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近日,麥肯錫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人工智能為分析技術貢獻了40%的年度價值,加起來每年可創造3.5萬億到5.8萬億美元的潛在價值,相當於各個行業(2016)年度收入的1%到9%。

我們推薦這份麥肯錫AI前沿筆記,分析19個行業的400+用例,覆蓋企業、物流、國防、旅行到公共部門等,盤點人工智能的業務功能和經濟效益。

1人工智能的萬億價值

目前已知的人工智能最大的潛力在於分析技術,包括迴歸和分類。神經網絡技術可以提供更高的功能性,或者產生附加的見解和應用。

案例表明,在旅行、交通、零售、汽車、高科技、能源、化工、娛樂傳媒、基礎材料、消費品、農業、銀行、醫療系統與服務、公共部門、通訊、醫療製藥、保險、先進電子器件/半導體、航天與國防這19個行業中,人工智能(AI,包括前饋神經網絡和卷積神經網絡)的引入,可以創造3.5萬億到5.8萬億美元的潛在價值,包括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收入的增長、成本的節約、消費者剩餘等。

這相當於整體分析技術價值規模(9.5萬億到15.4萬億美元)的40%,對於每個行業而言,AI潛在價值平均佔行業總規模的1%到2%。即便是應用潛力最小的航天與國防(少於500億美元),這也相當於黎巴嫩的GDP了。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AI價值潛力:3.5萬億到580億美元(行業年產值)

對於通訊行業,運營商有大量的結構化的客戶數據,非常適合傳統分析技術和AI分析技術,AI的潛在價值是行業年收的3%到6%,超過1000億美元。同樣的,對於公共部門,大量的數據和用例亦使其成為AI比較成熟的應用領域,但數據隱私和分析成功的可解釋性/邏輯透明性限制了潛在的價值。儘管如此,公共部門依舊是AI技術非常大的潛在機會點。

AI分析技術還將用於各個行業的風險管理,如保險業更為精準的風險評估和保費設置,製藥公司將AI算法用於降低臨床試驗風險,礦業公司預測生產中斷風險,實現更有效的勘探、鑽探和開採規劃等。此外,AI還可創造新的產品和業務模式,如用於銀行客戶類型識別,可以有效改進的欺詐檢測。

AI最大的價值機遇是供應鏈管理和製造業中營銷和銷售環節。對於公司而言,他們必須檢查自己的部門組合,理解行業的價值驅動,尋找人工智能的佈局機會,已確定合適的投資部署。此外,零售與高科技等消費行業將出現更多AI營銷和銷售應用,這是由於更為頻繁的數字交互,特別是對電商平臺而言,基於AI分析實時制定促銷、價格和產品動態,利用生成模型優化端到端的供應鏈等,將有效降低各項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實現精準營銷。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AI最大的價值機遇是供應鏈管理和製造業中營銷和銷售環節


2人工智能簡明釋義

為幫助讀者建立更為具象的AI技術框架,本節對重要的人工智能相關概念進行簡明釋義。

人工智能指人造的機器智能,由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正式提出。機器學習是實現人工智能的主流手段,是基於一種數據訓練的模型,即機器通過分析大量數據進行學習,無需編程從而歸納和識別特定目標,重在發現數據之間內在的相關性並做出預測。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各類分析技術在19大領域中的熱度

1、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技術是機器學習下屬的一個概念,本質上是從信息處理的角度對人腦神經元網絡進行抽象模擬,從而建立計算模型。

基於神經連接的計算模型在上世紀40年代開始受到重視,大量的訓練數據(包括圖像、視頻和語音)成功的實現了數據分析。在深度學習發展之前,神經網絡通常只有3到5層,和幾十個神經元/節點;深度學習之後,神經網絡擴展到7到10層,甚至更多層,模擬神經元數目增至百萬量級,從而面向更為複雜的問題實現更為可靠的處理。當下興起的人工智能,主要就是大規模的深度學習。

具體來看,神經網絡有三類主要形式:

1.1 前饋神經網絡

前饋神經網絡(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s)是最常見的人工神經網絡。在這種結構下,信息只向一個方向(向前)移動,即從輸入層經過“隱藏層”到輸出層,沒有循環網絡。首個單節神經網絡在1958年提出,經過計算能力和訓練算法的大發展,前饋神經網絡展現出了更高的性能水平。

