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跑步前如何安排合理的訓練保證健康快樂無傷運動

第一次跑步前如何安排合理的訓練保證健康快樂無傷運動

田徑運動教材告訴我們完成馬拉松所需要的運動負荷包含兩方面: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對初次參加跑步的跑友來說,平時訓練的運動量(跑量)的意義遠大於運動強度(配速)。

也就是說,菜鳥跑步者訓練的時候不要過分考慮配速,要多關注運動量的完成。如果把跑步、運動作為一種習慣或者生活態度的話,跑多跑少跑快跑慢都沒有質的區別,從運動中獲得健康和快樂的意義遠超其它。對於跑步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完成跑步運動,而不是強調要什麼樣的成績。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體育的魅力之一就是自我超越,這種源自人性本源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人的差異,也有了更快、更高、更強這句奧林匹克最有名的格言。

對於菜鳥跑者需要搞明白的是:跑的快不等於不健康,跑的慢也不等於沒有損害,關鍵是要根據自身特點,掌握運動規律,把握運動負荷,用科學、專業的方法來對待跑步。

第一次跑步前如何安排合理的訓練保證健康快樂無傷運動

作為一名跑步愛好者,影響跑步速度最直接的因素是遺傳,這是天生的不可選擇的因素,除此之外我們真正能控制就是信念和意志力。作為業餘跑者來說我覺著後者的作用更大,因為你們的身體條件其實都差不多,而且要多做縱向比較(跟自己),少做橫向比較(跟他人),自我的超越才最具價值。

回到技術層面:入門級的跑友或者體重過大的朋友們,開始的時候不要把門檻定的太高,最好是是走、跑結合的磨時間、耗脂肪。這也是減肥最有效的手段,不過時間不能太少至少要一小時以上,不必太強調速度。理論上講的話心率不要超過150次/分,其實,這個過程中也不用太在意心率,要更多體會運動帶給身體的感受。

對於初級跑友而言,其實這是最辛苦的一段時間,因為身體沒有運動的習慣,突然間的運動負荷會使身體反應很大,肌肉痠痛、呼吸困難,最要命的是還看不到效果,所以說這個時期內的堅持很可貴。不過等熬過20次訓練以後你就會有新的體驗,熬不過20次課的,你要堅決的鄙視自己!此階段兩次跑步間隔最好不要超過3天,保證一週三次到四次,每次3--5公里。

第一次跑步前如何安排合理的訓練保證健康快樂無傷運動

最初跑步的痛苦期熬過以後,你會有新的感覺:體重輕了,一口氣也能跑到底了,跑步完成後的精氣神也都上來了。這時候的訓練量要適當加大,還要保證質量,跑的過程中不要隨便停下來,並且要特別注意提高跑步的技術,體會跑步的節奏。跑量建議:50—70分鐘,兩次跑步的間隔時間為1—2天,每次跑前不必給自己定配速但是要記錄配速,這個階段還需要增加一些核心及小關節力量練習。

當然,跑步前後還有很多細節要做比如補水、肌肉拉伸等都非常重要,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總之,跑步對場地沒有特殊要求,也沒有技術上的障礙,一雙好的跑鞋,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就夠了,希望大家拿出這點非常必要的時間來,參與到這項既簡單又有效的運動上來,用實際行動來呵護生命和健康。

跑步是個人的事,做人做事要記住:此心不動,隨機而動。不要被別人把速度給拉快了,就容易造成身體傷害。我們要更多的體現健康快樂跑,要多和自己過去比,而不是和別人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