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關注“藝術維C”,置頂加星標

更不容易錯過每期更新喲!


國慶那段時間,我做了一個眼睛激光手術,整整七天沒看手機,突然收到小香蕉電話,姐姐Bansky到底是誰啊?維C讀者群的討論都炸開了,都在研究這個自毀的畫家~

現在眼睛稍微好起來了,今天我們聊聊,這個至今不露臉的藝術家的傳奇藝術生涯。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Bansky ,《Girl with Balloon(氣球女孩)》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事件回顧:拍賣史上第一件自毀畫作

10月5日,發生了一件震驚藝術界的事。

英國著名塗鴉大師班克斯的作品《Girl with Balloon(氣球女孩)》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04萬英鎊(1000萬)拍出。

拍賣會一向都是莊嚴而閃耀的,況且蘇富比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頂尖拍賣會,來的都是全球頂級藏家。但就在落槌的那一刻,藝術家遠程遙控畫作裡面隱藏的碎紙機,價值千萬的經典畫作一秒間被絞碎。

突如其來的惡搞,藏家們都驚呆了!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這是歷史上第一件拍賣後,在現場立即被毀掉的作品。

幾天後,班克斯在社交網絡上發佈視頻,表示自己在幾年前就在畫中安裝了粉碎機以防止將來被拍賣。視頻裡的他笑成了花。

同時引用了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一句話:“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 creative(毀滅的衝動也是一種創造慾望。)”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這其實是由 班克斯 一手策劃的「惡作劇」,為的就是挑戰現在的藝術商業制度,表達自己對於

作品遭拍賣的不滿

自古以來玩噱頭的天才並不少,100年前馬塞爾·杜尚把把一個從商店買來的男用小便池美名其名《泉》,匿名送到美術館做展覽,還質疑:什麼是藝術?這種把日常物件(“現成品”)引入了傳統的藝術的行為,引起了媒體與業界巨大爭議,爭議意味著流量,這位玩噱頭的天才最後記入了美術史冊。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杜尚《泉》


同樣地,100年後Bansky“毀作事件”迅速佔領了國際各大媒體的版面,在中國也毫無意外地引起巨大的網絡熱議。

有的人無法理解,覺得毫無價值,甚至覺得他在炒作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有的人關心作品的價錢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有的欣賞這個行為的藝術性。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有的人讚揚他對藝術商業化的批判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要想更深入地瞭解這件事,首先要了解班克斯其人。

班克斯究竟是誰?為什麼他會做出這樣離經叛道的行為?

很可惜,至今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2010年,班克斯被《時代週刊》(Time)評為當年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然後他提交了一張這樣的照片: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時代》週刊封面上的班克斯)1974年出生於英國布里斯托(也就44歲並不老),英國街頭藝術家,被譽為是當今世界上最有才氣的街頭藝術家之一。

在他導演的一部關於街頭塗鴉藝術的紀錄片《從禮品店出門》(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中他也出鏡了,和他往常留給大眾的印象一樣神秘。此片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街頭藝術災難片”,值得一提的是,它獲得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讓乏味的街道變得有趣生動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14歲被學校開除後,他就開始穿梭在英國的大街小巷進行塗鴉創作,後來出現在全世界的街頭巷尾。對他的

爭議從來沒有斷過。

有的人將他視為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氣球女孩》曾榮獲“英國人最愛藝術品”第一名。倫敦著名的街頭藝術聖地Banksy Tunnel就是以他命名的。

他有許多作品充分運用了環境,因地制宜,同時保留著幽默和童趣,讓乏味的街道變得有趣生動。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紅色氣球常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現,代表著愛和希望)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害怕老鼠的女孩)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騎著動物的小孩子)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戴粉色面具的大猩猩》,班克斯的早期作品,在他的家鄉布里斯托)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洗洗斑馬身上的黑條紋)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班克斯有很多作品都出現了老鼠)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永遠在門外等著的男人)


也有人對他不屑一顧,甚至對他恨得牙癢癢,想抓捕到這位總是消失在街頭的“肇事者”。Robert Davis,市政規劃委員會的主席曾對《泰晤士報》(The Times)說:“如果我們容忍這些,那我們也可以說任何一個拿著噴繪器的小孩都能創作藝術。”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放物:把作品偷偷混跡到各種名畫展


絞碎自己的作品,不是他僅有的一次“惡作劇”。

在藝術界有個詞彙叫放物,這個詞是一個很帶感的行為,從字面上解釋:在老事物不被注意的情況下替換成新的東西,有點狸貓換太子的意思。

Bansky的一大愛好就是放物,“惡搞”世界名畫甚至把自己的作品偷偷混跡到各種名畫展中去。他宣稱:“藝術圈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話。”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被改編的法國19世紀畫家米勒的著名作品《拾穗者》)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枯萎的梵高的《向日葵》)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這幅戴著笑臉面具的蒙娜麗莎在2004年被偷偷放進了法國巴黎羅浮宮)

