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家到麥德龍,為何“緋聞”主角皆阿里?


從宜家到麥德龍,為何“緋聞”主角皆阿里?


-1-

逢九必有大事?

對“緋聞”主角之一的國際家居巨頭宜家來說,或許可以這麼說。2月15日,海外媒體報道稱,宜家與阿里正在洽談合作。宜家或在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網站上銷售自家產品。

這個不算更重磅的——另一緋聞主角同樣是海外媒體曝出,路透社今天的消息稱,阿里正在與麥德龍談判,有意收購其中國業務的一部分股權。但目前談判仍處於初期階段。

有意思的是,緋聞的對象都是阿里。有點意味的是,宜家、麥德龍和阿里,對這些傳聞都不予置評。不過,當阿里巴巴的平臺效應越來越明顯,影響也越來越廣泛,“緋聞”漸多,正是價值漸大。

就在前兩天,蘇寧宣佈收購萬達廣場全國37家門店,由於萬達此前一直與騰訊合作,而阿里是蘇寧的第二股東,這也被一些分析人士解讀為阿里的“曲線”入局。甚至,北京南三環的世界之花假日廣場,也在2月13日被傳出將出售給阿里。

這可以稱得上是開年的“一出好戲“了吧?從這些巨頭的動向來看,好象並沒有缺錢或是市場形勢不好的跡象。

平靜的湖面又泛起不小漣渏。互聯網巨頭與實體商業的併購或合作,在經歷了不到一年的平靜期後,似乎又有捲土重來的跡象——不同的是,與前兩年互聯網巨頭頻頻出擊跑馬圈地實體渠道不同,這一回更主動者,換成了傳統零售商。

這個轉變值得玩味。

-2-

這樣的市場傳聞其實很符合邏輯——對於宜家和麥德龍這樣的跨國零售企業來說,與其他企業相比,阿里的平臺效應決定了阿里的確是一個更理想的合作伙伴。

很多媒體把關於麥德龍引入合作伙伴一事上升到了麥德龍在中國的去留問題

,事實上,麥德龍明確表示不會出售中國業務,但也明確指出在尋找合作伙伴,麥德龍中國區總裁康德告訴《靈獸》,中國市場大,區域差異明顯,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幫助麥德龍更快速地發展,”可以採取不同的合作方式,比如在某些領域簽訂合作協議。也可以引入股權投資者。我們是一家德國零售商,但我們很開放。不過不會把中國業務賣了。“

康德還給出了麥德龍理想的合作伙伴的“畫像”:一是可以讓麥德龍更接近客戶;二是可以在數字化方面幫助麥德龍快速提升;三是可以幫助麥德龍獲得更適銷對路的商品和改善供應鏈。

這三點基因,阿里似乎全部具備,而且還比較擅長。無論是盒馬鮮生,還是阿里入股的高鑫零售、銀泰、居然之家,阿里在改造實體零售,通過數字化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和提升業績增量空間的實操經驗上,尚沒有其他企業可以與之比肩。

盒馬在短短2年內全國拓展門店超過100家——這幾乎刷新了大賣場業態在中國市場一年拓店的紀錄。大潤發在攜手阿里後半年就完成了超過100家門店的新零售改造,2018年底,歐尚中國業務也一併交由大潤發黃明端主導,意在加速新零售的改造。

換句話說,阿里擁有麥德龍在這三個方面提升的平臺、技術、流量,當然也包括資本——阿里去年底發佈的商業操作系統,11大運營體系正是針對傳統零售商和品牌的軟肋。

其實,麥德龍與阿里並不陌生。2015年9月,麥德龍就在天貓國際官方旗艦店就率先入駐天貓國際。2016年4月又進駐了天貓超市。在天貓雙十一活動中,麥德龍的宜客(AKA)進口牛奶曾有過一天預售12萬箱的業績,位列當年雙十一天貓食品類第三名。

比起大部分同行,麥德龍更知道阿里對於實體零售企業的價值。

從宜家到麥德龍,為何“緋聞”主角皆阿里?

