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曾为老乡孙权鸣不平,欲创作一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

读过原著或者看过央视94版电视剧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三国演义》是以刘备和蜀汉为正统,以曹操和曹魏政权为反派展开的一部鸿篇巨制的历史题材小说。

单从小说的创作角度来考虑,必然是要有正义与反派两个对立面的存在。小说通过正与反、忠与奸等矛盾体之间的冲突展开剧情的发展。让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明确的立场和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金庸先生曾为老乡孙权鸣不平,欲创作一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

在传播媒体非常落后的旧时代,民间说书的艺人对《三国演义》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说书先生讲到刘皇叔遭受挫折时,围着听书的百姓就一片叹息落泪,感同身受;当听到曹操被打的丢盔弃甲时,大家则是拍手叫好,长舒一口恶气。

人物刻画方面,小说更加是深入人心,几乎很多角色已经在大众心目中形成了刻板形象,就像《说唱脸谱中》中唱的那样: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金庸先生曾为老乡孙权鸣不平,欲创作一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

可以说,《三国演义》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一部雅俗共赏、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跟它鲜明的写作立场和典型人物的刻画描写有非常大的关系。但这部鸿篇巨制的历史小说太出名了,出名到让普通大众错觉地认为三国时期的真实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刘皇叔就是贤德仁义之君、曹操就是阴险奸诈之徒、周瑜就是心胸狭隘之辈……。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各个朝代的兴衰更迭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博弈与春秋时期的五霸和战国时期的七雄之间的角逐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有的只是看问题的视角和角度不同,彼此之间并没有善恶好坏之分。

金庸先生曾为老乡孙权鸣不平,欲创作一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

所以,慢慢地后世也逐渐出现了将小说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结合起来,对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进行品读的思潮。

例如,鲁迅先生就对罗贯中过于夸大蜀汉的英雄人物的能力产生过质疑: “写关羽之义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金庸先生曾为老乡孙权鸣不平,欲创作一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

新版的电视剧《三国》,也在小说的基础上结合了真实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和改变,甚至可以说这部新作是以曹魏阵营为主视角展开的,是对曹操这个被小说黑化了的历史人物的一次正名。

如果说推崇刘备的同时贬损曹操是小说本身布局的需要,可作者一并把蜀汉的盟友东吴也大大的贬低了一番,则稍显过分了。像孙权这样九岁丧父,不到二十岁就坐领江东,先称王、后称帝,一直到七十一岁寿终正寝的一代雄主,罗贯中借关羽之口,嘲笑他为苍髯鼠辈;雄姿英发的少年英雄周瑜被抹黑成了一个刚愎自用、心胸狭隘之人;儒雅大志的鲁肃在演义中简直成了诸葛亮随便捏弄的软柿子……。

金庸先生曾为老乡孙权鸣不平,欲创作一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对于东吴英雄人物的贬低引起了诸多反对的声音,其中就包括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刚刚去世不久的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在与池田大作的对话中,就聊到过中国四大名著。在谈到《三国演义》时,金庸先生首先对这部名著的社会影响、文学价值、小说布局、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金庸先生曾为老乡孙权鸣不平,欲创作一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

不过,金庸先生对于罗贯中把关羽的地位提拔的如此之高,甚至把关羽给神化了,他认为罗贯中这是出于私心。金庸先生认为,罗贯中之所以这么拔高关羽的形象,都是因为罗贯中与关羽是山西老乡。爱屋及乌,罗贯中偏袒刘备,以蜀汉为正统,也正是因为关羽这位山西老乡的缘故。

针对演义中与真实历史严重不相符合的部分,金庸先生甚至表示,如果可能他会以东吴的视角再来写一部《三国演义》,围绕着吕蒙、陆逊等东吴将领作为主角来展开全篇毕竟。金庸先生的逻辑很简单,甚至有点调皮,因为他与孙坚、孙策和孙权这东吴三代之主也是老乡关系,都是浙江富阳人。

金庸先生曾为老乡孙权鸣不平,欲创作一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

如果金庸先生要写一部三国时期的作品,一定也会是上乘之作。因为三国时期与金庸先生小说主要涉及的宋、元、明三朝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1、三国时期拥有丰富的英雄角色和特色人物,也不缺如貂蝉、大小乔、蔡文姬、黄月英这样的美女和才女;

2、三国时期尔虞我诈、纷争不断,诸侯与诸侯之间、诸侯内部之间等,充满着恩怨情仇的故事情节;

3、三国时期,前前后后,分分合合,近百年的乱世,足以让小说有充分展开的空间和时间;

4、三国时期也存在抵御外族入侵中原的史实基础。

金庸先生曾为老乡孙权鸣不平,欲创作一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

基于以上几点,有理由相信,金庸先生一定能创作出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当然,后来金庸先生也并没有真的提笔创作。金庸先生与池田大作聊到这番话的时候大概是1999年,而金庸先生早在1972年,即创作完《鹿鼎记》之后,就已经正式宣布封笔了。所以,他说想要创作一部东吴视角的《三国演义》,更多的是一种念想,即是不服小说的偏袒,更是不服老的一种心态。

金庸先生曾为老乡孙权鸣不平,欲创作一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

2018年10月30日,94岁高龄的金庸先生溘然长逝,我们是永远没有机会读到这部东吴版的《三国演义》了,这也算是金庸先生驾鹤西去后,留给这个江湖的一个念想吧!

(此为原创作品,禁止任何抄袭或剽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