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二九芳齡,UT斯達康最終落幕

C114訊 2月11日消息(嶽明)誰都沒有想到,曾經喧囂一時的UT斯達康用這種方式最終謝幕。

昨天,通鼎互聯公告,公司的全資境外子公司開曼通灝擬以現金4922萬美元收購納斯達克上市公司UTStarcom Holdings Corp.。此次交易前,通鼎互聯通已投資持有UTS公司350萬股股份。

此次交易完成後,通鼎互聯間接持有UTS公司股票數將達到1270萬股,持股比例約35.96%,為UTS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並將委派和提名合適人選擔任UTS的董事和董事會主席。

對於很多讀者而言,UTS或許並不為人熟知,但這家公司的中文名字“UT斯達康”則是大名鼎鼎,十多年前風靡一時的小靈通就是該公司旗下主力產品。但隨著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相繼停止了PHS網絡的建設,UT斯達康的業務陷入停頓;雖然UT斯達康在3G、IPTV等很多領域也進行了大量投資,但對於時間點的把握並不準確,沒有取得太好的市場反饋,最終逐漸淡出了市場。

在筆者看來,UT斯達康的成長軌跡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正確的時間節點,推出了一款“錯誤”產品,走上了人生巔峰,賺了個盆滿缽滿;第二階段,在錯誤的時間節點,推出了一系列的“正確”產品,但時運不濟,雖然竭力維持,結局卻是慘淡異常;第三階段,對於UT斯達康而言,無所謂正確與否,因為已經“泯然眾人矣”。最終,在成立18年以後,已經“二九芳齡”的UT斯達康,嫁入通鼎互聯這家急速上升的民營企業,終究迎來了一個不錯的歸宿。


沒想到!二九芳齡,UT斯達康最終落幕

UT斯達康杭州大樓

正確的時間,錯誤的產品

資料顯示,UTS公司成立於1991年,並於200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一家專門從事現代通信領域前沿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的國際化高科技通信公司。

話雖如此,但UT斯達康真正開始進入公眾視野還是源於PHS技術,也就是大眾熟知的“小靈通”。

小靈通可以說是一個錯誤的產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小靈通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個落後的技術。而且,不僅在技術端,在產業鏈健壯程度上,與GSM/CDMA等全球主流制式相比,應用的範圍也比較有限,主要就是集中在中國、日本等極個別市場。

沒想到!二九芳齡,UT斯達康最終落幕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全球絕大多數運營商沒有人選擇PHS,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這兩家在當時具備極強現金流與投資能力的運營商卻撲了上來。因為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在上輪電信運營商重組中,中國移動從母體中國電信中被剝離,專門開展移動通信業務。伴隨著技術與產業鏈的成熟,移動通信的規模效應和替代效應越來越明顯,對於固網運營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牌照申請無果,但卻不能無所作為,小靈通這種“擦邊球”就進入固網運營商們的視野。因為它可以被解釋為固定業務的無線延伸。小靈通的資費是按固定電話收取,非常便宜,而且是單向收費。在那個時代,雖然業務質量不斷被吐槽,但小靈通還是得到了迅速發展。2002年8月,小靈通網上用戶數突破600萬;2004年5月底,用戶總數突破5000萬;2006年8月,用戶更是達到9300萬的巔峰。

瘋狂增長的用戶背後,是中國電信、網通大量的網絡投資以及終端集採與補貼,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UT斯達康等終端/系統一體化的服務廠商。鼎盛時期,小靈通為UT斯達康帶來了超過210億元的年收入,甚至UT斯達康的市值一度超過IT巨頭思科公司。

錯誤的時間,正確的產品

不過,隨著移動通訊時代的到來,小靈通逐漸被拋棄。2011年,小靈通正式退市為3G讓路,被工信部“下架”處理。2014年10月,小靈通基站被關閉,結束歷史使命。UT斯達康因過度依賴小靈通業務,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衰退之中。