1.2 循環神經網絡

循環神經網絡(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指結構中包含節點定向連接成環(loops)的人工神經網絡,非常適合於處理(手寫、文本、語音形式的)任意時序的輸入序列。2016年11月,牛津研究報告顯示,基於神經網絡(和卷積神經網絡)的系統在唇語識別應用中實現了95%的準確率(有經驗的人類唇語者準確率近52%)。

1.3 卷積神經網絡

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是一種深度前饋人工神經網絡,其邏輯結構受動物視覺大腦皮層的啟發,對於大型圖像處理(視覺感知任務)有出色表現。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最好的AI系統識別能力已經超過人類

2、其他機器學習概念

從學習的方式來看,機器學習分為監督式學習(訓練數據集中的目標由人標註的)、非監督式學習(訓練集沒有人為標註)、半監督式學習(訓練集被部分標識)和強化學習(輸入數據作為模型的反饋)。

從算法的類型來看,常見的機器學習算法有決策樹算法(採用樹狀結構建立決策模型)、迴歸算法(對連續值預測)、分類算法(對離散值預測,事前已經知道分類)、聚類算法(對離散值預測,事前不知道分類)、神經網絡和集成算法(集成幾種學習模型)。

為幫助後文理解,以下進一步說明兩類在新生業務中極具潛力的機器學習技術: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不同用例中的數據類型(結構化程度、時序性、文本or音頻or視頻or圖片)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不同類型數據的AI價值

2.1 生成對抗網絡/GANs

生成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是深度學習領域的一個重要生成模型,即兩個網絡(生成器和鑑別器)在同一時間訓練並且在極小化極大算法(minimax)中進行競爭。這種對抗方式避免了一些傳統生成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一些困難,巧妙地通過對抗學習來近似一些不可解的損失函數,在圖像、視頻、自然語言和音樂等數據的生成方面有著廣泛應用。

2.2 強化學習

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本質上就是通過試錯實現模型優化。目前,強化學習已經被廣泛採用,包括谷歌Deepmind的視頻遊戲和AlphaGo。

3、分析技術之於實際問題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分析技術:從經典到前沿(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遷移學習和增強學習定義為AI技術)

分析技術在不同業務類型中可以解決多種實際問題,包括:

  • 分類(Classification),即根據一組訓練數據,將新輸入的數據進行分類的業務,主要任務為識別特定物理對象(如卡車、汽車、生產線上接受質檢的產品等)的圖形;
  • 連續評估(Continuous estimation),即根據訓練數據,評估新輸入數據的序列值,常見於預測型任務,如根據銷售數據、消費者態度、天氣等數據來預測消費需求,或者根據建築物的相關數據和照片來於猜測房產價格等;
  • 集群(Clustering),即根據任務數據創建系統單個組類別,案例有,基於特人數據的消費偏好;
  • 其他優化(All other optimization),即系統根據任務產生一組輸出為特定目標的函數優化結果,案例有,基於用戶(時間、費用、偏好等)需求的最佳交通路線推薦;
  • 異常檢測(Anomaly detection),即根據訓練數據/歷史相關性判斷輸入數據是否異常,本質上是分類功能的子範疇;
  • 排序(Ranking),常見於信息檢索問題,即基於檢索需求按照某種排序標準呈現結果,比如提供產品購買推薦等;
  • 建議(Recommendations),即根據訓練數據提供建議,比如根據個人購買歷史行為推薦“下一個產品”;
  • 數據生成(Data generation),即根據訓練數據生成合適的新數據,用例包括音樂創作等,即根據音樂素材在特定風格下創作出新的音樂片段。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不同類型實際問題涉及的分析技術(條狀圖表徵該問題中AI技術的價值和潛力)


3從用例看潛力

講解完抽象的概念名詞,是時候來關注具象的實際案例了。先來說說人工智能算法跟傳統算法相比,在性能方面的優勢(總體而言,AI分析技術能帶來傳統之外的30%到128%的行業價值提升):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AI分析技術的價值潛力(左為AI與傳統分析技術的對比,右為AI分析為19大行業帶來的潛在價值增量)

預測維護

傳統系統,已經能夠對傳感器時序數據,包括檢測溫度、振動狀態等,進行分析,實現預測異常檢測和預測維護(對組件的剩餘使用壽命做出預測)了。但深度學習將這個功能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對數據進行分層,從而分析海量的、高維度的,包括圖像、音頻等各種形式的傳感器數據,一些原先不適用的低質量數據(來自廉價的麥克風和照相機)也能被用起來。

在被調研的案例中,這種基於AI技術的預測維護(遠程機載診斷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減少停機時間,制定有計劃的干預措施,提高產量,並降低經營成本,對應的經濟價值約為總銷售額的1%到2%。

