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为什么不阻止取经呢?还不是老君他们道教人自己闹的结果

看西游记的人一定都会有个疑问,唐僧和孙悟空一伙为什么能顺利的去取经?作为道教的老大,玉帝不但不阻止,还多次帮助,按说取的是佛家的经书,佛教和道教本来就是有竞争的对手,这不是打开门让狼进屋吗?玉帝真的这么傻?这背后又有什么秘密?

玉帝为什么不阻止取经呢?还不是老君他们道教人自己闹的结果

这是确确实实发生了的事,是任何假设都无法改变的事实,这玉帝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要分析问题就要找到根源,看清楚玉帝到底是什么人。玉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是一切神灵的最高领袖,不单单是三界的管辖范围,可以说上到天下至地,整个宇宙都是他的地盘。从西游记原著我们可以看出,三清之一的老君是玉帝的手下,西天的如来也不例外,猴子不懂事在天庭撒野,玉帝就派上了这两位大佬,老君协助天庭的人马降服猴子,后来闹大了,玉帝就宣如来过来帮忙,记住是宣不是请,这两个字有很大的区别。这就是玉帝的身段,没有跳出他的管辖范围的东西存在的,至于西牛贺洲的须菩提,属于隐士,还是在玉帝的地盘上,只不过没什么隐患,玉帝也就装作不知道了。

玉帝为什么不阻止取经呢?还不是老君他们道教人自己闹的结果

这么一说,代表道教的老君和代表佛教的如来都是归玉帝管的,只是老君的道教设在了首都,和玉帝的办事处在一块,而佛教在西天,属于分公司特别行政区,由如来代为管辖,日常事务玉帝不干涉,但也不代表就真正独立了。不说玉帝,就是老君,如来也是要给面子的,对付青牛精玉帝不但没制住,还额外赠送了金山。镇元子的人参果树被猴子推倒了,还不是佛家的观音给医活的?这种跨部门的事,没有大领导默许,谁也不敢轻易尝试的。同样的情形在封神榜里屡有发生,当时的昊天大帝也是默许的,佛教多次来挖人,道教的大佬不阻止,昊天大帝也没表态,证明他是允许的。那么多的道教好手被一句“与我佛有缘”就挖走了,这样是玉帝在默许两家的势力平衡。

玉帝为什么不阻止取经呢?还不是老君他们道教人自己闹的结果

不错,首先就是要平衡,相互制约,这才是玉帝的高明之处。唐僧还没开始取经以前,天庭是很复杂的,尤其是道教这边,让玉帝感到隐藏的压力。按说神仙是受制于玉帝的,他们的去留和发展是要经过玉帝来决断的,可是有三个人试图改变玉帝的核心这个常规。王母娘娘的蟠桃是干啥的?老君的仙丹又是干啥的?还有地仙之祖镇元子的人参果又是干啥的?虽然他们的东西最终要玉帝拿来给众神仙们分享,但是谁都知道这好东西是哪来的,万一他们有私心,暗地里用这好东西来拉帮结派,对玉帝是非常不利的。为什么要写孙悟空一个不落的损坏了这三样宝贝呢?猴子最爱吃的是什么?玉帝偏偏把叫猴子来看管蟠桃园,是不是觉得蹊跷?捣毁了老君的炼丹炉,推翻了镇元子的人参果树,玉帝并没有大发雷霆,按说要修复,也是由道教来完成,可偏偏是安排的佛教的人来修缮的。

玉帝为什么不阻止取经呢?还不是老君他们道教人自己闹的结果

取经的事,玉帝早就知道,或许孙悟空这个角色就是玉帝安排的。玉帝能知前世来生,当然知道会出现孙悟空这个妖猴,闹天庭不过是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罢了,目的就是联合佛教,让猴子戴罪立功,掩人耳目的。这些事情,道教的大佬们也知道,但不敢阻拦,三清四御并没有出来说话,要不然猴子早就挂了,哪轮得到佛祖来捡便宜?对于取经的事,玉帝也从来没有任何表态,更没有说明原因,反正就是糊里糊涂的进行着。老大没有阻拦,道教的其他人也不敢干涉,只是象征性的派个宠物下去闹一下,算是走过场。玉帝的目的就是要借用如来来制约道教,免得道教独大,玉帝是掌管天上人间还有地府的,所以在人间也要制约到平衡的局面,孙悟空代表天上,唐僧就代表了人间,包括妖界,也需要佛教的东西来平衡。

玉帝为什么不阻止取经呢?还不是老君他们道教人自己闹的结果

除了取经,佛教的观音不止一次的干预道教的事,这也是玉帝串通好的。而人间的皇帝也是这个想法,当时的皇帝李世民,虽然十分器重道教,但发现了问题,道教没有对手压制,很快就扶摇直上,这对朝廷的统治阶级没有好处,适当的引进佛教来平衡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十分明智的选择。所以唐朝不喜欢佛教,但又不得不适当的扶持一下,好歹要作为利用的工具。作者当时的朝代也是这样,明朝为什么阉党那么猖狂?还不是为了压制东林党那伙人,而当不懂事的崇祯扳倒了魏忠贤,他的大难也就要临头了,如果阉党没有被除尽,明朝或许还有延续下去的机会,不至于被东林党玩死。这种把戏老外也在玩,美国的上下两院也不是对立的么?还有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同朝为官,相互监视,相互制衡,防止谁独大专政后搞独裁。

玉帝为什么不阻止取经呢?还不是老君他们道教人自己闹的结果

玉帝默许取经还和当时的明朝的社会现状有关,朝廷引进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可是又想闭关自守,作者也是想通过唐僧取经来提醒朝廷,只有开放才能有效的发展。吴承恩是明朝晚期人,经历了明朝的社会现状,30岁开始写西游记,只写了十几回就中断了,这中间他被朝廷委任为知县,到后来被人诬告,丢了官,失意回家,才又接着写西游记。这部小说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借神话故事来讽刺现状的,皇帝任用阉党来制约朝廷东林党,搞得鸡飞狗跳,而且佛教和道教也闹的不可开交,朝廷在对待西方技术和学说上也不明朗。虽然经历蒙元这段倒退的岁月,但有些技术还是领先世界的,可是有些方面明显已经落后了,朝廷的政策是不排斥,也不固守自己的技术,让中西结合,该引进的引进,该输出的输出,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现实也证明这是很对的政策,明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农业和国防发展的很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开始发展,可是这对地主贵族的利益有冲突,尤其是失去了阉党的制衡,这些势力猛增,以至于朝廷都出现危机,吴三桂这个小人就能无法无天,让后金捡了便宜。

玉帝为什么不阻止取经呢?还不是老君他们道教人自己闹的结果

事实也证明,没有平衡就会出现危机,任何时候都不能让一股势力达到顶峰,没有对手他就会膨胀,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反而是非常不利的。吴承恩的这种担忧在清朝得到验证,清朝只宠幸八旗子弟,导致这帮精兵强将变成蛀虫,慢慢的堕落,到后期就是一群吃喝嫖赌抽的败类;关闭国门,不让取经,以为自己就是无敌的存在,可是晚清是什么水准?被人按在地上摩擦,毫无还手之力,自认为无比强大的朝廷在西方世界看来就是纸老虎,不让别人学你的,也不去学习别人的,注定要被打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摸清对方的实力,然后采取还不是手段来预防,才能永保不败之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大家都是身有体会的,也是一次西游取经,玉帝是高瞻远瞩的,不阻止的做法非常明智,才会有佛道是一家的现实,更是出现了相辅相成的局面,天庭得以长久的安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