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假裝講述的事情真的發生過,還讓我們和他一起假裝|每日讀第 186 篇

想做個每日精選一篇書摘的小欄目

從譯文社的書中,摘一些有趣或無趣的內容

今天了第一百八十六篇

也歡迎看到您發來的個人建議

告訴我想讀哪位作家的作品

- 186-

他假装讲述的事情真的发生过,还让我们和他一起假装|每日读第 186 篇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新定義:虛構的非虛構。

一邊是寫作細節的不真實,一邊是不真實的寫作手法,哪個合理或者正確?另外,認可或者不認可的人,從中各自收穫了什麼呢?

分享兩篇來自翁貝託·埃科的短文,看看什麼是寫作上的《說謊和假裝》,以及讀者情感上的《相信和感同身受》。似乎,正好可以回答以上這兩個問題。

“他假裝講述的事情真的發生過,他讓我們和他一起假裝,就像一個手裡拿著棍子的小孩假裝手裡拿的是一把劍,我們也假裝這是真的。”

“對於那些無法區分真實和虛構的讀者,在他們身上會發生什麼事兒呢?他們非常憂慮,沒有美學欣賞能力,他們對那些故事信以為真,他們從來不會想這個故事講得好還是不好,他們不會從故事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也不會感同身受。”

文|翁貝託·埃科

你假裝你說的是真的,

我假裝真的明白那是真的。

作者|翁貝託·埃科

譯者|李婧敬 陳英

摘自|《帕佩撒旦阿萊佩》

說謊和假裝

讀者會注意到,在最近幾期專欄裡,我多次談論謊言的問題,因為我在準備一場講座,那是我上個星期一在米蘭內西亞娜論壇上講的,屬於今年的“謊言和真理”系列講座。我也談到了文學的虛構問題。小說屬於謊言嗎?比如在《約婚夫婦》裡,堂安保迪奧在萊科遇到了兩個打手,聽起來像一句謊言,因為曼佐尼很清楚,他講的是一個虛構故事,但曼佐尼並不是故意說謊:他假裝講述的事情真的發生過,他讓我們和他一起假裝,就像一個手裡拿著棍子的小孩假裝手裡拿的是一把劍,我們也假裝這是真的。

當然了,虛構的文學要求封面上有“小說”這個說明,或者這個故事是由“從前……”開場,但很多小說通常是由虛假的“可信性”表述開始的。舉個例子來說:“萊繆爾·格列佛先生……三年前,他住在萊得裡夫的房子裡,但他厭倦了那些好奇的人的拜訪,他在紐瓦克附近買了一小片地……在離開萊得裡夫之前,他交給了我這些筆記……我仔細看了好多遍,我得說……這些筆記裡的每頁紙上寫的都是真事兒。實際上,寫這些東西的人也是以正直誠懇著稱,在萊得裡夫鄰居的眼中,他是典型的實誠人,這些鄰居為了支持自己的某個說法,他們會說:‘這是真的,就像是格列佛說的一樣。’”

我們可以在《格列佛遊記》第一版的扉頁上看到這些文字,你們沒看到喬納森·斯威夫特的名字,他是這個虛構故事的作者,你們看到的名字是格列佛,這是他個人的真實經歷。也許有的讀者不會上當,因為從琉善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往後,那些對真實性過於誇大的保證正是虛構的標誌。但通常在一本小說裡,那些想象和真實世界混合在一起,讓讀者暈頭轉向。

這樣一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讀者會以為小說是真的,就好像小說講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他們認為小說人物的觀點就是作者的觀點。作為小說作者,我向你們保證,假如一本書銷售了一萬冊,那麼它什麼樣的讀者都會遇到,從習慣於文學虛構的讀者到那些野蠻的讀者——他們覺得小說裡的事情都是真實的,所以在木偶劇場裡,有人會咒罵演加尼隆(《羅蘭之歌》裡面的背叛者。)的人是個惡棍。

我記得,我的小說《傅科擺》裡的人物迪奧塔萊維和他的朋友貝爾勃開了一個玩笑,這個朋友對電腦非常著迷。他在第四十五頁對這個朋友說:“這個機子是存在的,但不是在‘硅膠谷’裡產生的。”有個教理科的教授提醒我,“Silicon Valley”的翻譯是“硅谷”。我跟他說,我很清楚電腦是用硅做成的,假如他去看第二百七十五頁,他會看到當噶拉蒙特告訴貝爾勃,在《金屬的故事》裡要加上電腦,因為電腦是由硅做成的。這時候,貝爾勃回答說:“但硅不是一種金屬,而是一種類金屬。”我告訴他,第四十五頁那句話不是我說的,而是迪奧塔萊維說的,他有權不瞭解科學,也不懂英語。另一方面,很明顯迪奧塔萊維在拿這個英語單詞開玩笑,就好像有人把“hot dog”翻譯成“熱的狗”。

