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宰相很奇怪,出身寒門一生正氣,每頓飯卻要吃100只雞

人無完人,所以看待一個人就要客觀的從好壞兩方面去合理評價,這是正確的辯證觀也符合唯物論的思想。打家劫舍十惡不赦的人也可能是孝敬父母的人,然而一心為善普度眾生的大好人也可能會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癖好。

這位宰相很奇怪,出身寒門一生正氣,每頓飯卻要吃100只雞

所以我們只要看一個人對家庭和社會做出的貢獻是否大於危害,來衡量一個人的品行便可,不用非要揪住一些沒必要的私隱放大弱點。這才是正確的衡量人的標準。古往今來多少的能人賢士,他們身上有許多常人難以理解的嗜好,但是他們自己卻不知道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很多人幡然悔悟,最終也可以懸崖勒馬臨淵止步。

這位宰相很奇怪,出身寒門一生正氣,每頓飯卻要吃100只雞

北宋時期,有一個恩科進士名為呂蒙正,他出身寒門一生樸素清廉。在宋太宗時期入朝為官,因為才華出眾還心懷家國,所以北宋皇帝的青睞,三次為他升職,最後成為當朝的大宰相。這了人不但有政治才幹,而且為人也非常的有度量涵養。

這位宰相很奇怪,出身寒門一生正氣,每頓飯卻要吃100只雞

宋朝當時還是普遍實行世襲制的官員制度,科舉入仕的平民,在朝中非常受人排擠,一日他入朝參見皇帝,在行至大殿的途中,聽到有人說,如此寒酸也配入朝為官,簡直就是自取其辱。字字聽進他的耳中,可是他卻不為所怒,依然恭敬的來到了聖駕面前,跪拜行禮共議國事。

這位宰相很奇怪,出身寒門一生正氣,每頓飯卻要吃100只雞

下朝後,有同僚為他抱打不平,讓他找出出口傷人的鼠輩究竟是誰。他卻說何必自尋煩惱,如果找到了是誰說的,也只是給自己增加煩惱罷了。這樣的度量簡直就是太過於少見。對他的心胸氣量和政治才華,就連宋史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可見此人是多麼的優秀。

這位宰相很奇怪,出身寒門一生正氣,每頓飯卻要吃100只雞

他的優秀還不只這些,心胸氣度還表現在他對待自己從不徇私。在他之前,宰相的子嗣一旦入朝為官,至少要是五品以上官員,相當遠現在的區級幹部。但是對半都因為年輕上午從政的經驗,而只是徒有虛名,官職也是形同虛設。這樣就讓朝中的官職繁榮雜亂,沒有真正幾人能輔佐皇帝治理國家。

這位宰相很奇怪,出身寒門一生正氣,每頓飯卻要吃100只雞

所以自從他當上了宰相後,就像皇帝諫言,說像自己這樣的進士出身,剛入仕之時都是從最基層的工作幹起,可以體察民情,總結經驗這樣才能更好的輔佐皇帝治理國家,管理百姓社稷。然而高官要員的後代,年紀輕輕尚無工作經驗,草率的就委任高職實在是不妥。

如果非要加官進爵,也且先讓從低等職位開始做起,能力突出再予以升官才是萬全之策,最後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還形成了詳細的法定條款。之後的朝中等級分明,人人都能在適當的位置上為國效忠。

這位宰相很奇怪,出身寒門一生正氣,每頓飯卻要吃100只雞

但是他雖然一生清廉為官,可他卻在吃的方面非常的講究,那就是極其喜歡飲一道雞舌湯,每天都要喝上一碗,一日他在自己花園閒逛,突然發現一個狀似小山的一隅,向前一看全是雞身。趕忙詢問,僕人說因為老爺每日都要和雞舌湯,而一隻雞隻有一個舌頭,一日便要殺死100只雞來做湯。這一下可把他嚇壞了,如此浪費簡直就是損福報,從此就改掉飲雞舌湯的習慣,其實這點浪費在當時的官員當中簡直就稀鬆平常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