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赦:黃河岸邊白雲山下的奇特民俗,陝北榆林佳縣譚家坪規模最大


1、起經、巡壇、迎貢,譚家坪放赦開始了。陝北榆林的春節民俗豐富多彩,規模宏大,熱鬧非常。在這些西北地區較為盛行的民俗活動中,就有一種以大赦天下為緣由的傳統祈願活動:放赦。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沿門子、圈村。放赦是榆林市佳縣地區特有的一種民俗儀式,在正月裡的一天,人們會聚集在懸崖下面的村廟周圍,等待山上順繩而下的仙人給大家帶來歡愉和福佑。質樸的儀式,反映出這裡人們簡單樸素的信仰。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3、家家戶戶在神像經過家門的時候上香。對放社的起源已無從考究,有說法是很久以前黃河氾濫,瘟疫橫行,妖魔肆虐,黃河沿岸百姓苦不堪言,八仙和真武祖師爺在上天得知後,下凡殺死了妖魔,消除了瘟災,從此這裡便村泰民安,百姓為了感激八仙和真武祖師,便在每年正月放社祭謝。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4、每年都要重新紮好新的神像。也有說法是歷代皇帝每逢災年或喜事,便會大赦天下,顯示皇恩浩蕩,化解社會矛盾。從放社的《赦疏》內容來看,除“十惡”之外的所有罪行因此可得赦免,由此可見,放社含有“釋放”、“赦免”之意。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5、譚家坪村寺廟內景。南河底,位於遠近聞名的道教名山白雲山的腳下。南河底村的放赦,包涵了“燻壇”、“迎供”、“轉燈”、“放社”在內的一系列活動,一般從正月初、五六開始,前後持續三、四天時間,初八、九結束。組織放社,一般由若干個村子組成一個聯盟,每年一村輪流承辦,和南河底聯盟的共有三個村子,其他村子由於力量和條件不足,所以每年都由南河底村承辦。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6、譚家坪寺廟裡最古老的壁畫和神像。譚家坪村裡的人都認為白雲山上供奉的真武祖師是從他們這裡變化出去的。有趣的是在這個擁有道教信徒眾多的村裡,沒有道觀,卻有著一座歷史久遠的寺廟,供奉著佛家的釋迦牟尼。而放赦活動卻又是由寺廟裡的信徒、糾手們操辦的,放赦的眾神則又是道教中的八仙人物。令人驚歎的是,靠黃河岸邊的村尾聳立著一座由西班牙神父修建於1934年的西式教堂。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7、放赦的人員扛神像上山。譚家坪村有史可考至少有1500年的村史,始建於隋代。每年正月初七至初九,譚家坪就沉浸在一片祥和喜慶的氣氛之中,400多村民在會首的統一組織下,扭秧歌、沿門子、設經堂、起經、巡壇、迎貢、圈村、放赦、順星、行香、添油、上表、轉九曲等。而放赦才是譚家坪鬧正月活動的核心。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8、扛神像上山的人。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9、扛神像的人與古長城。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0、扛神像的老漢與身後的村莊。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1、山上放赦地點的神像。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2、做好放赦的各項準備。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3、放赦的繩子是特別製作的。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4、將神像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好。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5、會首給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尊神像背上包有吉祥符的包袱。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6、用繩子一一將神像串起來。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7、按程序跪拜。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8、跪拜神像。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9、燻醋。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0、一切準備停當,就要開始放赦了。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1、神像之一。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2、神像之二。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3、放赦開始,崖上崖下參與放赦的人多達30餘人,他們分工明晰,配合默契,以旗語、鳴炮為信號,互相呼應,通力協作。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4、崖下還有由本地有名的道士或僧侶設壇祭天,念赦書。一個個神像被放下,赦人們懸空而下,鞭炮炸響閃亮,艾草青煙漂浮,山下芸芸眾生人頭攢動,群首仰望,但見各路神仙身駕祥雲飄搖而至,場面蔚為壯觀。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5、崖下還有由本地有名的道士或僧侶設壇祭天,念赦書。一個個神像被放下,赦人們懸空而下,鞭炮炸響閃亮,艾草青煙漂浮,山下芸芸眾生人頭攢動,群首仰望,但見各路神仙身駕祥雲飄搖而至,場面蔚為壯觀。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6、就在放赦的山崖下,有著一處寬闊的平地,譚家坪的“轉九曲”活動就在那裡。村人布好了九曲黃河陣,361根高粱杆,其頂端擺放361個麻油燈。九曲轉畢,到幡底燒文,擺路燈,燒幡,獻祖。轉九曲的第二天,全村人經過集體祭天,問年成等儀式,整個放赦活動即告結束。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7、最後一個神像滑到山下,受到眾人哄搶背後包袱裡的吉祥符。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8、所有神像接回寺廟。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9、向所有觀眾、信眾撒糖果、花生等。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30、黃河邊的譚家坪在放赦之後,復歸平靜。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