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就在腳下

幸福之路,就在腳下

我們每個人希望獲得幸福,而幸福卻又如此神秘。

就像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人們對“幸福”的看法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即使是最聰明的哲學家,對於幸福的定義也各不相同。叔本華說:“現實的世界中,不管能舉出多少理由來證明我們過得如何幸福,如何的愉快,但事實上,我們只是在重力的影響下活動而已,戰勝了它,才有幸福可言。”波普說:“真正的幸福絕不定居於一處。探尋無處,卻到處存在;金錢無法購買,卻隨時可得。”羅曼·羅蘭說:“幸福是靈魂的一種香味,是一顆歌唱的心的和聲。而靈魂的最美的音樂是慈悲。”福樓拜說:“幸福是一個債主,借你一刻鐘的歡悅,叫你付上一船的不幸。

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處境下,對幸福的理解都有所變化,更何況,世界上沒有經歷與想法完全相同的人,這就讓幸福更加神秘,更加遙不可攀。

目前佔主流的觀點似乎是:越成功,越幸福。

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我們見過太多功成名就之後的傷感,有人英年早逝,有人抑鬱自殺,有人苦苦追尋無法頓悟,選擇洗盡紅塵,皈依佛門,這就說明,成功和幸福不能劃等號。

那麼,到底什麼是幸福,我們又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呢?在探尋幸福的路上,加拿大著名作家尼爾·帕斯里查寫了一本鉅作——《重塑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這本書結合實際生活,詳細地介紹了塑造幸福自我的方法,而我從這些方法中,所得到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幸福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近幾年,關於婚姻、情感等方面的幸福課題火了。很多學費動輒成千上萬的講座和課程,有很多人積極報名去學習。其實,最廉價,也是最有用的知識,往往在書本里,我們讀書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塑造、自我提高的過程。通過讀書,自己所獲得的領悟與感受,遠遠高於別人通過課程教會我們的。

《重塑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是一本具有辯證性的書,這種辯證性也正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當我們討論問題的時候,常常說到思維方式,一個人最難改變的就是思維方式,因為它是大腦裡相對固化的模式。而在這本書的一開始,就拋出了一個打破慣常思維的話題:

關於幸福與成功,人們的一般邏輯是:工作出色→巨大成功→幸福。在這種模式指引下,人們需要不斷地完成不同的目標,永無止境。但尼爾卻提出了另外一種模式,那就是:幸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這樣一個簡單地調換邏輯的順序,卻引起了思維的改變,從中滲透出作者的理念就是:幸福至上。

在這種辯證思維的指導下,這本書告訴我們九條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秘訣:

一、為了獲得幸福,你必須轉變思維與態度。正如美國哲學家威廉姆·詹姆斯所說,人類歷史上最有價值的發現,莫過於人類可以通過態度的轉變而徹底改變生活。

二、不為批評所動。這似乎與我們平時倡導的“虛心使人進步”貌似不太吻合,但這也是我喜歡的地方,我總喜歡一些不一樣的觀點,而且這些觀點也是有理論依據的,我們只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我們需要的。

三、甩掉難熬日子裡的壞心情。這一項,只從字面我們都能理解,只是書中又介紹一些具體的方法。

四、完全錯誤的夢想。不必執著於真的到不了的地方,從眼前腳踏實地,做自己的事情,找到自己的長板。

五、如何才能賺的比哈佛MBA還多。在這裡尼爾主要強調的是單位薪水,也就是說有的人拿的多可是乾的時間長,這樣享受天倫之樂與自己娛樂的時間就短了。不能追求表面的金錢,提到單位時間內的收益。

六、如何擺脫繁忙的生活。這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我們要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人民日報曾推出一種生活模式:極簡生活,我非常喜歡這種模式。極簡生活即最大限度地簡化自己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繁文縟節,提高效率,放鬆自己,提高幸福指數。

七、如何將最大的恐懼轉化為最大的動力。這又涉及到做、想做和會做之間循環的邏輯關係,沒有起點亦沒有終點,只管去做。

八、輕鬆掌控最為重要的人際關係。現在社交工具太多,我認識一個全職媽媽,每天就忙於各種社交圈子,回覆吧,評論啊,發帖啊,不亦樂乎。如果自己樂在其中倒也是件好事,問題是總覺得帶不了孩子,這樣一來與家長在一起的時間也很短了。茫茫人海,相識即是緣,只是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要有的放矢。

九、千萬不要採納任何建議。因為很多建議都是自相矛盾的。對於這裡,最有意思的是我們的常言道。例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vs好東西總是給願意等的人;言語勝於刀劍vs事實勝於雄辯;兔子不吃窩邊草vs近水樓臺先得月等等。

從這九條秘訣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與我們慣常的思維不一樣的辯證性思考的結果,其實,如果我們能獲得這種辯證性思考的能力,遠遠比書中這九條方法更重要。

追求幸福的路上,我們不必拘泥於固定的方法,只要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就會讓我們的心胸更開闊。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要我們的思維方式真正改變,能夠會更好地思考自己的認識,那麼,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們自然能作出更理性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