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手指一條“神祕風水線”,陝西軒轅黃帝陵竟成驚世之作

春節臨近,意味著許多身在異鄉的奮鬥者即將踏上歸途,但選擇寒假出行,也不失為一種老少皆宜、清新脫俗的過節方式。與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相匹配的,或許就是最古老的文化景點,

陝西橋山軒轅黃帝陵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自然成為中外遊客蜂擁而至的文化地標。

老教授手指一條“神秘風水線”,陝西軒轅黃帝陵竟成驚世之作

黃帝,被尊稱為華夏始祖。《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這是黃帝陵在史書上的最早記載。然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黃帝陵卻並非其原始模樣,儘管祭祖敬宗、修繕管理的習俗歷來有之,但數千年風雨侵襲,陵區外觀也難逃歲月魔爪,尤其在上世紀90年代,陵區水土流失嚴重,建築雜亂無章,沮水低咽,古柏失色……後來,由於一條神秘"風水線"的發現,使這一千古聖地能以莊嚴古樸的全新形象重現神州大地。而這條"風水線"的發現者,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一個專家教授團隊。

老教授手指一條“神秘風水線”,陝西軒轅黃帝陵竟成驚世之作

擺在規劃設計人員面前的難題

1990年4月,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懷在看到黃帝陵的現狀與其歷史地位極不相稱後,曾痛心發問:"我們能建設一個新中國,為什麼不能把祖先的遺產聖地保護好?"由此,修復陵區的重任被提上日程。5月,陝西省成立修復黃帝陵專門機構,拉開了史上最大規模、最高規格修復皇帝陵的序幕。

在這場具有深遠意義的組織活動中,身為新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本科學制的建築類高等學府,我國著名的土木、建築"老八校"之一,坐落於古城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自然義不容辭擔負起重要使命。學校成立了整修黃帝陵規劃設計小組,時任校長何保康親自掛帥,時任校黨委書記李峰蔭全面負責後勤,建築學院打前陣,專家教授兵分兩路,一路翻閱文獻資料,構畫藍圖;一路深入橋山,考察踏勘。

新的整修規劃目的是烘托出黃帝陵受日月之光華、養浩然之正氣的宏大效果,從周圍的山川河流,到中心的廟宇陵冢,

擺在設計人員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便是如何將陵區一帶山、水、景、觀有機協調成一個整體。

老教授手指一條“神秘風水線”,陝西軒轅黃帝陵竟成驚世之作

建大老教授發現神秘"風水線"

為解決這個難題,規劃設計人員連續十多天奔赴在烈日酷暑中,對橋山周圍50平方公里內主要景點、關鍵地段進行了一次次踏勘測量。直到1990年8月,修復規劃工作終於傳來了好消息。

這天,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的張縉學、趙立瀛幾位老教授在橋山之南的印臺山盤桓觀測,見北向橋山之巔莽莽蒼蒼的林海中,橋山巔峰之下,海拔994米處的黃帝陵冢,猶如一把座椅,背靠海拔1021米的橋山主峰,左牽東灣"青龍",右攜西灣"白虎",沮水東、南、西三面環繞,面迎平展若幾的印臺山,這一幅宏大的畫面,與山腳下的廟區建築群串聯,形成一條橋山陵區、廟區、沮水、印臺山既有機聯繫,又若隱若現的黃帝陵軸線。

老教授手指一條“神秘風水線”,陝西軒轅黃帝陵竟成驚世之作

外人雖不解其中奧秘,但在場的幾位老教授皆驚喜不已——這條軸線,在學術上被稱為"風水線",它完全符合我國古代風水學中關於陵墓建築的要求。而抓住了黃帝陵的"風水線",就等於發現了黃帝陵修復的靈魂與綱領。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驚世傑作"

之後,專家教授對黃帝陵修復規劃很快達成共識:以"風水線"為中軸線,在橋山到印臺山之間的平原中重現當年的軒轅湖,恢復歷史上橋山八景中的"橋山夜月",在湖中架一座軒轅橋;在橋山陵冢至印臺山的軸線上建一座功德壇,此壇東臨廟區,西望縣城,南對印臺山,北接神道;廟區採用一進三院的方案,從廟側直接上陵,從功德壇修神道,直達陵冢。

老教授手指一條“神秘風水線”,陝西軒轅黃帝陵竟成驚世之作

西安建大張縉學、趙立瀛、呂仁義等教授為代表的規劃組曾帶著軒轅黃帝陵修復規劃沙盤登上人民大會堂,修復方案得到了眾多中央領導、專家學者的由衷讚歎,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懷更稱讚其為"華夏兒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驚世傑作"。1992年8月,黃帝陵一期修復規劃正式批准通過。1993年7月,陝西省政府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審定批准,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規劃設計組編制的《整修黃帝陵規劃設計大綱》將作為黃帝陵整修和保護建築的指導性文件。

老教授手指一條“神秘風水線”,陝西軒轅黃帝陵竟成驚世之作

如今的黃帝陵一帶山如波濤,古柏森森,廟宇古樸,陵冢沉靜,已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並被冠以"天下第一陵"、"中華第一陵"等名號。這裡每年都會迎來成千上萬中外遊客,將華夏民族的文化風采傳播到世界各地。

關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招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漫遊中國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