在貨運飛機的案例中,AI技術加持的預測維修,能夠延長飛機壽命。因為相比於傳統模型,它能更有效的結合平面模型數據、維護歷史、物聯網傳感器數據(包括髮動機振動數據、發動機狀況的圖像和視頻等)。

物流優化

以AI為導向的物流優化可以實時預測,降低成本,指導行為,提高燃油效率,減少交貨時間。

在一個歐洲貨運的案例中,基於AI技術的車輛性能檢測和駕駛員行為分析,司機能夠獲得實時指導(合適加速、減速等),以優化燃料費用並降低維護成本,貨車公司省了15%的燃油費。在一個航空案例中,航空公司基於AI預測交通擁堵和天氣相關問題,避免了昂貴的取消費用。對於每天航線近十萬的公司而言,哪怕減少1%的取消飛行,也意味著很大的不同。

客戶管理

AI正在成為客戶服務管理和個性化市場營銷的重要工具。

呼叫中心將AI用於語音識別(不僅是語言內容,甚至是情緒語調)和呼叫路徑規劃,可以更有效的為客戶提供更為無縫的體驗;在銷售領域(如亞馬遜和Netflix),AI也成功的用於個性化的“下一個”產品推薦,大幅提高了銷售轉化率;在保險領域,汽車保險保費可以根據駕駛數據(驅動模式和距離)進行調整;對於旅遊公司,全方位的客戶視圖(額外的酒店、航班服務)將幫助增加10%到15%的收入,相當於總營收的7%到12%,價值是傳統分析的兩倍以上;在零售業,SKU性能數據能被用於優化促銷策略。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各類分析技術在九項業務中的應用熱度

根據調研,69%的案例中AI分析技術完成了對傳統分析技術的性能優化,16%的“綠地”案例非AI不可。“綠地案例”主要存在於客戶服務等商業領域,如疾病診斷、改善護理等,對應的數據豐富(大量音頻、視頻、圖像和文本),還需要整合人類的反應。

此外,還有15%的案例是AI分析,或者說深度學習不適用的,比如藥品和醫療產品、電信等領域,一方面是受限於現有的技術和該領域不夠充足的結構化的數據量(據估計,一個監督學習算法要實現可接受的性能,每個類別需要至少5000個標記過的數據),另一方面受限於行業和監管問題。

除了使用深度學習提高分析性能之外,很多常見的消費產品,如Siri、Alexa和Cortana,甚至基於圖像處理的自動駕駛也在發展中。對於這些AI系統,數據採集和再培訓是必要的(需要至少每月更新一次,有時甚至是每天更新一次)。除了數據量和多樣性之外,訓練數據的刷新也很重要,特別是銷售、供應、管理和製造業領域。

麥肯錫AI前沿筆記:人工智能19個行業400+用例,萬億價值在何方?

▲對於大約三分之一的用例,AI分析模型需要頻繁更新(四分之三的情況需要每月更新一次,近四分之一的情況至少每週更新一次)


4前路的挑戰

儘管人工智能前途遠大,它依舊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限制。

從數據的角度出發,可以把困難歸納為五點:訓練數據的標記常常需要人工手動,難以獲取足夠大且全面的訓練數據集(特別影響醫療用例),模型透明度有待提高(直接影響汽車、醫療認證等領域的應用),學習缺乏可概括性(難以從一個應用遷移到另一個相似的應用),數據和算法中存在偏差的風險(更社會化的問題)。

此外,人工智能還存在惡意使用的問題,包括更為複雜的黑客攻擊和高度個性化的政治虛假信息運動、欺騙性的視頻等一些列安全威脅。

考慮到數據的關鍵性,對於企業和組織來說,制定數字戰略,建立數據中心(或者更普適的,選擇雲供應商),爭奪高級人才,思考獲取和生成數據的方式,至關重要。技術方面,組織必須開發出健壯的數據維護和治理流程,並實現軟件現代化(如Agile和DevOps),並確保AI分析被實例化,克服“最後一英里”(組織挑戰)。

AI作為當下信息技術革新的主要動力之一,指向了龐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正在將各個參與者,包括(技術)革新者、公司和政策制定者等,凝聚起來,從而營造充滿活力產業環境,確保更為安全、有效的經濟和社會福利。現有案例足夠說明,AI技術的引進,不僅將深化傳統技術價值,更將拓展新的產品和業務形態。對於企業而言,相關數字戰略的制定,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