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火”了!為了它的發展,一群大咖紛紛出妙招……

羊城晚報

1月26日,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召開,“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政協委員口中的高頻熱詞。政協委員們紛紛暢所欲言,為大灣區的建設發展出謀劃策。

大灣區發展的關鍵是人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關鍵是人才,一方面靠人才培養,一方面靠人才引進。”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山大學產業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梁琦指出,廣東要和香港在人才培養方面更加密切地交流合作,香港有五所世界一流的大學、40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創新力量強大,人才培養體系值得重視與學習借鑑。

大灣區“火”了!為了它的發展,一群大咖紛紛出妙招……

廣東省政協委員 梁琦

廣東省政協委員、新世界中國董事兼行政總裁黃少媚則建議,要鼓勵科技創新,發展高端人力資源,以此持續優化廣東營商環境。她認為,一方面,要推動廣東省科研、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賦予科研人員分享創新成果的權利等。另一方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執法力度。與此同時,要加強高端人才引進。

人才政策可向民企適當傾斜

梁琦呼籲,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時可考慮向民營企業適當傾斜。她認為民營企業相對基礎薄弱、條件有限,在吸引高層次人才方面不具備優勢。“如果政府可以解決一部分高層次人才的待遇問題,就可促使更多人才流向企業。只有企業活起來,經濟才會活起來。”

大灣區“火”了!為了它的發展,一群大咖紛紛出妙招……

廣東省政協委員 黃少媚

黃少媚同樣提議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她認為,可通過政策調整社會融資流向,引導資金更多流向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管控融資風險,維護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同時,通過加大研發成本稅費抵扣等方式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加強產學研資源整合。此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支持中小企業創建自主品牌。

創新能力培養始於基礎教育

廣東省政協委員、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提出,能夠更好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服務的人才特質,應該包括文化包容、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

大灣區“火”了!為了它的發展,一群大咖紛紛出妙招……

廣東省政協委員 朱華偉

他指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應該始於基礎教育,在初、高中階段就應該積極探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機制和模式,發現、孕育並系統培養人才苗子,建構一個符合人才成長規律並與高等教育接軌的完整教育鏈。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朱華偉認為,要讓創客文化、創新思潮在校園裡成長,充實教育資源,利用多元平臺拓展學習空間,為教師提供高端專業發展平臺,提供場地和專業設備支持。朱華偉談到:“創新教育很多時候走的是一條前人未走過的道路,因此其本身就需要做到創新。尤其在制度上,學校要給予其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