-3-

儘管阿里對於雙方的合作不予置評,但宜家並沒有否認與阿里洽談合作的消息,表示對於在非宜家官方商城的電商平臺上提供宜家產品持開放態度,目前正處於探索階段。

這其實是一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說法——宜家對於電商業務已經由過去的冷淡變得更加迫切,因為業績的增長壓力已經凸顯。

根據公開數據,宜家中國2018財年銷售額預計147億元,同比增長9.3%——這個數據有點和中國社消品零售總額的增速趨勢有點相似,那就是都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2016和2017財年裡,宜家中國的銷售額增速分別為為19.4%和14%。

在中國這個正處於消費升級的市場中,增速下滑至個位數,這確實不是一個好現象。宜家其實提前感知了這一問題,2018年8月首次宣佈進軍電商領域,10月23日,宜家電商上線。

但實話實說,在線下擁有獨特優勢的宜家商場,在線上很難再像實體店一樣通吃用戶——線上是另一番天地。對於一個家居零售商而且是以產品取勝的品牌來說,要在中國市場突破電商業務,沒有比阿里更有價值的平臺了。

以阿里入股的國內家居零售企業居然之家為例,雙方合作改造了數字化門店後,用戶體驗和業績都有了顯著變化。在2018年雙11首秀中,居然之家的銷售達到了120.23億元——這在以前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數字。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阿里也是國際品牌商在中國市場業務增長的一個大平臺。比如曾走了一大段彎路的寶潔,與阿里旗下天貓合作,通過數字化轉型找到了上升通道。2018年,寶潔通過阿里大數據針對中國市場研發新品等,成功率達到了95%以上。另一個數據是,寶潔入華30年引進了20多個品牌,但在天貓國際上,寶潔一年就成功引進了10多個品牌。

星巴克、耐克、蒂芙尼、科蒂、雅詩蘭黛、歐萊雅、GUESS、Ralph Lauren等國際品牌,已經數次或十數次將阿里巴巴寫入財報中,並表明與這一平臺合作後的增長及未來預期。

星巴克在1月25日發佈的2019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稱,通過與阿里建立數字化合作夥伴關係,星巴克已有超過2000家門店提供外賣服務,與盒馬鮮生合作的外送星廚也在發展中。“與阿里合作推出的線上新零售智慧門店,為星巴克帶來了巨大的引流效應。”星巴克當季的活躍會員數增長了14%,目前擁有730萬活躍會員,會員總數達到2200萬,增長了8%。”星巴克CFO Patrick Grismer在分析師會議中說。

阿里的平臺能夠帶來怎樣的巨大效應?美寶蓮的新款粉底液Fit me,在天貓小黑盒首發上市後一天就賣掉了11萬支。歐萊雅大眾化妝品部數字營銷總經理Jessica Wang不禁感慨道:“這個數字是非常嚇人的。”

這個業績,縱是宜家,也夠誘人的吧。

從宜家到麥德龍,為何“緋聞”主角皆阿里?

-4-

宜家、麥德龍與阿里合作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如果僅限於業務上的合作,比如宜家進駐阿里旗下電商平臺,並不存在什麼障礙,只要宜家自己想通了就行。這其實是一個1+1>2的合作,宜家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尚沒有真正具備與其在模式和商品上的有力競爭者,與阿里合作應該是其業務新增長的一個重要支點。

儘管經濟環境遇到挑戰,消費增速也在滑落,但中國市場的總體規模仍然會增長,這也意味著對國際零售商而言,這個市場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擺在這些企業或品牌面前的,是消費需求、消費渠道變化很快,這需要企業在組織架構、服務、商品和業務模式上做出改變。

無論是宜家還是麥德龍皆是如此。這也應該是其與阿里傳出“緋聞”、市場還頗為認可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依靠自建電商平臺在中國市場已經被無數的外資和本土企業證明了這是一個不可能成功的模式。對於這一點,宜家和麥德龍應該都比較清楚。

所以,

假設宜家在思維和行動上做出足夠大膽的改變,與阿里在線上再造一個”宜家中國“,僅從業績上講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吧?

當然,與宜家不同,由於傳聞涉及到麥德龍中國市場業務的股權合作,取決於麥德龍全球總部和阿里雙方的決定。不過,應該說雙方均有可取之處,妾有意,郎應該也有情。

這是因為,麥德龍在現購自運的2B業務模式,同樣在中國市場尚無有力的競爭者,而且,麥德龍是少數能夠在中國市場堅持20年並保持盈利的外資零售商之一,尤其針對2B的市場穩步增長,這與阿里旗下2B的零售業務板塊有非常好的互補作用。

另外,麥德龍從進入中國市場開始就會員制,有完整的22年的客戶數據,是少數直接擁有完整的會員數據和會員體系的實體零售企業。對阿里新零售推進來講,也是具有一定價值的。

所以,如果阿里真的入股麥德龍中國,阿里在零售版圖中,就補上了專業的線下to B業務模式。雙方或將又能碰撞出更多的創新模式。

目前看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那麼,東風能刮起來嗎?(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