下面這幅特別有意思,Bansky把古人手中的石器替換成手推購物車,渾然天成,。隨後,他把這塊石頭偷偷放進大英博物館,當作真壁畫“展出”了三天,過程中無人發現有異樣。

藝術與行為藝術,嚴肅與打破嚴肅。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2005年這塊畫著火柴人推購物車的石頭被放進了倫敦大英博物館,好幾天後才被發現)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改編後反映人與自然矛盾的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日本橋》)

這樣樂於挑戰正統藝術的班克斯,卻似乎慢慢被藝術圈所接受


2007年,他的一幅作品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57.5萬美元拍出。但班克斯自己卻並不認可這件事情,第二天他就在個人社交網站上貼出一幅畫,上面寫著“我不敢相信你們這些傻瓜居然真的買了這垃圾”(I can't believe you morons actually buy this shit)。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除了批判藝術圈,他還有很多塗鴉作品諷刺了戰爭題材、資本主義和各種社會現象

這是Bansky的代表作之一,叫:Wall and Piece (牆壁和碎片),其實聰明的C一定發現它是War and Peace (戰爭與和平)的諧音,這代表了藝術家的反戰態度。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反映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和交往關係的冷漠)

他的許多作品還以反戰為題材,處處體現著人文主義關懷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廢墟上絕望的女孩)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抱著武器的女孩)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示威者手中的燃燒彈變成了鮮花)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被槍口瞄準的和平鴿)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一個被公共監控系統監視的國家)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諷刺媒體為了新聞不惜毀滅和破壞)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批判使用童工)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以色列在巴以邊境上修了長達700公里的隔離牆,將巴基斯坦隔離封閉起來。班克斯冒著很大風險在這面高牆上留下了他的嘲諷。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隔離牆被“剪”開了)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一條可以翻越牆的高梯)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一個可以看到對面的大洞)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飛越隔離牆)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梁文道:他以破壞為創作更值錢了

這場“惡作劇”也帶來了另外的爭論

梁文道在談論班克斯的“顛覆”時曾提出這個矛盾:“這幅畫被破壞之後,反而可以當成是班克斯對原來畫作的二度創作。而‘以破壞為創作’,被毀掉的作品反而更值錢了”。

國內外對這此事“炒作”的質疑聲也一直不斷。一方面,蘇富比拍賣行承認這幅已經碎掉的畫作很有可能變得更加值錢。人們對此的懷疑似乎無可厚非。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氣球女孩》已改名《愛在箱子裡》(Love is in the bin)被蘇富比拍賣行向公眾展出)

另一方面,早在2006年,就有“班克斯效應”(The Banksy effect)這一詞的出現。

當時班克斯的作品都以遠遠高於估價的天價被拍賣出,例如2007年《轟炸英格蘭中部》(Bombing middle England)在蘇富比拍賣行超過了102,000英鎊,創造了當時班克斯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同時,在班克斯成功之後,其他街頭藝術家的利益也有所增長。

當一件用於“挑戰藝術機構,挑戰藝術建制,挑戰畫廊藝術館,挑戰背後拿些人的價值觀,以及他們的審美判斷、他們對藝術品的看法”的作品,最終被“藝術館接納,被寫進藝術品”,那麼我們能否說“這件作品其實早就失去了它的顛覆性,已經成為藝術建制機器的一部分了呢?”

班克斯本身想要挑戰藝術的商業化,希望藝術超脫功利,卻似乎逃不出這個矛盾:他的“挑戰”反而讓他的作品升值了,甚至逐漸被藝術圈接納。藏家也會隨著藝術家成名而名利雙收。

很多人誤以為藝術與金錢是對立的,但某種程度上,它們是捆綁的雙胞胎關係。比如前幾天推送的GUCCI的起死回生之路(戳藍字可讀),成功商業背後離不開藝術的巨大爭議。而熱議的吃瓜群眾,則默默地貢獻了金錢與時間。

這就是藝術圈的名利場。

但不管怎樣,這場震驚藝術圈“惡作劇”似乎只有班克斯適合,換個其他人就有那麼些不倫不類。

今日維C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一面是破壞,一面是破壞背後的名利

名利場|Bansky價值千萬的畫作一秒間被絞碎,壞畫背後誰獲益?


排版:糖



- END -

更多精彩文章,掃一掃關注藝術維C


陳曉勤C小姐,藝術維C創始人,策展人。8年前在美術學院畢業後,跨界到新聞行業當起記者,被稱為“行走的藝術地圖”。著有《宋家客廳:從錢鍾書到張愛玲》(合著),被媒體評為“中國十大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