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600年前就有威亞技術!古人是這樣“上天入地”

故宮寧壽宮養性殿東邊,有一座華麗的三層大戲樓,名叫暢音閣。

暢音閣從乾隆三十七年開始建,花了四年時間才建成。是專門為重大節慶演戲用的,所以暢音閣戲臺也是紫禁城唯一的一座三層大戲樓

原來600年前就有威亞技術!古人是這樣“上天入地”

暢音閣樓高三層,每一層都有個吉祥的名字,從下到上分別叫壽臺、祿臺和福臺

原來600年前就有威亞技術!古人是這樣“上天入地”

“上天”的秘密

一層壽臺四周共有十二根柱子,檯面很大,兩側仙橋可以來回移動

原來600年前就有威亞技術!古人是這樣“上天入地”

檯面正中央上方有個天井,是吊威亞時連接二、三層的通道

原來600年前就有威亞技術!古人是這樣“上天入地”

大戲樓的舞臺滿布機關,時不時的會根據劇情需要從臺子下面噴出水或者落下一個人。不僅如此,每個天井都有絞盤,舞臺中還可以供吊威亞助人飛躍,還可以用水造景,渲染環境氛圍

原來600年前就有威亞技術!古人是這樣“上天入地”

“下地”的秘密

臺板中央和四角各有一個地井,掀開井口蓋板可以通到地下室,也就是後臺。地下室的正中有一口真的水井,是為了擴大共鳴作用,增加音響效果

原來600年前就有威亞技術!古人是這樣“上天入地”

另外,暢音閣還有一套獨特的“音響設備”,就是地下四角分別有四口旱井,是用來聚音的,演員在舞臺上唱戲,嗓音效果就會比在別的地方更加嘹亮,更加嘹亮,更加悅耳

原來600年前就有威亞技術!古人是這樣“上天入地”

乾隆時期暢音閣的演出堪比今天的大型演唱會,一幕幕上天入地的精彩表演,也將宮廷戲曲推向頂峰

原來600年前就有威亞技術!古人是這樣“上天入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