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北京城已經被拆,但清朝時期的北京城是什麼樣子的?

文|{歷史故事}

如今的北京已經是世界級的國際大都市,各種高樓大廈林立,現代化建築讓人目不暇接。不過,清朝時期的北京城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北京城西臨西山,北靠軍都山,南面永定河。在地理上形成了“東臨遼碣,西依太行,北連朔漠,背扼軍都,南控中原”的格局。從風水學上來講,北京城符合了“山環水抱必有氣”的說法。因此,清朝在入關之後承襲了明朝,也把首都選定在了北京。

雖然現在北京城已經被拆,但清朝時期的北京城是什麼樣子的?

清朝時期的北京城規模跟現在自然是沒法比的,大致是現在北京二環以內的範圍。頤和園、圓明園等皇家園林在那時候都屬於京郊。

當時北京城呈現的是一個“凸”字形。“凸”字的上面部分為內城,下面部分為外城。內城以元大都城改建而成,東西長6.65千米,南北寬5.35千米。內城共設九門,正南為正陽門(即俗稱的前門),左崇文門,右宣武門,東之南為朝陽門,北為東直門,西之南為阜成門,北為西直門,東北為安定門,西北為德勝門。

在內城之中,還有一座皇城,許多人誤以為皇城就是紫禁城,其實並不正確。皇城範圍南起今天的長安街,北到地安門大街,東至東皇城根南街,西達西皇城根南街,缺其西南角。南北長2.75千米,東西寬2.5千米。

皇帝生活和辦公的紫禁城,則只是皇城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雖然現在北京城已經被拆,但清朝時期的北京城是什麼樣子的?

在皇城中除了分佈有皇家御苑、壇廟之外,還有許多供奉宮廷日常生活的衙署、御庫和作坊等機構。此外,還有許多中央機構的辦公場所也都在皇城之中。比如天安門廣場前的一段在清朝時被稱為千步廊,是當時六部的辦公地點。

清代北京外城的範圍在東便門、廣渠門、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廣安門和西便門之內形成的長方形區域。

清朝定都北京後,開始強行將居住在內城中的漢人都被遷至外城,包括在清廷為官的漢人大臣。內城被劃分為八個區域,由八旗旗人居住其中。最靠近皇城的是八旗滿洲,其次是八旗蒙古,最外層為八旗漢軍。

清朝前期,對於旗人和非旗人居住的區域有嚴格劃分。

雖然現在北京城已經被拆,但清朝時期的北京城是什麼樣子的?

沒有旗籍的漢人不得遷入內城,旗人也不得搬到外城居住。到了清朝中期,外城成為了京師的繁華之地,商賈雲集,酒樓林立,許多旗人私自遷居外城,屢禁不絕。

而不少漢族大臣也通過皇帝賜宅邸或租賃的方式,搬入了內城。旗人和非旗人在居住區域上的管理名存實亡。不過直至清朝末年,內城仍以旗人為主,外城仍以漢人為主。主要是大家都習慣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沒有特殊原因不想輕易搬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你們的點贊關注是小編堅持更的最大動力!

素材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