事實上,2005年時UT斯達康就已經開始衰敗,雖然小靈通用戶數還在增長,但是公司由小靈通業務所帶來的收入佔比卻在下降,由2014年的79%下降到32%,且公司全年虧損4.3億美元。從此,UT斯達康踏上了持續虧損6年的坎坷之路。

對於UT的管理層而言,他們很早就意識到了小靈通的生命週期不會很長,選擇了艱難的轉型之路,這次他們把寶押到了3G上。在技術路徑上,他們選擇了全球主流的WCDMA制式;在解決方案整體性上,他們選擇了持續擴展,從2000年開始,UT斯達康在美、韓等地針對渠道、研發、產品等進行了共20次收購,企圖打造從系統、設備、到終端,即端到端的WCDMA解決方案。

在筆者看來,這是個很正確的產品選擇,當時另外一家企業—-華為,也選擇了類似的路徑。但UT斯達康顯然沒有華為那樣的戰略耐心和深厚底蘊,結局也就不言自明。

2006年1月20日,信息產業部正式宣佈,TD-SCDMA作為我國通信行業標準。也許是發現自己在中國3G的決策上站錯了隊,在投入10幾個億的資金支持WCDMA之後,終於沉不住氣了,宣佈徹底放棄WCDMA,轉而支持TDS。扔進3G這個泥潭裡十幾億,響聲都沒聽到,就這樣打了水漂。3G路線決策的失誤,特別是在小靈通再也無法提供持續現金流的前提下,UT斯達康更是顯得風雨飄搖。

同樣結局的不止是3G,還有IPTV。UT斯達康一度將IPTV業務當成下一個“小靈通”。UT斯達康高管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IPTV業務面臨的政策壁壘遠小於當年的小靈通,希望能在IPTV的身上拷貝當年小靈通的成功。為此,UT斯達康準備了上百億元的資金後盾。

沒想到!二九芳齡,UT斯達康最終落幕

誠然,IPTV的確是個很有長遠戰略目光的選擇,是款正確的產品,但在時間點選擇上卻並不成功。因為在當時,無論是政策、網絡基礎設施還是產業鏈都面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事實也的確如此,只有在運營商完成了光纖到戶的基礎網絡之後,IPTV這樣的“大視頻”業務才迎來了真正爆發。

正確的時間,正確的選擇

根據UTS公司所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曾在2012~2015年度期間連續4年虧損,後經過一系列改善措施,於2016年度開始實現盈利。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1~9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8651萬美元、9829萬美元和10322萬美元,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13萬美元、698萬美元和609萬美元。

如果單純從體量上來看,在巨頭林立的電信設備領域,UTS公司如果只依靠自身內在成長,前途的確有些黯淡,必須要找到新的合作伙伴。這個合作伙伴首先要有很強的資金實力,因為電信業是個前期研發投入巨大的行業;其次,要與自身業務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傳統的幾大主設備廠商都有完整的解決方案,都不太可能成為合作伙伴。正是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UTS公司和通鼎互聯走到了一起。

不僅對於UTS公司,對於通鼎互聯而言,也同樣面臨著轉型開拓的巨大壓力。在經歷了本輪光纖市場高速成長以後,以通鼎互聯為代表本土玩家開始面臨光纖價格下降,短期供大於求的狀況,通過與UTS公司的合作,可以將通鼎互聯及其各子公司的光電線纜、各類通信設備、網絡安全設備等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同時,共同合作開發中國市場,將UTS的PTN等傳輸通信設備產品銷往中國的通信運營商、專網、行業市場等領域。

沒想到!二九芳齡,UT斯達康最終落幕

5G建設,承載先行!更進一步來看,通鼎互聯此次收購意在開拓更多的5G市場。通鼎互聯表示,此次交易有利於加強公司與UTS公司的戰略合作關係,促進雙方的業務協同。此次交易完成後,通鼎互聯將堅定支持UTS公司持續研究和開發面向5G的高性能承載網設備等產品,並與UTS協同發展,幫助UTS更好的拓展中國市場,把握5G網絡建設的市場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