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為什麼不阻止取經呢?還不是老君他們道教人自己鬧的結果

看西遊記的人一定都會有個疑問,唐僧和孫悟空一夥為什麼能順利的去取經?作為道教的老大,玉帝不但不阻止,還多次幫助,按說取的是佛家的經書,佛教和道教本來就是有競爭的對手,這不是打開門讓狼進屋嗎?玉帝真的這麼傻?這背後又有什麼秘密?

玉帝為什麼不阻止取經呢?還不是老君他們道教人自己鬧的結果

這是確確實實發生了的事,是任何假設都無法改變的事實,這玉帝到底是怎麼想的呢?要分析問題就要找到根源,看清楚玉帝到底是什麼人。玉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是一切神靈的最高領袖,不單單是三界的管轄範圍,可以說上到天下至地,整個宇宙都是他的地盤。從西遊記原著我們可以看出,三清之一的老君是玉帝的手下,西天的如來也不例外,猴子不懂事在天庭撒野,玉帝就派上了這兩位大佬,老君協助天庭的人馬降服猴子,後來鬧大了,玉帝就宣如來過來幫忙,記住是宣不是請,這兩個字有很大的區別。這就是玉帝的身段,沒有跳出他的管轄範圍的東西存在的,至於西牛賀洲的須菩提,屬於隱士,還是在玉帝的地盤上,只不過沒什麼隱患,玉帝也就裝作不知道了。

玉帝為什麼不阻止取經呢?還不是老君他們道教人自己鬧的結果

這麼一說,代表道教的老君和代表佛教的如來都是歸玉帝管的,只是老君的道教設在了首都,和玉帝的辦事處在一塊,而佛教在西天,屬於分公司特別行政區,由如來代為管轄,日常事務玉帝不干涉,但也不代表就真正獨立了。不說玉帝,就是老君,如來也是要給面子的,對付青牛精玉帝不但沒制住,還額外贈送了金山。鎮元子的人參果樹被猴子推倒了,還不是佛家的觀音給醫活的?這種跨部門的事,沒有大領導默許,誰也不敢輕易嘗試的。同樣的情形在封神榜裡屢有發生,當時的昊天大帝也是默許的,佛教多次來挖人,道教的大佬不阻止,昊天大帝也沒表態,證明他是允許的。那麼多的道教好手被一句“與我佛有緣”就挖走了,這樣是玉帝在默許兩家的勢力平衡。

玉帝為什麼不阻止取經呢?還不是老君他們道教人自己鬧的結果

不錯,首先就是要平衡,相互制約,這才是玉帝的高明之處。唐僧還沒開始取經以前,天庭是很複雜的,尤其是道教這邊,讓玉帝感到隱藏的壓力。按說神仙是受制於玉帝的,他們的去留和發展是要經過玉帝來決斷的,可是有三個人試圖改變玉帝的核心這個常規。王母娘娘的蟠桃是幹啥的?老君的仙丹又是幹啥的?還有地仙之祖鎮元子的人參果又是幹啥的?雖然他們的東西最終要玉帝拿來給眾神仙們分享,但是誰都知道這好東西是哪來的,萬一他們有私心,暗地裡用這好東西來拉幫結派,對玉帝是非常不利的。為什麼要寫孫悟空一個不落的損壞了這三樣寶貝呢?猴子最愛吃的是什麼?玉帝偏偏把叫猴子來看管蟠桃園,是不是覺得蹊蹺?搗毀了老君的煉丹爐,推翻了鎮元子的人參果樹,玉帝並沒有大發雷霆,按說要修復,也是由道教來完成,可偏偏是安排的佛教的人來修繕的。