我的同事(他不信任人文主義學者)面帶懷疑地笑了,他覺得我的解釋是一個可憐的補救,想挽回一點面子。

這類讀者儘管受教育程度很高,但首先他不知道小說應該從整體上來看,要把各個部分結合起來,其次他缺乏幽默感,不知道什麼是玩笑,最後他無法區分作者的觀點和書中人物的觀點。一個這樣的非人文主義學者,他不知道“假裝”這個概念。

二〇一一年

相信和感同身受

我記得,上個星期有很多讀者難以區分一本小說裡的虛構和現實,他們都傾向於把書中人物的思想或者感情歸到作者身上。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在網上找了一些表達作者思想的句子。在翁貝託·埃科名言中,我看到了這條:“意大利語是謊話連篇、陰險、怯懦和充滿背叛的語言,它用匕首要比用劍自在,它用毒而不是用藥,在交涉時油頭滑腦,它在見風使舵方面非常得力。”這話有些道理,但這是外國一些作家幾百年前對意大利語的成見,這句話在我的小說《布拉格公墓》裡出現,是一位先生寫的,當時他三百六十度地表現自己的種族主義思想,說了一大套陳詞濫調。我儘量避免寫那些平庸的人和事兒,否則的話,有一天人們對我的評價就成了“提出媽媽只有一個哲學論調”的人。

我讀到歐金尼奧·斯卡法利最近寫的《吹制玻璃》一文,他重提了我上一篇專欄裡寫的內容,並提出了一個新問題。斯卡法利承認,有人會把小說中的虛構當成是真實的,但他認為(他認為我也是這麼想的),文學的虛構有時候要比事實更加真實,更能引起共鳴,讓人們對一些故事情節感同身受,創造出一些新的感受方式,等等。這種觀點,我不同意才怪呢。

不僅如此,文學虛構還會帶來美學上的結果:讀者很清楚包法利夫人從來都沒有存在過,但他還是會很享受福樓拜塑造這個人物的方式,正是美學維度讓我們進入了與之相反的模態維度(這是科學家、邏輯學家或法庭裡的法官關於真實的一種概念)。這是兩個不同的維度,因為一個有罪的人會把他的謊話講得很感人,假如法官感動了,那就糟糕了。說萬娜·馬爾奇洗髮膏會讓頭髮長出來,這是假話嗎?從模態維度來看,這是假話。說堂安保迪奧遇到了兩個打手,這是假話嗎?從模態角度講,這是假的,但敘述者沒有告訴我們他所敘述的是真的,他只是假裝這是真的,也要求我們假裝。這就要求我們就像柯勒律治提議的一樣,要“暫停懷疑”。

斯卡法利引用了《少年維特的煩惱》,我們知道有很多浪漫的少男少女都模仿書中的人物自殺了。也許他們以為這個故事是真的?但並不需要這個前提,正如我們所知,包法利夫人從來都沒有存在過,但我們還是為她的命運垂淚。我們能看出來,這些故事是虛構的,但還是會讓人感同身受。

我們知道,包法利夫人從來都沒存在過,但世上有很多像她那樣的女人,我們每個人都多少有點兒像她,我們會從她身上學到一些人生經驗。古希臘人認為,發生在俄狄浦斯身上的事情是真實的,他們通過這些故事反思命運。弗洛伊德知道俄狄浦斯從來都沒有存在過,但他通過解讀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揭示深層潛意識的運作方式。

對於那些無法區分真實和虛構的讀者,在他們身上會發生什麼事兒呢?他們非常憂慮,沒有美學欣賞能力,他們對那些故事信以為真,他們從來不會想這個故事講得好還是不好,他們不會從故事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也不會感同身受。他們只是做出一種可以稱之為“假裝無能症”的樣子,他們沒辦法“暫停相信”。這些讀者要比我們想象的多,需要照顧他們,因為我們知道,他們會錯過其他美學和精神的享受。

二〇一一年

(完)

相關圖書推薦

他假装讲述的事情真的发生过,还让我们和他一起假装|每日读第 186 篇

《帕佩撒旦阿萊佩:流動社會紀事》

作者|[意] 翁貝託·埃科

譯者|李婧敬 陳英

思想界最有趣的頑童翁貝託·埃科生前最後一部作品

15 年的思考與觀察凝為一句話:“帕佩撒旦阿萊佩!”

175 篇專欄,全方位考察(tiáo kǎn)現代社會弊病與迷思

當社會失去牢固的支撐,像液體般流動,

身處其中的我們,該何去何從?

他假装讲述的事情真的发生过,还让我们和他一起假装|每日读第 186 篇
他假装讲述的事情真的发生过,还让我们和他一起假装|每日读第 186 篇

長按下圖二維碼可至豆瓣書店購買

300 份獨家限量 書 * 咖啡 套裝

先買先得,售完即止

特別提醒

因恰逢春節假期,1 月 31 日 - 2 月 10 日停發貨哦

戳以下標題可跳轉至

最近五期的篇目

每日讀第181期

一個園丁的一年

每日讀第182期

每個劇作家都得經受失敗

每日讀第183期

看貓的時候,我們也在看自己

每日讀第184期

如何在網上抄襲

每日讀第185期

橡果姐妹

他假装讲述的事情真的发生过,还让我们和他一起假装|每日读第 186 篇

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