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重材料的教育檢查該改改了|教師心聲

只重材料的教育檢查該改改了|教師心聲

歲末年尾,各項檢查多如牛毛,各級各類學校都在按照教育局下達的檢查文件要求準備迎檢檔案。從檔案的種類來看,黨建工作、教學管理、安全保障、後勤服務、財務審計等方面的檔案多的讓人應付不過來。

尤其是學校安全類檔案,從各種應急預案、法制、消防安全教育、到常規的晨、午檢夜查,一日三查,除如實填寫的內容外,沒有安全隱患也要零報告,項項都要紙質材料來印證,繁瑣重複不說,實在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長期以來,檢查工作看檔案成為我們上級考核下級常態化工作的一種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國家對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主管部門對各種檔案的種類和數量也在不斷升級,大有沒有檔案就無法開展工作之勢。另外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在向上級上報各類材料時又出現了既要紙質材料又要電子檔案的現象,基層學校為檔案所累,實在是苦不堪言。

筆者長期工作在基層學校,每天除教學工作之外,也在為準備各類檔案忙得焦頭亂額,可以說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被檔案佔去了,無暇去投入更多的時間去搞教學……基層學校如此,推而廣之,如果是辦學層次更高一點兒的窗口學校,要準備的檢查檔案是不是還有更多,我們各級各類學校的老師們每天該有多少人去幹那些實效性不大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其實在筆者看來,檢查工作可以創新形式,沒有必要唯檔案資料第一。比如,上級檢查工作不妨採取抽查的方式,改變提前電話通知,到某一個學校聽彙報查檔案的方式,直接去看一些容易出問題的場所,問問一線的老師和學生學校工作落實的情況;檢查工作也不要老是集中在年終或是某一固定的時段,應隨機檢查,及時發現常態化的管理問題更有利於今後日常工作的正常推進;同時要大力精簡發文程序,上級下發各類文件要有指導性,不能盲目轉發,層層加碼,最後把繁重的負擔轉嫁給了基層學校。

基層學校為了執行文件精神不得不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落實,落實不了只能在檔案上做文章。檢查檔案要重質量而不是數量,許多學校為了應付檢查往往會出現突擊檔案造假的現象,歷年檔案內容一樣,只是日期不同而已,這樣的工作考評又有何意義呢。

學校管理重在抓實、抓細、抓常,為了應付上級考評而過於注重檔案的完美往往只會助長不良的教育亂象。那些與工作指導意義不大的假大空檔案危害更甚;對於上級下發的文件,學校在貫徹執行時也要有所選擇,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來執行,千萬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去造假。

同時也要呼籲上級主管部門儘量減少發文數量,要減少不切實際的文件,以免給學校造成大量的工作負擔。那些只重檔案的檢查要少組織;那種檔案一大堆,實際效果不大的創建最好不搞,因為我們有那麼多具體的事情要去做,何必為了一紙檔案去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呢?

(作者朱春耕,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