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豆腐PK:石屏與建水,孰美?


很早以前就聽說建水豆腐好,有名氣。去建水途中在鄰居縣石屏汽車站等車,看見一家米線店有烤豆腐賣,就過去問,你這是建水的豆腐嗎?賣者當即不高興:“你在石屏說什麼建水豆腐?”

我直說聽說建水豆腐好吃,而石屏離建水這麼近,誤以為這裡也賣建水豆腐呢?賣者更不高興:“怎麼說建水豆腐好。我們石屏豆腐才好吃,才有名,一天有多少卡車運往雲南各地,甚至出省去賣,建水怎麼比得了,石屏一天的豆腐產量夠建水做一年的”。

這下我不敢亂說了,一邊看他烤豆腐,一邊虛心求教,他說石屏做豆腐的歷史要比建水早好些年,建水豆腐是從石屏學去的。後來看資料,石屏做豆腐在明朝就開始了,距今400多年;而建水做豆腐起源於清朝的中後期,200年左右,兩者差的不是一點點。


豆腐烤好了,切成小塊,給我一些特製的伴著辣椒麵的蘸料,可以吃了,感覺軟軟、嫩嫩的,略有淡淡臭味,但卻非常香。這裡烤豆腐不僅好吃,而且很便宜,一份兩塊,只要3塊錢。他告訴我,石屏豆腐與其他地區最大區別是不使用石膏或滷水點豆腐工藝,而是用古城裡方圓0.75平方公里內的天然地下水作為凝固劑,這樣製作出的豆腐特別鮮嫩,口感非常好吃。

雲南建水縣舊稱臨安府,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但臨安城的豆腐是在在清代中後期享有盛名的,所以建水豆腐也叫“臨安豆腐”,早期最有名的是城西周氏豆腐,相傳周氏豆腐從公元1883年開始製作,其工藝有自己獨到之處。

建水豆腐在選料非常認真,據說只用大而圓的白皮黃豆,這樣做出的豆腐潔白細嫩、火燒不變黑,品質能保障。

建水做豆腐要用小塊紗布包好,壓上特別的木板,待水流盡後,去掉紗布裝入簸箕內,然後每塊豆腐再放上一點鹽,隔日翻動一次,直到呈灰白色,就做好了,可以燒烤了。

建水豆腐非常精巧,而且是非常的小塊,這樣利於燒烤,樣子也好看,可以說建水豆腐是世界上最小快的豆腐了,而且完全是人工包紮而成,非常浪費人工的,所以建水豆腐的成本要高很多。

而石屏與建水豆腐究竟誰的更好,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人見解,據說兩地為此已經互不服氣上百年了,但在小編看來,兩處豆腐都具有很高人文價值和文化美學的文明傳承,是中國人舌尖上的福氣,反正我是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