg,射程介於500~6000m,射高20~6000m,最大飛行速率2馬赫,能迎頭攻擊速率400m/s的目標或尾追攻擊速率320m/s的目標,採用冷銻化銦紅外線尋標器並內建數字信號處理器,具有全向攻擊、分辨紅外線誘餌以及離軸發射能力霹靂火-武直10天燕-90通過飛行員的頭盔瞄準器鎖定目標,能瞄準敵方直升機發動機、旋翼和座艙等特定的脆弱部位,重3.5kg的戰鬥部以激光近發引信引爆,引信具有近發、接觸與自毀等功能,殺傷半徑為5m,單發命中率達80%以上。天燕-90已經率先裝備於直-9系列等中國陸軍武裝直升機上。此外,武直-10也可配備與直-9W共通的武器,包括紅箭-8(HJ-8)線導反坦克導彈、7聯裝火箭彈發射巢(可掛載四座)或32聯裝火箭彈發射巢(可掛載兩座)等,具備反裝甲、密接火力支援、對付各式軟硬目標的能力。

霹靂火-武直10武直-10機首旋轉機炮塔位於光電旋轉塔後方,系單管構型,機炮口徑為23mm,採用外來鏈帶驅動,原理類似AH-64的鏈炮,炮座造型與法國的虎式攻擊直升機有些類似,但細節仍有許多不同。外掛武器方面,根據官方發佈的照片,武直-10的武器掛架上掛載四聯裝導彈掛架,導彈型號為紅箭-10(HJ-10),實際性能與制導方式不詳,應與美製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同級。2008年珠海航空展中,中國首度公開為武直-10配套發展的反坦克導彈,型號為AKD-10,採用激光制導,其激光尋標器據說引用自中國由俄羅斯引進的激光制導炮彈,最大射程約5km。

霹靂火-武直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