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家公司涉足燃料電池行業中上游 產業佈局較為完整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涉及燃料電池產業鏈中上游環節的A股公司目前已超過20家,不少新三板和港股公司也涉足其中。但這些公司多處於技術探索階段,距產品大規模商業化為時尚早。

產業佈局較為完整

資料顯示,燃料電池產業鏈包括:制氫、儲氫、運氫及其相關設備;加氫站建設、運營;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具體分為燃料電池電堆、車載氫氣系統及其他附件;整車廠。從目前情況看,國內廠商在產業鏈佈局方面較為完整。

上游設備環節,富瑞特裝2016年6月設立控股子公司張家港富瑞氫能裝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5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高壓儲氫瓶、車載供氫系統和加氫站等氫能裝備的設計、生產和批量化製造;雪人股份參股加拿大Hydrogenics公司,與其合作開發氫燃料電池大巴和物流車,並建設配套加氫站,具體方案仍在制定論證中;厚普股份在加氫站領域逐步形成了從設計到部件研發、生產,成套設備集成、加氫站安裝調試和售後服務等方面服務能力。

中游環節,電推是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重要環節,而膜電極組件是燃料電池電推的核心材料。而燃料電池電堆中使用貴金屬鉑作為催化劑的活性成分。據中信證券研報,貴研鉑業的貴金屬催化材料應用於氫燃料電池。北方稀土在催化劑環節有所佈局。質子交換膜是膜電極組件的主要材料,雄韜股份介入了該領域。

國金證券指出,燃料電池整車成本主要取決於燃料電池系統成本,包括燃料電池電堆成本和系統主要部件成本。系統成本約佔燃料電池車輛總成的64%。其中,燃料電池電堆的成本約佔整個燃料電池系統成本的47%。整車成本下降主要依靠燃料電池系統總成成本下降。

業績釋放仍需等待

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共有8個品牌10款車型的燃料電池汽車在產,總產量為1272輛,同比增長102.2%。其中,燃料電池專用車992輛,佔比78%;燃料電池客車280輛,佔比為22%。而2017年國內乘用車產量接近2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的體量很小。“固態電池可能取代鋰電,氫燃料電池目前仍存在技術瓶頸。”來自動力電池製造廠商的人士表示。

據瞭解,除了自主研發,不少A股公司通過參股、合作的方式積極介入燃料電池領域。比如,長城電工、南都電源均參股了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從事燃料電池產業化;大洋電機2016年認購全球氫燃料電池龍頭巴拉德9.9%股份,2017年獲得巴拉德氫燃料電池技術授權;德威新材2016年投資1000萬美元取得美國混合動力有限公司10%的股權,同時投資1000萬美元取得其子公司美國燃料電池55%的股權;2018年8月,中材科技在成都的子公司與韓國Doosan Mobility Innovation簽署“燃料電池無人機儲氫氣瓶共同開發”戰略合作備忘錄。

梳理發現,不少涉足燃料電池領域的公司仍處於技術儲備階段,部分項目投資力度有限,有的出現虧損。比如,華昌化工近期表示,公司在氫能源檢測裝備與氫燃料電池及零部件方面與高校、研發團隊開展技術合作,為後續發展提供技術與人才資源準備與支持;宗申動力1月25日在深交所互動易上表示,公司針對氫燃料電池及其相關核心部件已有多款產品佈局準備,但均處於研發準備階段;德威新材2016年7月設立全資子公司德威明興,涉足氫燃料電池領域。截至2018年6月30日,對德威明興投資餘額為885萬元;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顯示,富瑞特裝旗下的富瑞氫能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43.99萬元,虧損709.38萬元。(記者 吳科任)

原標題:逾20家公司涉足燃料電池行業中上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