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天明精神 再创西影辉煌 何志铭


弘扬天明精神 再创西影辉煌 何志铭


西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挟改革开放之风,大放异彩,成为陕西的一张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西影创造了“西部电影”这个关键词。中国电影人“第四代”、“第五代”联手创造了“西影神话”。西影的影片代表了中国电影新锐的先锋力量,以强烈的中国民族特征,得到世界的认可,其影响之大,贡献之巨,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八十年代,西影,中国西部举旗人就是吴天明。

吴天明精神的核心价值,就是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创新。具有着鲜明的先进文化与伟大的创造价值,同时具有思想认识价值与哲学启示价值。

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曾说过:那些拒绝从历史中学习的人,注定要重复它的悲剧。

笔者经历并参与中国西部电影的崛起和西影人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酸甜苦辣,劳动创造以及收获的喜悦,成功以及自豪。

西影过去因地域关系也拍过些西部电影,但是没有鲜明的追求,没形成集约式奋起的阵势与理论。西影的崛起是思想的突破,是改革开放、八面来风的成果,扬起了艺术创新的征帆;是艺术集结力的暴发,带着对十年动乱的嫉恶如仇登上中国影坛,是以吴天明为首的西影人,对西影电影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为什么人、彻底的大思索,并用杰出的行为回答了这个巨大的问号。

这就是以强烈的民族色彩差异化的地方特色的人文电影为主打,以一部分鲜明地娱乐性的涉及古今中外题材广泛地商业片为辅助,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整理。把吴天明的精神财富搞清楚,把家当理明白。


弘扬天明精神 再创西影辉煌 何志铭


试理一下:

一.真实电影追求。从电影《亲缘》挫折到《没有航标的河流》

成功的探索。

二.西部电影诞生。坚定确立了西影举什么旗、走什么

路、拍什么片?

三.大胆启用人才。用任新导演、配备新干部。不拘一格、任人

为贤。

四.鼓吹学习革命。智力开发,学习更新电影观念,分析国内外

电影动态,唯我所需、唯我所用。

五.理论强力支持。有文章,有刊物,形成大家众多的理论著

作系列。

六.依靠文学发力。联合陕西作家群与大西北文学,完成由文学

艺术转换为电影艺术过程。

七.发扬团队精神。打硬仗众人拾柴, 搞创作平等争论,各专

业群策群力。

八.追求哲学命题。电影主题的深化、揭示人类、人生、人文的

终极目标。大胆地探索与借鉴人类共同的智慧。

九.信息源流研究。瞭望市场、吸收信息、分析信息、消化信息、

指导创作。

十.宣传发行给力。宣传就是力量、发行产生回报。宣传产生影响力,回报增值再投资,追求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弘扬天明精神 再创西影辉煌 何志铭


吴天明是1983年3月28号任命为厂长的。84年3月5日提出了“苦干四年”的口号。三年后的西影(1987年)创造了众多的第一,获奖、影片、发行量经济效益居全国之首。

当前,我们面临的市场化为主的电影票房,怎么办?是一个时代问题,社会问题。必须正确地认识和破解,因为再伟大的人也不可能提着头发离开地面生存,所以,首先是时代创造了人,当然也是人创造了时代。时代是一个人、一个团体、成功发力的基础,基础好了正确地利用把握这个基础,这是成功的第一因素,当然,人本身也要付出极端地努力。于是,认识破解时代要求,适应电影市场诉求,先在经济效益上站稳脚跟,再图社会效益上引导风尚。

要以差异化,地方特色的人文电影为主,不能易帜,研究人文电影如何和电影市场对接,以身相许,高举西部电影的大旗,杀开一条血路,创造大西北电影的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放下包袱、放弃幻想、投身电影商海 ,学会游泳。强化人文电影的娱乐性、上座率、让人文电影步入高水平、高水准、吸引观众,创造第二个西影新时代。

江山代有才人出。西影步入了一个更具有现代色彩地新时期。历史的实践证明,做一个文化景区不难,如当年的秦王宫,最难得是电影的主业,每一步都是前所未有的硬仗,又是软实力。学习吴天明最主要的是大公无私,无私才能无畏。吴天明当年能乘风破浪,走过坎坷,过失有人原谅,成功有人鼓掌。

现在电影企业的经营,于过去发生很大的变化,策划、营销、管理的功能更加突出,我们相信没有萧条的电影市场,只有萧条的思想。而新的思想,思变!一个厂容厂貌的巨变,职工的工作生活幸福,电影艺术更上一层楼的新西影已经迈出了地平线。

我们如此地热爱电影,热爱西影,是因为艺术、艺术是永恒的。

2016.5.7

修改:2018.11.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