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遲與報告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創造了報告文學發展的新里程碑

徐遲與報告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創造了報告文學發展的新里程碑

一九七七年秋至一九七八年春,我國新聞出版界連續刊登了幾篇優秀的報告文學,它們是:寫地質學家李四光的《地質之光》;寫數學家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寫物理學家周培源的《在湍流的渦旋中》;寫植物家學蔡希陶的《生命之樹常綠》等。其中《地質之光》、《哥德巴赫猜想》兩篇,獲得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其作者就是我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徐遲。是時代的使命,他與報告文學結下不解之緣。

徐遲與報告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創造了報告文學發展的新里程碑

—九一四年十月十五日,徐遲出生於秀麗的太湖之濱,一個以蠶絲業著稱的鉅富小鎮——浙江省吳興縣的南潯鎮。父母在鎮上做教師工作我國近代熱心於從事新教育實踐的教育實業家,曾在上海和南潯等地創辦過新式學堂。在父母的薰陶下,徐遲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書本上的知識給他帶來了樂趣,填補了他內心世界的空間,使他在家鄉愉快地讀完小學和初中。

徐遲與報告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創造了報告文學發展的新里程碑

十五歲時,徐遲告別家鄉,來到蘇州東吳大學附屬中學讀高中。在這裡,他有機會閱讀一些中外著名文學作品,哪一部部生動、富有吸引力的鉅著,使他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開始在這方面下功夫,注意選讀那些有影響和獨特風格的名著,從中受到啟發和教益。為了進一步接近文學,他考入了東吳大學文學院,攻讀外國文學。一九三一年,正當他開始新的學習生活時,日本侵略者大規模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發生了“九·一八事變”,這一事件,激起了全中國人民的憤怒,抗日反蔣的運動欣起了高潮。在國難當頭之時,徐遲毅然離開學校,懷著一顆救國救民之心,奔赴東北抗日戰場。當他千里迢迢歷盡艱辛來到北平時,受到反動政府的阻撓,於是在北平停滯下來。為了繼續得到求學的機會,第二年,徐遲以借讀生的身份,來到燕京大學聽課,受業於我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謝冰心。良好的家教,對文學的偏愛,加上名師的指導,使他茅塞頓開,心中創作的慾望油然面起,他開始嘗試著練習寫詩了。

徐遲與報告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創造了報告文學發展的新里程碑

半年後,徐遲迴到東吳大學,繼續讀書。雖說北上抗日的想法未能如願以償,但他卻在摸索人生的道路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那就是拿起筆,參加戰鬥。早在中學讀書時,他的英文就很好,已能閱讀英文版的外國文學作品了,在大學攻讀外國文學,這對他無疑是非常好的提高機會,並從中接受了歐美現代派文學的影響,以至於他創作的詩,有一些晦澀難懂。當他寫的詩無處發表時,他就轉向外國的翻譯和評價。一九三二年,他在上海《現代》雜誌上發表了校篇譯詩《聖達飛之旋程》和評介文章《詩人維棋·林德賽》。接著,他撰文介紹了以艾茲拉·龐德為首的七個“意象派”詩人,並且曾一度迷戀過他們。海明威曾使徐遲傾倒,他翻譯了海明威的代表作《永別了,武器》。就這樣,徐遲經翻譯、評介到發表詩作這一過程,步入文壇。

徐遲與報告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創造了報告文學發展的新里程碑

一九三四年,他把自己前一期創作的詩合集到《二十歲人》之中,於一九三六年出版。由於他受歐美現代派的影響,使這本詩集給人以不太好理解的感覺。徐遲很快就意識到這一點,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於是選擇了散文做為下一個進攻的目標開始行動了。他嘗試寫了很多散文,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做為一個初涉文壇的青年人,徐遲並不滿足現有的文化知識水平。他對文學藝術的愛好是廣泛的。他喜歡音樂,尤其是歐洲古典的和浪漫主義的音樂,也曾翻譯過有關方面的書;他還喜愛美術,中、西繪畫,現代派繪畫、畫史和畫論,他都喜歡琢磨,從中得到美的啟發和詩的心感。閱讀欣賞之餘,記下心得筆記,日積月累中不僅留下了豐富的資料,而且為自己日後從事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徐遲與報告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創造了報告文學發展的新里程碑

抗曰戰爭的爆發與鬥爭的時代,改變了徐遲的生活、思想和文學創作的風格。面對殘酷的現實,他懷著無比憤怒的心情,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之中。當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來到前線慰問時,深深地被抗日將士們英勇的行為和高漲的戰鬥精神所感動,在那裡的所見所聞,使他倍受鼓舞,也激起了他創作的熱情,在他的作品中,第一次把祖國、人民和鬥爭緊緊地連在一起。

徐遲與報告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創造了報告文學發展的新里程碑

一九四一年,參加革命後的徐遲,開始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於是,他批判、並捨棄了現代派,“批判地接受了十九世紀人道主義作家,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家,以及古典主義的希臘史詩與悲劇作家,學習、研究、介紹他們,翻譯了他們的作品。”解放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徐遲置身於這火紅的年代,他採用報告文學的形式創作出一些優秀的特寫,如《魚的神話》、《祁連山下》的創作成功,可以看出徐遲在報告文學創作上的發展和成就。時代的使命呼喚著停筆十年之餘的徐遲,又重新拿起筆投入火熱的生。《哥德巴赫猜想》報告文學集的出版,標誌著他在報告文學創作方面的突破,而且也是我國報告文學發展的新的里程碑。徐遲本人也成為人們所喜愛的報告文學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