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創紀錄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任務結束

作為行星際探索最成功、最持久的壯舉之一,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漫遊者任務在探索火星表面近15年後宣告結束,該任務為美國宇航局重返火星奠定了基礎。

美國宇航局:創紀錄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任務結束

2018年6月,一場嚴重的火星範圍的沙塵暴覆蓋了“機遇號”探測器的位置,此後“機遇號”探測器停止了與地球的通信。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航天飛行操作設施的工程師們發出了1000多條恢復聯繫的命令,週二他們進行了最後一次嘗試,試圖恢復“機遇號”,但沒有成功。太陽能漫遊者號的最後通信於6月10日收到。

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說:“正是由於‘機遇號’等開拓性的任務,我們勇敢的宇航員在火星表面行走的那一天才會到來。”“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第一個腳印的一部分將屬於機遇號的男男女女,以及一個以探索的名義進行了大量探索的小漫遊者。”

美國宇航局:創紀錄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任務結束

“機遇號”的設計壽命僅為90天,飛行距離為1100碼(1000米),其耐久性、科學價值和壽命都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除了壽命超出預期60倍之外,火星車還行駛了超過28英里(45公里),到達了它在火星上最合適的最後休息地點——毅力谷。

“十多年來,機遇號一直是行星探索領域的標誌性人物,它向我們展示了火星作為一顆潮溼、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的古老歷史,並揭示了未知的火星地貌,”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副署長托馬斯·祖布臣(Thomas Zurbuchen)說。“無論我們現在感到怎樣的損失,我們必須認識到,機遇的遺產仍在繼續——無論是在好奇號探測器和InSight著陸器的火星表面,還是在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潔淨室,即將到來的2020年火星探測器正在這裡成形。”

美國宇航局:創紀錄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任務結束

最後一次傳輸是通過位於加州的美國宇航局戈德斯通深空綜合大樓70米長的火星站天線發送的,它結束了一項歷時8個月的多方面恢復策略,目的是迫使探測器進行通信。

JPL火星探測車(MER)項目經理約翰•卡拉斯(John Callas)表示:“我們已盡一切合理的工程努力,試圖恢復機會,並已確定接收到信號的可能性太低,無法繼續恢復工作。”

“機遇號”於2004年1月24日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7個月後,在火星梅里迪亞尼平面區域著陸。20天前,它的孿生探測器“勇氣號”在火星另一側103英里(166公里)寬的古謝夫隕石坑著陸。“勇氣號”在2011年5月完成任務之前,已經飛行了將近5英里(8公里)。

從機遇號著陸的那一天起,一個由任務工程師、漫遊者駕駛員和地球上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就開始合作,克服各種挑戰,將漫遊者號從火星上的一個地質地點運送到另一個地質地點。他們在崎嶇的地形上繪製出可行的道路,以便這位重達384磅(174公斤)的火星探險者能夠在岩石和巨石上機動,有時還能爬上礫石遍佈的陡坡,最高可達32度(地球外的最高記錄),探測火山口底部、山頂以及穿越可能幹涸的河床。它的最後一次冒險把它帶到了毅力谷的西部邊緣。

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邁克爾·沃特金斯說:“我想不出比‘毅力谷’更適合機遇號在火星表面生存的地方了。”“這個勇敢的小漫遊者的記錄、發現和頑強,證明了建造和引導她的人們的聰明才智、奉獻精神和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