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英語8分到當選國際世界語院士,看他的逆襲之路有多傳奇

從工業自動化專業本科生,到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生,再到語言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自學世界語,他成為了新一屆的國際世界語院士,他就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1979級校友劉海濤教授,本期推送,讓我們走進他的故事。

從高考英語8分到當選國際世界語院士,看他的逆襲之路有多傳奇

從8分英語到掌握多門語言

1979年,劉海濤考入了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習自動化專業。那是一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自動化"專業是當年最紅火的專業。進入大學後,他發現會外語的同學更受人矚目,於是感覺應該儘快趕上。但這對於一個英語入學成績只有8分(百分制)的人來說,雄心易樹,壯志難酬。

他開始苦學外語,受學習條件所限和急於求成,他的學習重點是外語的閱讀能力。嚴格執行自己制定的目標幾個月後,他的外語水平直線上升,大二下下學期,他已經可以通過閱讀國外的專業教材來學習他的專業知識。這種明顯的進步提高了他的自信心,也促使他開始琢磨是否也可以學點別的語言,首先進入視野的是德語,然後是法語和俄語。

1981年底,除英語外,他已經具備了三、四種外語的基本知識,其中有些己經可以閱讀文學作品和專業資料。他開始思索這樣的問題:一是世上的語言太多,一個人是沒辦法學完的,有沒有這樣一種語言,學會它就可以走遍天下;二是能不能發明一種裝置自動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這樣他們也就不用費勁去學什麼外語了。

對第一個問題思考的結果是他找到了世界語,對第二個問題的興趣使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機器翻譯。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問題會伴他一生,成了他終身研究的目標,即:國際語語言學和計算語言學。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和探索,也使他從語言學習者變成了語言學研究者。

為了更進步研究國際語問題,後來他又學了Ido、 Interlingua、Glosa等半計劃語言。至此,他已經從最初英語只考8分的大學生蛻變成為掌握多門語言的研究學者。

6本書籍,開啟世界語之門

劉海濤最早對世界語結構的理解,源於1981年《外國語》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他至今還保留著從這篇文章中摘錄出來的兩頁資料。他的第一本世界語書是《柴門霍夫演講集》(漢世對照版)。在1982年的下半年,他有了《世界語新詞典》,並訂閱了《中國報道》雜誌。這一年,他甚至在西安外文書店買到了

"Plena Ilustrita Vortaro de Esperanto",7.8 元的定價,相當於當時他半個月的生活費,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直到今天,他仍然認為這是他最成功的一筆投資。

1983年大學畢業後,他去了青海的一家新建大型企業,從事計算機應用工作。期間,和世界語的聯繫主要是《世界》《中國報道》兩本雜誌。1987《世界》(8-10期)上刊載了周流溪先生關於國際語和國際語學的文章。這篇文章不但給出了國際語學的定義,而且在國內首次系統介紹了當時的國際語學研究情況和世界語學的成果。這篇文章使他對世界語以及國際語的理論研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此同時,他認識的一位波蘭筆友,給他寄來了一本波蘭語的"第一書",為了讀懂前言部分,他從省圖書館借了一本波世詞典,硬是把這一重要的世界語經典讀了個大概。於是,帶著周流溪先生的文章加上這本他讀的一知半解的"第一書",他踏上了艱難的國際語語言學研究之路,開始了沒有盡頭的學術之旅。

從高考英語8分到當選國際世界語院士,看他的逆襲之路有多傳奇

4個領域研究,成為新一屆國際世界語院士

1988年上半年,劉海濤學術生活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出現了,他就是德國學者Detlev Blanke博士,他給劉海濤寄來了今天己成為經典的《國際計劃語言》 (Internationale Plansprachen)等書籍。這標誌著他的國際語之旅真正啟航了,同時也意味著他在國際語學研究上有了一位站在學術前沿的學者作為導師。

1988年,劉海濤與荷蘭的BSO公司建立了聯繫,BS0公司當時正在進行一個用世界語作為機器翻譯的媒介語的大型項目。這種通過世界語進行的聯繫不但豐富了他的計算語言學知識,而且也將他引到另一個有趣的研究領域---依存語法。後來,劉海濤也選取依存語法作為他的博士學位論文的論題。

隨後,他在國際語學、計算語言學、依存語法和語言規劃四個領域有很高的成就。作為國內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領域的國際化巨大貢獻者,他的相關研究多年來一直處於國際前沿。他先後在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語言學相關文章150餘篇。其中40多篇被SSCI、A&HC、SCI收錄。他也連續兩年(2014、2015)被愛思唯爾評選為"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社會科學領域),這說明中國語言學研究也可以登堂入室,走向世界。

2016年,劉海濤成為新一屆國際世界語院士。此外,他也是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Language Problems & Language Planning、Glottometrics、Glottotheory等多種國際語言學相關學術刊物的編委會成員,這充分表明他在語言學有關領域的研究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認可。

"對於我而言,世界語不僅僅是一種人造物,它是一種活生生的人類語言,它不但是我的一種研究對象,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種交流工具。沒錯,它是一種語言,一種值得我們從各個角度去研究的語言。任何以語言研究為職業的人,沒有理由忽略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語言學試驗。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人類世界的一個奇蹟。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認識到它的價值,使用它,研究它,快快加入人類的'希望旅',你會發現實現了你的希望也就是實現了整個人類的希望。"他在《我的世界語研究之路》這樣說道。

從高考英語8分到當選國際世界語院士,看他的逆襲之路有多傳奇

延伸閱讀:

劉海濤,男,1962年7月生於山西,現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9211學科領航講座教授,博導,浙江大學文科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浙大外語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1983年畢業於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工企自動化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學位。1983-2002年在青海鋁業公司工作,歷任車間主任、處長、公司副總工程師。2002-2010年在中國傳媒大學工作,先後任應用語言學系教授、博導,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所長。2010年9月,調入浙江大學。2016年2月,當選國際世界語學院院士。

劉海濤教授先後主持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首席專家,獲得過多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人文社會科學)及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擔任多種國際語言學相關學術刊物的編委會成員。已在數十種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語言學相關文章150餘篇,約三分之一被Web of Science收錄,是近年來被SSCI、 A&HCI、SCI收錄論文最多的中國大陸語言學家之一,有兩篇文章入選2015年ESI高被引論文。入選愛思唯爾2014、2015"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社會科學領域)。近年來,他主要在計量語言學、依存語法、語言複雜網絡、語言與認知等領域研究,成為多種國際語言學學術刊物的編委會成員以及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也是國際上最早採用句法標註語料庫與複雜網絡研究人類語言的學者之一,相關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具有較高的國際影響力與知名度。

關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招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360個人圖書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董校友總會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