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官放火:美國化學武器計劃之一角,就這也夠其它國家喝兩壺的

雖然對敘利亞“化武”問題義正言辭,但美國人在“化武”問題上說什麼也成不了“道德模範”,甚至連一個合格的國家都算不上,更遑論敘利亞問題的真正原由究竟是什麼了。

可從美國及西方因此對敘利亞大打出手的角度而言,“化武”確實是一個不被世界所接納的軍事邊緣領域,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西方為什麼“高高在上”的嘴臉卻能贏得眾多國家的喝彩,無論這些國家出於何種目的。

曾經,德國是世界最早研究與使用化武的國家,日本是以最卑鄙方式研發化武的國家,而美國則是全世界最大規模使用化武的國家——不但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瘋狂使用,還出售、慫恿伊拉克對伊朗使用。可見,美國實在不是什麼好餅。

那麼,美國已經被坐實的化武都有什麼?本次,“歷史脈動”將以一個專輯的方式,向大家揭開這個不光彩的角落。

州官放火:美國化學武器計劃之一角,就這也夠其它國家喝兩壺的

核子、化學、生物武器,屢禁不止,因為有人甘之若霖、有人居心叵測

美國的化學武器計劃,主要分為研究、使用與處置3方面:

1、研究。研究是化武的先導時期,這個階段決定後續的所有一切。目前已經被證實或美國已經承認的化武研究計劃有:

“MK-娜奧米”行動(Project MKNaomi):1952年5月-1970年,美國中情局技術服務室與陸軍化學部隊特種行動師合作研究具有高效能殺傷力的生物化學武器計劃,供中情局人員在從事暗殺和其他特殊行動時應用。“MK-娜奧米”工程的研究工作一直持續到1970年才終止,那是因為1969年8月25日,尼克松總統下令禁止使用任何能殺生致殘的化學武器,並銷燬現存的生物武器;

“高帽”行動(Operation Top Hat):1953年,由美國陸軍化學兵團進行的“當地野外演習”。演習涉及使用化學兵團人員測試生物和化學戰去汙方法,參演人員故意暴露於這些汙染物,以便測試去汙;

“白羊”行動(Operation White sheep):1954年-1973年間,美國馬里蘭州的特里克堡,士兵自願去承受生化武器的測試用導致疾病的藥物;

“紫膠”行動(Operation Large Area Coverage,“大面積覆蓋”,縮寫:LAC):1957年和1958年,美國陸軍化學公司的一項行動,它在美國大部分地區分散了微觀硫化鎘鋅顆粒,目的是確定生物或化學試劑的分散度和地理範圍。

“112”行動(Project 112):1962年至1973年,美國國防部進行的生物和化學武器試驗項目;

“鰳魚”計劃(Project Shad,“Shipboard Hazard and Defense”的縮寫,本意是“船上危險和防禦”):“112”行動的一部分,20世紀60年代進行。“鰳魚”計劃包括旨在識別美國軍艦對化學劑或生物戰劑攻擊的脆弱性的測試,並制定應對此類攻擊的程序,同時保持戰爭能力。

另外,還有以下資料不完備的行動計劃:

“穿山甲”計劃:時間不詳,美國中央情報局對各國生化武器研究機構、組織、人員、資源評估的研究行動;

“天雷”計劃:時間不詳,美國中央情報局,對生物武器、生化武器研究、製造評估行動計劃;

“尋煙”行動(Seek Smoke):時間不詳,美國用激光探測化學武器及細菌武器的空中噴灑攻擊技術開發項目。等等。

州官放火:美國化學武器計劃之一角,就這也夠其它國家喝兩壺的

美國化武資料中的“斯莫基熊”卡通形象

2、行動。這個階段是化武的實際使用階段,礙於道德約束及面子,一般美國是不會主動承認的,但仍然有已經被實錘的行動。尤其是在越南戰爭中,太多的轟炸行動都包含了化學武器——當然也有生物武器,這需要明確區分開。比如“轟雷”行動、

“牧場手”行動(Operation Ranch Hand):1962年至1971年,越南戰爭期間的美國軍事行動,主要受到英國在20世紀50年代馬來亞緊急狀態期間使用2、4、5-T和2、4-D(橙劑)的啟發,這是戰爭期間整體除草戰計劃的一部分,名為“尾塵”行動(Operation Trail Dust)。關於本行動,請點擊 。

州官放火:美國化學武器計劃之一角,就這也夠其它國家喝兩壺的

美國越戰期間的化武進攻地點,紅色為“反作物4”,綠色為“落葉劑”

3、處置。這是可存在、可不存在的階段,取決於外界壓力與武器保存的技術極限。雖然處理是以銷燬為主,但美國人基於以下考慮:

掩蓋極不負責任的處理手段;

避免被其它國家或組織獲取;

杜絕銷燬行動被外界所知從而暴露更多化武信息;

等等原因,通常行動也是保密甚至是機密的密級。

州官放火:美國化學武器計劃之一角,就這也夠其它國家喝兩壺的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Operation Davy Jones' Locker):1946年至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海上傾倒被俘的德國化學武器,“歷史脈動 ”剛發佈,可以點擊鏈接

“天竺葵”行動(Operation Geranium):1948年,美國陸軍向佛羅里達海岸外的海洋傾倒了3000多噸路易氏劑化學劑;

“追尋”行動(Operation Chase):1964年5月至1970年代初期,美國國防部在海上處置不需要的彈藥的計劃;

“紅帽”行動(Operation Red Hat):1971年,美國的一次軍事行動,涉及從日本沖繩到北太平洋約翰斯頓環礁的化學戰彈藥的運動;

“步行者總店”行動(Operation Pacer HO):1977年,在約翰遜環礁銷燬剩餘化武庫存;

“鋼箱”行動(Operation Steel Box,也叫“黃金蟒蛇”行動,Operation Golden Python):1990年,美國-西德聯合行動,將10萬美國化學武器從德國運往約翰斯頓環礁。

州官放火:美國化學武器計劃之一角,就這也夠其它國家喝兩壺的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標識

“歷史脈動”必須指出,上述行動絕對是美國化學武器的冰山一角,甚至都不能勾畫出美國化學武器的最粗淺架構。並且,美國目前仍然庫存多少化武,也絕對是個世界之謎。未來,“歷史脈動”將根據資料整理情況,適時將這個陰暗角落逐步揭開。

上述未發佈的,“歷史脈動”也將逐一發布,敬請對此感興趣的及時關注本頭條號。


州官放火:美國化學武器計劃之一角,就這也夠其它國家喝兩壺的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