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再“瘦身”:出售旗下全部百貨門店

春節剛過,萬達又在“瘦身”了。從賣酒店到賣文旅,如今萬達又把旗下百貨業務打包出售。

萬達再“瘦身”:出售旗下全部百貨門店

蘇寧易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近東

近日,蘇寧易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近東宣佈,蘇寧正式收購萬達百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百貨”)全部37家百貨門店,構建線上、線下到店到手全場景的百貨零售業態。在張近東看來,這是蘇寧2019全場景零售佈局的重要落子。

對於萬達來說,出售萬達百貨或許是無奈之舉。2007年5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一句“要什麼就得有什麼,沒有什麼就自己來”催生了萬達百貨,此後萬達百貨隨著萬達商業的發展快速擴張,在短短几年內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百貨商場之一。

但到了2015年,萬達百貨開始收縮。2015年7月,王健林曾表示“要關掉國內一半的百貨門店”。據知情人士介紹,萬達百貨從快速發展到戰略收縮,原因之一是盈利情況出現問題,此外還與業務重心發生變化有關。

從蘇寧方面目前公佈的計劃來看,蘇寧並不會將萬達百貨改為蘇寧廣場,而是將從數字化和體驗兩方面改造其供應鏈,輸出蘇寧集團智慧零售的CPU能力,突破傳統百貨概念。據蘇寧方面透露:“收購完成後,蘇寧佈局的雲店、超市、百貨、影城等多業態都可以融為一體。”

此外,蘇寧方面表示,有關本次收購萬達百貨交易價格等信息,尚未達到深交所信息披露標準,待該項目交割完畢後,公司會在2019年定期報告中及時披露。

曾是萬達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萬達再“瘦身”:出售旗下全部百貨門店

萬達百貨成立於2007年,其隨著萬達商業的發展,以“商業地產+百貨”的模式實現了快速擴張。據萬達集團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萬達百貨累計開店99家,收入達到256億元,同比增長65.3%。

據此前媒體報道顯示,依託萬達廣場存量資源優勢,萬達百貨一出生便搭上了發展順風車,全國門店總數曾達到110家,還曾與商業地產、文化產業、高級酒店一起,被並稱為萬達集團四大支柱產業。

然而從2015年開始,萬達百貨突然踩剎車,並掉頭大幅調整。關店整合潮隨之襲來,甚至一度出現一年關掉56家門店的現象。彼時,原萬達商業地產董事兼執行總裁曲德君曾表示,萬達百貨是在萬達商業地產發展初期,為了支持萬達廣場而衍生的業態。

官方資料顯示,目前萬達百貨在全國的37家門店大都位於一、二線城市的CBD或市中心區域,會員數量超400萬人。近兩年,萬達百貨銷售規模穩中有升,淨利潤水平持續提升。然而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縱使萬達百貨近兩年已經盈利,但百貨商超仍屬於“落後業態”,出售萬達百貨是意料之中的事。

萬達百貨只是萬達近年來“瘦身”計劃的一部分,自2017年開始,萬達就拉開了打包出售的序幕。2017年7月10日,萬達集團官方宣佈,萬達商業與融創中國簽訂轉讓協議,以總額631.7億元轉讓萬達集團13個萬達文旅項目以及76個酒店項目;2018年1月29日,騰訊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共同出資340億元收購了萬達商業14%的股份;緊接著,萬達又相繼清空了英國、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多地的海外資產;2018年10月,融創出資62.81億元收購了萬達的13個文旅項目。

經過一年的“去槓桿”,萬達在一番卸重後,2018年萬達的有息負債率同比已經降低了30%,債務銳減2000億。如今,大手筆的“賣肉求生”延續到了2019年,根據萬達年會的說法,2019年萬達的有息負債率仍要降低8-10個百分點,直至2020年將負債率降至絕對安全水平。

百貨業走向何方?

萬達再“瘦身”:出售旗下全部百貨門店

馬雲和王健林關於電商的對賭猶言在耳,而如今萬達百貨已經易了主,時代變化如此之快,不禁讓人對中國百貨產業的未來更加疑惑。蘇寧接手,萬達退場後的中國百貨業到底會走向何方?

早在2017年兩會期間,張近東就提出了“智慧零售”。此後,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京東提出無界零售,2017年因此被稱為中國新零售元年。

據蘇寧內部人士透露,“萬達最缺少的是核心零售運營能力”,現在做零售絕對不能僅是傳統的商超百貨,要有科技賦能。反觀蘇寧集團旗下的蘇寧廣場與蘇寧易購生活廣場,截至2018年底,蘇寧廣場在全國共佈局10家門店,分佈於徐州、無錫、成都等地。蘇寧易購生活廣場全國共佈局15家,分佈於南京、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從總體規模來看,在百貨商超領域,蘇寧也尚在摸索。

自2017年提出智慧零售起,截至2018年底蘇寧在線下已經有了1萬多家門店。作為中國互聯網電商產業的重要參與者,蘇寧在此時接手萬達百貨似乎顯得順理成章。事實上,互聯網電商經過幾年的你爭我奪,線上線下的融合趨勢已經不可逆轉,線上線下雙管齊下融合發展的路徑已經非常明確,百貨業被重塑的時代或許已經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