玉帝為什麼不阻止取經呢?還不是老君他們道教人自己鬧的結果

取經的事,玉帝早就知道,或許孫悟空這個角色就是玉帝安排的。玉帝能知前世來生,當然知道會出現孫悟空這個妖猴,鬧天庭不過是自導自演的一齣戲罷了,目的就是聯合佛教,讓猴子戴罪立功,掩人耳目的。這些事情,道教的大佬們也知道,但不敢阻攔,三清四御並沒有出來說話,要不然猴子早就掛了,哪輪得到佛祖來撿便宜?對於取經的事,玉帝也從來沒有任何表態,更沒有說明原因,反正就是糊里糊塗的進行著。老大沒有阻攔,道教的其他人也不敢幹涉,只是象徵性的派個寵物下去鬧一下,算是走過場。玉帝的目的就是要借用如來來制約道教,免得道教獨大,玉帝是掌管天上人間還有地府的,所以在人間也要制約到平衡的局面,孫悟空代表天上,唐僧就代表了人間,包括妖界,也需要佛教的東西來平衡。

玉帝為什麼不阻止取經呢?還不是老君他們道教人自己鬧的結果

除了取經,佛教的觀音不止一次的干預道教的事,這也是玉帝串通好的。而人間的皇帝也是這個想法,當時的皇帝李世民,雖然十分器重道教,但發現了問題,道教沒有對手壓制,很快就扶搖直上,這對朝廷的統治階級沒有好處,適當的引進佛教來平衡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十分明智的選擇。所以唐朝不喜歡佛教,但又不得不適當的扶持一下,好歹要作為利用的工具。作者當時的朝代也是這樣,明朝為什麼閹黨那麼猖狂?還不是為了壓制東林黨那夥人,而當不懂事的崇禎扳倒了魏忠賢,他的大難也就要臨頭了,如果閹黨沒有被除盡,明朝或許還有延續下去的機會,不至於被東林黨玩死。這種把戲老外也在玩,美國的上下兩院也不是對立的麼?還有執政黨和反對黨的同朝為官,相互監視,相互制衡,防止誰獨大專政後搞獨裁。

玉帝為什麼不阻止取經呢?還不是老君他們道教人自己鬧的結果

玉帝默許取經還和當時的明朝的社會現狀有關,朝廷引進了一些西方的先進技術,可是又想閉關自守,作者也是想通過唐僧取經來提醒朝廷,只有開放才能有效的發展。吳承恩是明朝晚期人,經歷了明朝的社會現狀,30歲開始寫西遊記,只寫了十幾回就中斷了,這中間他被朝廷委任為知縣,到後來被人誣告,丟了官,失意回家,才又接著寫西遊記。這部小說是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借神話故事來諷刺現狀的,皇帝任用閹黨來制約朝廷東林黨,搞得雞飛狗跳,而且佛教和道教也鬧的不可開交,朝廷在對待西方技術和學說上也不明朗。雖然經歷蒙元這段倒退的歲月,但有些技術還是領先世界的,可是有些方面明顯已經落後了,朝廷的政策是不排斥,也不固守自己的技術,讓中西結合,該引進的引進,該輸出的輸出,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現實也證明這是很對的政策,明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相當高的,農業和國防發展的很好,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手工業開始發展,可是這對地主貴族的利益有衝突,尤其是失去了閹黨的制衡,這些勢力猛增,以至於朝廷都出現危機,吳三桂這個小人就能無法無天,讓後金撿了便宜。

玉帝為什麼不阻止取經呢?還不是老君他們道教人自己鬧的結果

事實也證明,沒有平衡就會出現危機,任何時候都不能讓一股勢力達到頂峰,沒有對手他就會膨脹,想怎麼來就怎麼來,反而是非常不利的。吳承恩的這種擔憂在清朝得到驗證,清朝只寵幸八旗子弟,導致這幫精兵強將變成蛀蟲,慢慢的墮落,到後期就是一群吃喝嫖賭抽的敗類;關閉國門,不讓取經,以為自己就是無敵的存在,可是晚清是什麼水準?被人按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自認為無比強大的朝廷在西方世界看來就是紙老虎,不讓別人學你的,也不去學習別人的,註定要被打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要摸清對方的實力,然後採取還不是手段來預防,才能永保不敗之地。改革開放帶來的實惠大家都是身有體會的,也是一次西遊取經,玉帝是高瞻遠矚的,不阻止的做法非常明智,才會有佛道是一家的現實,更是出現了相輔相成的局面,天庭得以長久的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